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ECFA的議題,請各位集中於此討論

arcangel wrote:
你說的比例差不多,是指把兩邊的產品別,一項、一項去算,所以差不多吧。經濟利益的計算,可以是這樣算的嗎?你可以針對我說的「都是」認定是100%的認定,小弟能力不佳,沒有辦法和你去計較「都是」的程度應該要怎樣。但是,你如果真的是有看到早收清單,你能夠再去區分雙方所列入的產品別類,你所能夠和我爭論也就只有「都是」就兩個字了。


你能力不佳, 不過信口開河胡說八道倒是不落人後XD

下面是你講的
"早收清很清楚的看到,台灣開放給中國的以「商品」為主,中國開放給台灣的都是「零配件」、「組件」,反而是完成品、商品的項目不成比例。"

1.台灣開放給中國的並非以商品為主, 零件還是比較多
2.雙方開放給對方的零件跟商品比例差不多, 沒有不成比例問題
3.以金額/經濟利益來講, 台灣得到的經濟利益遠超過中國

arcangel wrote:
奇美沒有組裝廠,奇怪了,我朋友的工廠,生產外框就是交貨給鬼囉。他們一直都是奇美的供應商的。所以,市面上看到的奇猶液晶電視也是鬼組裝出來的囉。我真看不出你是在胡說幾道的。


你不識字嗎?
"奇美主要業務是面板生產, 本來在台灣就沒有組裝業務, 當然也沒有組裝廠"

奇美的組裝主要是南海奇美跟寧波奇美等子公司在作
奇美電本身不作組裝, 而這些子公司本來就不在台灣
而這次奇美群創合併, 南海奇美跟寧波奇美等子公司也是一併轉移
何來"沒有買奇美的組裝廠,全部要在中國組裝"的說法



han172189 wrote:

acer賣一台電腦的毛利,只有3%左右,acer電腦的零組件,絕大部分毛利都超過3%,請問哪一個附加價值高?
台灣賣的產品,平均附加價值就是高於大陸產品,你在緊張什麼?
另外,對岸為了政治目的,當然要在經濟上讓利!這點基本的邏輯,你難道不懂嗎?


你在哪裡有買到ACER的電腦零件的?有聽過人家在買ACER的電腦,沒聽過有人在買ACER的電腦零件的。這是你說「為了政治目的」的哦,你很清楚嘛,看樣子,你真的懂真正的邏輯了,所以這一切也都是政治動作,和經濟沒關係的,麻煩你去跟老馬講一聲。


你寫的東西,這跟ECFA有什麼關係?現在不可以去對岸設廠,買對岸零件嗎?
另外,中國+東協的市場,遠大過台灣,不簽ECFA,對某些想吃這塊市場的台灣廠商來說,在台灣設廠要關稅,在對岸或東協設廠不用關稅,而且在台灣設廠,還要面對競爭對手會在中國或東協設廠,享有免關稅的不公平競爭!請問這些廠商要不要外移呢?


你好好去了解一下台灣產業的現況,你就知道了。你如果知道現在大多的工人都是在環境惡劣的條件在工作,你就更知道了。如果政府的政策是讓企業老闆有「巧門」,你最好是不要有小孩,不然,你就是要很有成就,那你就不用煩惱,你小孩的就業問題。

中國+東協的老笑話,講十多年了,不要再拿出來笑掉人家的大牙了。



奇美的後段組裝,幾年前就開始外移了好嗎!


所以,全部都移出去了嗎?你講的是開始。如果沒有,以後就不會移了嗎?
呵呵呵!我來了!!!
台灣工廠早晚會搬去大陸設廠,其實都是自找的。

友達,鴻海要回台灣投資,結果呢?
人民上街抗議,反對徵收土地,說政府圖利財團,
又希望要環保,不要來我家蓋工廠,不然就拼命。
即然台灣不能建,搬到大陸蓋呢?
又是一堆閒人在說話,什麼不愛台灣,通敵賣台。
就如六輕一樣,一出事,連停產的要求都來了。
不準人家去大陸,又要關台灣工廠,根本就是莫名奇妙。
說穿了,不就是反商仇富,看別人賺錢在眼紅。
(os:賺的錢交出來就對了。

台灣地小人稠,不管到那設廠都會有人不爽。
再加上政治利益和一堆假環保,台灣早就沒有投資空間了。
從拜耳投資案到近期福特來台,就可以明白。
IBIZA0408 wrote:
"奇美主要業務是面板生產, 本來在台灣就沒有組裝業務, 當然也沒有組裝廠"...(恕刪)


奇美原本在台南是有組裝廠的,
不過,好像在阿扁時代外移了,
那時候奇美還跟阿扁翻臉,投書罵阿扁。
當時傳出在武漢、四川都有考慮在內。

現在奇美是否在台南有組裝廠,可能要問一下我朋友。

我朋友在Hanns彩晶,差不多那時間前後,
Hanns的高雄廠關掉幾台線(只留大尺吋,現在是完全外移了,只留台南廠),
移到大陸,所以我有點印象。
pingyingtu wrote:
奇美原本在台南是有組裝廠的,
不過,好像在阿扁時代外移了,
那時候奇美還跟阿扁翻臉,投書罵阿扁。
當時傳出在武漢、四川都有考慮在內。


我講的是合併的時候
以前奇美在台南有兩個組裝線, P1跟P2
後來轉移到寧波奇美跟海南奇美
IBIZA0408 wrote:
arcangel wrote:
那麼簡單。 先前過去的是傳統產業。現在沒有產業要過去嗎?要不要問問郭董?



郭董前幾個月說他考慮把一些廠遷回台灣了, 你不知道嗎? XD


現在看到的是遷去河南吧。等回來,有影了再說。


arcangel wrote:
降低關稅可以降低產業往市場靠攏的誘因,不可能放諸四海皆準的,而且,在台灣和中國,稅就只有關稅嗎?降了關稅,加了貨物稅又如何?



你嘛幫幫忙, 到底懂不懂啊....

為什麼會說關稅是進入障礙?
因為外國商品和本地商品相比, 在稅務上主要差的就是關稅
至於貨物稅, 當地生產的產品也需要課徵貨物稅, 貨物稅加或減, 並不會改變外國商品根本地商品的競爭條件

FTA的目的就是減少進入障礙, 讓台灣出口的商品可以和當地商品在比較平等的條件下競爭
有人跟你說FTA是可以完全免稅嗎?
哪國的FTA是完全免稅的?

不懂裝懂


你真的理論上很強。外國不會課很多稅,所以只要減少關稅,就等於減少稅務障礙,但是,中國是這樣?台灣是這樣嗎?


arcangel wrote:
中國的市場大?所以呢?市場大就是好賺?一進入中國就是進入全中國的市場嗎?如果是個大市場,郤只能分到一個小小的比例,這就算是大市場了嗎?如果是個大市場,不時遇到不合理、不合法的競爭和外力介入,這樣的市場還是大市場嗎?
如果你的算式是指貨物的成本降的話,那就沒有問題。問題是貨物的成本降了,如果價格也降了,獲利又在哪裡?從台灣市場筆電的零售價格,在這幾年的趨勢就可以看出端倪了。

有人跟你說FTA是保證賺錢嗎?
哪一國的FTA有這種保證你告訴我?

再說一次, FTA的目的就是減少進入障礙
讓台灣出口的商品可以和當地商品在比較平等的條件下競爭
競爭條件比較好, 不保證廠商一定賺, 但起碼機會比較大


大哥....和中國簽的不是FTA。以中國的例子,就算中國沒有很多其它的稅,人家會對他們當地的廠商補貼,減稅。你外面來的,動不動就要付一些檯面下的「稅」,這樣是要怎樣在「比較平等的條件下競爭啦」。以中國的例子來說,關稅反而是最不會有問題的地方。所以,有沒有這個要發不發的,對於要不要去中國作生意,根本沒意義。所以,這個根本是政治操作,沒有意義。沒有人在要求要保證賺錢,是那個老馬來說,有簽中國簽這個埃克發,經濟就會發的。 人家在跟他講的是生不出雞蛋就算了,不要來亂拉屎,但是老馬聽不懂。希望你比老馬還好。


arcangel wrote:
感覺上,這個大哥的理論面很強。


這幾篇文章看下來, 很明顯你是不懂裝懂, 也根本沒看過ECFA早收清單, 都在亂講話



所以,我說這位大哥的理論面很強。是你老師教的嗎?你要不要來教教你看到了什麼樣的早收清單?
呵呵呵!我來了!!!
arcangel wrote:
一般人不了解FTA的國際法意義,所以也就不了解中國為什麼不讓台灣和其它國家簽訂FTA的原因。簡單來說,FTA是條約的一種,本來就是主權國家和主權國家之間的權利義務書。如果中國同意或默認了台灣對外簽訂FTA,那就是承認台灣在國際社會之中的法律存在和主權地位,這樣不只是等於放棄了對台灣主權的主張,也等於間接承認中國政府的不合法。所以囉,就算台灣用什麼阿里不達的名稱去簽,只要能讓外人想到是台灣、和中國有關或是和中國無關的名稱,中國都會反對的。和陳水扁沒有關係。以一個總統的立場,不堅持自已的國家是主權國家的,那有什麼資格說自已是總統。老馬是特首,所以不在此次的討論之列。



是的
這才是台灣跟其它國家無法簽FTA的原因

畢竟FTA在WTO的定位上是兩個主權國家的相互條約
然後即使任何一個國家想跟台灣簽訂FTA都必須面對中國政府的壓力

中國政府以中國廣大經濟利益為籌碼,也使得很多國家不得不放掉台灣

而台灣就算要跟其它國簽訂這類的條約,名稱也絕對沒辨法用"FTA"
而會是像美國主張的"TIFA"這種非主權國家意義的名稱
至於是不是要簽"FTA"有人覺得重要有人覺得不重要
這也不適合在這裡討論
畢竟後面牽扯太多不關經濟的事


FTA本是經濟上的協議
但是在台灣跟中國的部份
卻不得不像政治力低頭
這不是選擇視而不見就會消失的
而是一直都以這樣的模式在進行

我比較想知道
台灣跟中國的ECFA送交WTO時,是以什麼樣的地位簽訂的...
相當然的,不可能是國與國,這個是中國決定不會同意的選項
地區對地區或是同CEPA的中央對地區還是其它部份
這要看英文版的ECFA是怎麼樣寫的了
OOPS
一扯上這些又是沒完沒了

ECFA不管換上什麼名字,基本上都不會是單純的經濟問題

要談的更深,除非所有人都能夠不把對方上色才有可能
台灣人,貪財怕死要面子;凡事都要爭面子,說到會死人,面子可以不要,聽到有錢賺,命都可以不要...
arcangel wrote:
現在看到的是遷去河南吧。等回來,有影了再說。


好笑
你叫我"現在沒有產業要過去嗎?要不要問問郭董?"的時候怎麼就不用先等有影再說XD

arcangel wrote:
你真的理論上很強。外國不會課很多稅,所以只要減少關稅,就等於減少稅務障礙,但是,中國是這樣?台灣是這樣嗎?


外國不會課很多稅?
見鬼了
外國課的稅比台灣跟中國都多很多耶XD

台灣跟中國目前都還處於出口導向, 所以在對外貿易都採取較輕的稅率, 以增加外貿金額
尤其中國跟台灣之間, 彼此進出口主要是以零件或半成品為主, 這個除關稅外, 貨物稅率很低, 甚至不課貨物稅

反而像美國這種外貿處於逆差的市場, 對進口貨物往往就會加徵稅以保護國內產業, 例如加徵反傾銷稅跟反補貼稅
而美國進口貨物又以成品為主, 貨物稅率會比中台之間高很多
此外因為環保概念比較缺乏, 像是環境稅跟能源稅, 中國跟台灣都沒開徵, 可是加拿大、歐盟都有, 日本也打算要開徵

arcangel wrote:
大哥....和中國簽的不是FTA。以中國的例子,就算中國沒有很多其它的稅,人家會對他們當地的廠商補貼,減稅。你外面來的,動不動就要付一些檯面下的「稅」,這樣是要怎樣在「比較平等的條件下競爭啦」。以中國的例子來說,關稅反而是最不會有問題的地方。所以,有沒有這個要發不發的,對於要不要去中國作生意,根本沒意義。所以,這個根本是政治操作,沒有意義。沒有人在要求要保證賺錢,是那個老馬來說,有簽中國簽這個埃克發,經濟就會發的。 人家在跟他講的是生不出雞蛋就算了,不要來亂拉屎,但是老馬聽不懂。希望你比老馬還好。


1.敢情你連ECFA是甚麼都不知道就開始談ECFA?
ECFA就是FTA啊, 只是因為中國不承認台灣是國家, 所以不使用FTA的名義, 改叫ECFA
2.檯面下動作?就算有甚麼檯面下動作, 少了關稅, 就是少了一層不利條件
3.支持ECFA的又不只是老馬, 60%的民意跟許多產業工會都支持啊
現在連DPP都只敢嘴巴喊反對(甚至連嘴巴喊都不敢, 說甚麼:對人民有利都支持XD), 誰在玩政治動作很清楚
4.從前面的文章很清楚看得出, 誰才是生不出雞蛋亂拉屎, 連ECFA本質就是FTA都不知道, 你發這麼多篇回文是發火大的?

arcangel wrote:
所以,我說這位大哥的理論面很強。是你老師教的嗎?你要不要來教教你看到了什麼樣的早收清單?


笑死我了, 看一下早收清單理頭有甚麼項目是需要甚麼理論面
只要識字就行了吧XD
你不要把你不懂的東西, 都講成別人理論面很強好嗎?
是你太弱(不懂裝懂, 沒看過清單又愛胡說), 不是別人強

arcangel wrote:
你在哪裡有買到ACER的電腦零件的?有聽過人家在買ACER的電腦,沒聽過有人在買ACER的電腦零件的。
您在胡扯什麼東西?講話有點邏輯好嗎?
我反駁你說:「成品」比「零配件」有附加價值這句話!
acer電腦裡有cpu、dram、硬碟、各式IC和被動元件等等零配件!
acer的毛利不過3%,但是賣零配件給acer的公司,平均毛利遠超過3%,請問誰比較有附加價值?

arcangel wrote:
這是你說「為了政治目的」的哦,你很清楚嘛,看樣子,你真的懂真正的邏輯了,所以這一切也都是政治動作,和經濟沒關係的,麻煩你去跟老馬講一聲。
所以呢?對岸到底有沒有「讓利」?你怎麼都不對我反駁你的地方回應?

arcangel wrote:
你好好去了解一下台灣產業的現況,你就知道了。你如果知道現在大多的工人都是在環境惡劣的條件在工作,你就更知道了。如果政府的政策是讓企業老闆有「巧門」,你最好是不要有小孩,不然,你就是要很有成就,那你就不用煩惱,你小孩的就業問題。
請問這跟ECFA有什麼關係?

arcangel wrote:
中國+東協的老笑話,講十多年了,不要再拿出來笑掉人家的大牙了。
我覺得你比較好笑!
中國對台灣讓利,都能講成台灣對中國讓利!

arcangel wrote:
所以,全部都移出去了嗎?你講的是開始。如果沒有,以後就不會移了嗎?
絕大部分都已經移出去了!
許文龍幾年前就發過新聞稿說:競爭對手後段都外移,造成奇美的成本比較高,別人大賺時奇美小賺,別人小賺時奇美小賠,別人小賠時奇美大賠,所以不得不外移!
你覺得奇美還有多少組裝會留在臺灣呢?留在臺灣會活不下去,你懂了嗎!
IBIZA0408 wrote:
我講的是合併的時候
以前奇美在台南有兩個組裝線, P1跟P2
後來轉移到寧波奇美跟海南奇美...(恕刪)


我問了Hanns彩晶的朋友,他說,
奇美在台銷售的多媒體液晶顯示器,部份機種還是在台灣製造組裝,
不是大陸組裝的。

奇美並沒有把所有的組裝線移至大陸。

在台的組裝廠是外包還是自己組,
有沒有被郭董併購,這他就不清楚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