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zebra wrote:下禮拜可能會有點慘...(恕刪) 台積電 2018年2月合併營收646.41億元 年增-9.5%還好有台積電同時公布營收,減少一些影嚮,在多數的主要的電子股2月份都年減的情況下,本來我認為如果有前2年的160億就算利多了,可惜還是沒達到,變成了小利空,能彌補的就使月底前公布的去年獲利,個人認為有1元左右就可算小利多,代表第四季有0.3元
minieva wrote:今天外資大買又是上...(恕刪) 可能要開始進入電子旺季了,現在有些外資開始覺得股價可接受就掃貨。可是自營商居然沒倒貨給外資,或是只倒一些。這籌碼感覺兩者都是看多。或是外資也想倒貨。學自營商手法。
atomco wrote:可能要開始進入電子...(恕刪) 在26塊看多?我覺得不是外資的本意,8000千多張對於他們也許只是障眼法,畢竟那8千大家分一分也對於他們的成本是一小塊蛋糕而已。然而,2月營收出來了,數字不是好看的那種,因為看好財報而要買上去的邏輯,我覺得是不通的。更何況,當初也是假設外資也無法得知今天的財報,在今天買進8千的原因,和財報的關聯是較小的。這次的情形和去年第3季財報公開的時候有所不同。第3季的數字營收都好看,這次不一樣,更何況是在淡季且FED升息以及許多未知數都存在的情況下,這次買進的原因我猜就是想騙騙人,哄哄你如果想和之前外資買的隔天,自營也跟上去買,結果被外資中出,這倒是比較符合他們外資在短線的心理,之前自營會看外資的動向來決定他們隔天的作法。所以小弟倒是覺得,他們想要的是在一次盡可能拉高到一個點,再慢慢騙慢慢出,下禮拜就知道了,如果融資繼續被騙上去,只要外資來一個回馬槍他們就完了。在營收不好看的情況加碼?就是有鬼。
solozebra wrote:在26塊看多?我覺...(恕刪) 那個…我總覺得你把外資看做是同一個機構,這個想法就有問題,每次我在寫文章時,我明明都寫外資群,看一下今天是哪些外資在買?就是港商野村買了5979張,瑞士信貸買了1892張,這兩個加起來就快八仟張了,而這一個月主賣的美林及台灣摩根士,今天一個買283張,一個買602張,所以不要想的很難,單純就是今天港商野村押寶宏碁營收好罷了,美林及台灣摩根還是大賣小買做法還蠻一致的。以下是昨天美林及台灣摩根士進出狀態以下是2/12~3/9天美林及台灣摩根士進出狀態,今天買第二名的瑞士信貸買了1892張這一個月以來也是賣7546張,所以沒有你想的這麼難啦,單純就是不同外資做了不同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