廖小屁 wrote:為什麼郭鐵嘴說的就...(恕刪) 當股價漲起來後就在喊多時,就是波段高點拉,就算不放空也別進去做多啊而且亞光的老闆總是喊多,卻每年槓龜!!!!!!!還傻傻的相信G+P,股王都說G+P在手機鏡頭已經沒戲了啦
廖小屁 wrote:為什麼郭鐵嘴說的就...(恕刪) 信或不信?《光電股》全屏幕夯,亞光賴以仁:G+P手機鏡頭明年起飛2019年4月29日 上午2:36 [GMT]【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亞光 (3019) 開發應用於全屏幕手機前置極限鏡頭G+P(玻璃+塑膠)鏡頭,獲多家大陸智慧型手機品牌廠客戶肯定,順利的話,最快今年下半年有機會開始小量出貨,亞光董事長賴以仁表示,G+P手機鏡頭在大光圈及高解像等較全P(塑膠鏡片)具優勢,且可再加工,隨著手機照相功能提升及全屏幕手機成為主流,G+P手機鏡頭需求可望自2020年起飛。智慧型手機照相功能不斷提升,不僅前後置鏡頭數愈來愈多,亦朝高畫素、大光圈、潛望式鏡頭發展,儘管此次華為P30 Pro潛望式鏡頭為5片全P鏡頭,但華為P30 Pro Tele潛望鏡頭規格為800萬畫素、F/3.4、5倍光學變焦、125mm,且全屏幕手機逐漸成為市場主流,而全屏幕手機將使前置鏡頭更微小化,為達到手機鏡頭規格持續提升及微小化,不少大陸智慧手機品牌廠積極測試G+P手機鏡頭,全屏幕手機前置鏡頭可望成為G+P手機鏡頭新切入點。賴以仁表示,相較於塑膠鏡片,玻璃鏡片可耐高溫、高溼、防塵、撥水、高解像、超薄型及大光圈,F no可以到1.6、1.4,且一般的5倍變焦鏡頭(鏡片無切邊時、鏡頭前端、鏡片外漏),鏡頭厚度為6.0mm時,6.0mm(光圈口徑約5.36mm),模組厚度為6.9mm,因此,如果鏡片沒有切邊,模組厚度要控制在5.7mm時(鏡頭厚度4.8mm、光圈口徑為4.26mm),光圈值(F no.)約為F3.6、F3.6的進入光量太少會照成Noise(雜訊),必須加大光圈口徑以增加進光量F2.8~2.4;而為了增加進光量,需要加大第一片鏡片,並要降低厚度,第一片必須切邊,同時要採用非圓形光圈(跑道型),避免光線被遮蔽使進光量增加至F2.8,如此可維持鏡頭厚度4.8mm、模組厚度5.7mm,而這些再加工僅有玻璃鏡片可以做,塑膠鏡片無法進行再加工,若手機鏡頭規格要再提升或微小化,G+P比全P具優勢。為因應全屏幕手機前置極限鏡頭需求,亞光已開發出直徑在2mm以內、F no可達2.2的1G+4P手機鏡頭產品,由於亞光投入生產GM(非球面模造玻璃)多年,且擁有直徑5mm以下GM月產能約1200萬片,相較其他沒有GM產能的光學廠,亞光產品良率及穩定度較高,讓亞光G+P手機鏡頭獲得多家大陸智慧型手機品牌廠客戶肯定,順利的話,最快今年下半年有機會開始小量出貨,正式搶食智慧型手機鏡頭市場。賴以仁強調,隨著照相功能提升及全屏幕手機成為主流,G+P手機鏡頭需求可望自2020年起飛。
Lancer16-Exi wrote:雖然G+P 是趨勢...(恕刪) 故事裡是壹直喊狼來了狼來了,結果有天,狼還真的來了⋯⋯最好是啦⋯⋯, 狼不來,就只好繼續套了文中寫到: 亞光G+P手機鏡頭「獲得多家大陸智慧型手機品牌廠客戶肯定」,順利的話,最快今年下半年有機會開始小量出貨,正式搶食智慧型手機鏡頭市場。這個獲「多家陸廠」肯定,不知道是賴董親口說的,還是記者腦補的?⋯唉⋯
郭明錤:估今年螢幕指紋手機出貨年增「900%-1000%」新鉅科市占最強小米子品牌紅米,Oppo 的realme 和華會的榮耀,都開始使用全螢幕和彈射式前置攝鏡頭,就以時間驗證亞光賴董最近講的G+P 前鏡頭是否能打入供應鏈?《光電股》全屏幕夯,亞光賴以仁:G+P手機鏡頭明年起飛紅米855版貼膜曝光,27W快充+索尼4800萬命名對標榮耀?
bryant0220 wrote:亞光就繼續做夢吧!...(恕刪) 亞光第一季EPS0.36元。玉晶光0.05元揚明光0.05元。新鉅科0.64元,四月自結0.52元,新鉅光最強。亞光股東會將6月10日召開,現在大陸手機廠為了全螢幕,前鏡頭開始使用昇降式,我猜亞光賴董股東會應該又會再講G+P前鏡頭題材,如果真的如他所言要,就看"及將發表紅米驍龍855旗艦將會採用彈出式攝像頭設計"是否有使用亞光G+P方案?如果沒有,個人認為:今年亞光G+P又再次讓投資人落空,繼續有夢最美,希望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