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k1971 wrote:
臺幣漲的不像話阿....(恕刪)
比特幣跌的不像話。



https://finance.technews.tw/2018/01/03/cryptorouble-russia/
傳普丁下令打造「虛擬盧布」,以太幣歷史高
國際會計準則(IFRS)9號公報2018年將實施,之前請保險業預估,9號公報上路後,目前放在無活絡市場的金額雖有9.3兆元,但因目前市場行情是往上,所以保險業淨值也將增加。
金管會表示,採用IFRS 9「金融工具」,對保險業主要的影響在於金融資產分類的改變,現行無活絡市場債務工具投資(NAT)及持有至到期日金融資產(HTM)部位,若經分類而須在評價時點改以公允價值衡量,其未實現評價損益隨市場狀況變動,將對保險業財務報表的業主權益產生影響。
據了解,過去壽險業有大量的「無活絡市場」債券部位,由於無活絡債券不用評價、卻隨時可賣,部分壽險公司處分無活絡債券,有「操縱損益」之嫌,一度被列金檢缺失。
第9號公報上路後,會計分類上將沒有「無活絡市場」這項,保險業手中的無活絡部位,部分可能須歸到「公允價值」項下,須隨時評價,等於「現原形」。
對於第9號公報上路後對保險業淨值的影響,金管會保險局表示,之前請保險業預估,因現在市場行情是往上,所以多數公司淨值是增加,且不會影響RBC(保險業資本適足率)
京城銀行3日公告2017年全年合併稅前獲利64.61億元,較2016年全年合併稅前獲利55.75億元成長15.9%,且去年全年稅前每股盈餘(EPS)5.64元,亦為全體國銀唯一EPS「破5」的銀行,淨值報酬率(ROE)更連續8年維持雙位數。
最引人矚目之處,在於儘管客戶「轉檯率」高,京城銀行去年全年放款不僅未減少,還逆勢成長15%,遠甚不少國銀僅個位數的放款成長率。
去年搭上台股萬點行情,京城銀投資台股大豐收,台股投資收益約在15~20億元,若和2016年同期相較,成長甚至將近3倍,成為京城銀去年總體獲利表現的重要引擎。
京城銀2017年底放款餘額達1,452億元,較2016年底的放款餘額1,263億元成長15%;京城銀內部數據顯示,目前存放款利差已超過2個百分點,在國銀名列前茅,也顯示京城銀行在放款業務上,平均放款利率水準的確比同業來得高,但也因為如此,客戶的「轉檯率」不小。
儘管如此,從二位數的成長率顯示,京城銀去年在放款業務仍有源源不絕的「新客源」,使得放款業務量未因舊客戶的退場而縮小,反而因為新客戶的加入而「把餅作大」。截至2017年12月底,京城銀的逾期放款比率0.02%、逾期放款覆蓋率6555.68%,更居國銀之冠,全體放款覆蓋率則有1.54%,顯示在放款擴張之外,京城銀也維持資產高品質。
京城銀也分析去年獲利告捷的原因指出,放款成長可說是帶動公司手續費收入及利息收益的穩定增長的關鍵,也因而彌補財富管理因為壽險公司大砍保單佣金而對財管手續費收入造成的衝擊。
對於投資、放款策略,京城銀指出,未來在投資海外債券方面,將更分散區域性風險,放款方面則將提升利基型業務放款比重等策略模式。而京城銀投資債券的部位,已由2016年的200多億元水位增至約400億元,京城銀透過殖利率上揚之際進場加碼,因此兼而賺取價差及利息收益,使得國內債券投資獲利年增率翻倍。


******[經濟]
台企銀內部評估,原本和旺建設擔保品法拍,將有約17億元的回沖利益,但是經過確認,因為作業程序關係,要等到今年這筆回沖利益才會入帳,所以去年底提足慶富案損失後,台企銀的獲利從成長轉為衰退,來不及用該筆大額回沖利益彌補。
合庫銀11月為慶富大幅提存備抵呆帳逾7億元,12月則可能因興航飛機賣了而有可能再計提損失準備,再加上慶富損失還要再提,因此合庫銀12月獲利也不會太好,但內部預估去年全年獲利應可與前年度的125億元相當,並且希望因此可減緩對年終獎金衝擊。
兆豐銀12月針對慶富海巡署標案還有剩下履約保證金約七、八億元要提列,再加上年底增提準備,因此12月兆豐銀獲利預估還是會低於10億元,延續前月慘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