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火 wrote:
股債平衡固可減低下行風險, 但同時也會削弱其上行的獲利空間!


不一定

採股債配置的原因是: Markowitz 投資組合與效率前緣 (efficient frontier)
http://tivo168.pixnet.net/blog/post/266558114-markowitz-%E6%8A%95%E8%B3%87%E7%B5%84%E5%90%88%E8%88%87%E6%95%88%E7%8E%87%E5%89%8D%E7%B7%A3%28efficient-frontier%29

https://murphymind.blogspot.com/2017/05/portfolio.html


透過配置 ==> 同樣的報酬 會有較低的波動 ==> 投資學裡 有人說這是白吃的午餐 :)

一般而言 股票會是右上點(security2) 債劵是左下點(security1)
但實際上 有時候 股票比債劵報酬低
(金融海嘯前十年:股票比現金報酬還低 security2 會在右下 )


認同水中火大 有些東西簡單點還比較好
chalupa1 wrote:
不一定
採股債配置的原因是: Markowitz 投資組合與效率前緣 (efficient frontier)


我們常講"風險"。
到底風險是什麼~事件發生(損失)的機率,應該是大家能接受的定義。
但是他能量化嗎?我想量化不太可能,都是事後諸葛,事前都沒把握,都是猜。
因為風險是無形的我們只能判斷風險,而無法衡量風險。

因此效率前緣理論真的有用嗎?基金經理人有辦法運用!

Blue sky 1111 wrote:


謝謝英大的讚美~...(恕刪)

水中火大大的算法是同一筆資金,在一年內進行了12次的換匯交易,我個人是不會這樣做的。
英英間LKK wrote: 因此效率前緣理論真的有用嗎?基金經理人有辦法運用!...(恕刪)

效率前緣理論有其侷限,因為他是根據過去的歷史資料,利用統計學跟線性代數去求得最佳解。問題是,過去的歷史不一定會重現。
多元分散配置是可以避免總體資產遇到極端情況,因此適當的資產配置還是有其必要。
pigstand wrote:
水中火大大的算法是同一筆資金,在一年內進行了12次的換匯交易,我個人是不會這樣做的

嗯,我的算法就是考量P大之前說的,您預計用定期定額換匯分攤掉美金的成本來買VT,這樣每筆都算是 "新資金"。被動投資者應該也不會用 "同一筆資金" 這樣短期內來來回回換匯賺(賠)價差。

效率前緣只是「資產配置」的基礎架構邏輯而已,並無人能「事先」得知最佳的效率前緣組合

真實目的在於,純股票配置中納入債券,能有效的降低標準差(波動、風險),搭配再平衡,

足以產生超越100%純股票配置的利益。

--
另有板友提到
「殊不知, 避險效果在降低資產可能下行的風險的時候, 同時也抵銷掉了原本上漲應有的利潤; 換句話說: 此舉雖然可以讓資產跌的不會比大盤深, 但賺的時候也不會比大盤多, 但最終只會是降低整體績效的波動率, 根本偏離被動投資原本的理念, 股債配置遇到大跌只會更慘」


1.首段正確,確實會大幅降低上漲時獲利幅度,同時大幅降低下跌時虧損程度。

2.「但賺的時候也不會比大盤多」這段敘述有誤,簡單舉例資金1億,股60%債40%,崩盤下跌61.67%股票淨值剩2,300萬、債券淨值4,200萬(不用懷疑,債券會漲),此時淨值剩下6,500萬,要再平衡調整為股票3,900萬(60%),但這種兵荒馬亂時期,誰敢提供1,600萬讓你買股票呢?就是原持有債券部位,獲利賣出部分,債券淨值變成2,600萬。(當然股市依然會繼續下跌,此時很多人已經無薪假、失業,誰有足夠的資金在此時進場?)

中場時刻,股市無基之彈,剛好是你再平衡時價格反彈+35%,股票市值5,265萬,債券未漲2,600萬,總投資組合7,865萬。

而另一邊,表示長期投資股市,高風險高獲利的資深投資者並未被抬出場,崩盤下跌61.67%股票淨值3,833.33萬,但因心理壓力大,夫妻吵架,剛那半年不敢加碼,無基之彈後+35%,總資產恢復到5,174.99萬。

3.名稱部分要正名,非懶人投資法、被動投資,正確應稱呼為「指數化投資」並且執行資產配置+再平衡,才是正規的指數化投資策略。


pigstand wrote:
效率前緣理論有其侷...(恕刪)
主動投資是藝術,指數投資是科學。
美元已經歷經2次世界大戰了
甚至
不再靠金本位了
它還存在


台幣 歷經了一次 新舊台幣的沖洗.............
至於未來
能不能抵擋得了一回 極端事件 的衝擊
大家心裡有數



到底是哪一個穩??



資產配置 把這個極端風險降低
有什麼不對?


至於台幣的購買力 ,謝謝台灣人努力工作,加上還有競爭力的產業,賺取外匯,用外匯進口了貨物,所以今天才有東西可以買
不然,沒了這些,來試試看,台幣能怎麼穩?



英英間LKK wrote:
央行發行新台幣是需要...(恕刪)


英英間LKK wrote:
到底風險是什麼~事件發生(損失)的機率,應該是大家能接受的定義。
但是他能量化嗎?我想量化不太可能,都是事後諸葛,事前都沒把握,都是猜。
因為風險是無形的我們只能判斷風險,而無法衡量風險。


學術上一般把風險以波動度表示 是可衡量的
(但不是一般鄉民"能接受的定義" 是投資理論的另一個痛點)

雖然如此 這些還是能提供一些看事情的角度....
Markowitz的理論提供了一組最佳解 就是 圖中綠線CML (Capital Market Line)



"投資最重要的事" 作者 把這個CML概念視覺化後 風險報酬的關係就更清楚了




====
以前寫過一點相關的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1&t=5355064&p=4#67794793
(自己的真金白銀 自己顧好)


-- 00692(治理100)的波動度 一定比單一100只個股小 (我不講0050了 00692是現在成本最低的)
-- 眼光費alpha應該從CML開始算 不是從0
-- 根據美/印度股 大部分個股會在CML之下 同理推測 台股可能也是 (歡迎鄉民提供台股實際資料)
-- 過去在CML以上的個股 不保證未來也會 就算有人跟我講 我也不敢重押
-- 結論 這提供一個角度解釋為什麼投指數 (非歷遍性是另一個)
==> 在下 膽子小/沒眼光/無大志 不敢重押個股 所以就分散投資 投指數 (00692是現在成本最低的)
(但真心歡迎前面主動投資大大私訊私藏好康股 在下絕對保守秘密 :) )


PS 有人問Markowitz的配置... 據說就是簡單股債50%/50%

>>效率前緣理論有其侷限,因為他是根據過去的歷史資料.....過去的歷史不一定會重現
P大是老鳥 一般的書是不提這個: 效率前緣理論基本上也是照後鏡

效率前緣APP
https://www.portfoliovisualizer.com/efficient-frontier
https://stock-ai.com/EF

Blue sky 1111 wrote:
路過留言,這部分的...(恕刪)

我是用[複利]的觀點來看交易所可能產生的費用, 這部分在成交的當下, 就會墊高投資者的進場價(成本), 日積月累所產生的價差, 勢必縮小未來獲利的空間, 這也是為什麼低成本的ETF長期可以勝出的關鍵因素之一! 分批買進這是實務上幾乎每個採用被動投資法的人, 必經的過程, 如果每次進場都能以相對較低的成本, 就能取得相對的優勢, 這個價差優勢, 經過長期的翻滾, 對最終的資產淨值, 必能產生加乘的複利效果! 反之, 則會削弱整體資產獲利的能力!

所以你用整買整賣的觀點來推論, 固然沒錯, 但可能忽略了實務上隱而不顯的問題。
宮保GG wrote:
美元已經歷經2次世界...(恕刪)


不論是美金或是台幣,基本上都有匯差風險,要避免掉戰爭風險引起的貨幣大貶值或是不幸變廢紙,豈不是連實體金塊都要配置幾塊,萬一戰爭才能跑的掉?

台幣,美金定存我都有配置,金條3條差不多4兩給兩大一小搭船不知道會不會太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7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