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z847 wrote:感謝心得分享。我最欣賞的是下面這句話:當我走了也不用考慮它的淨值剩多少 沒人規定要留1000萬給小孩當遺產 對樓主內容都沒什麼意見但對這句很有意見這根本是傻子投資術如果不能填權息的股票或基金或債券....基本上絕對就是個垃圾如果只是要現金流~哈太容易了股票一堆7~8%~甚至10幾%投報的現金流哩配的很高阿,但還是沒人買因為永遠填不了權息淨值一直掉一直掉...我想不懂樓主的投資邏輯
tourcura wrote:再好的股票,如果本益...(恕刪) 這個版快要變成債券版了 股票的討論來了如果本益比不夠低‧跟本產生不出來所謂的現金流‧我覺得統一超本益比很高 台積電的也不低 它們每年的配息不就是現金流?就是買進的股票一定要填權,填息‧才有所謂的現金流進來‧年初100元買的股票 8月除息前漲到150元 除息10元 除息參考價140元 後來沒填息甚至貼息跌到135元 這是個好的投資嗎?有現金流產生嗎?思考一下吧!如果不能填權填息,那只是讓自己的現金卡在股票裡越來越多而已‧有沒有填息根本不是重點 如果有更好的投資機會 就把股票賣了股票賣了2天就入帳 不會卡住你的現金 房地產變現比較慢 才會卡住資金債券基金-----我用來創造現金流(定期投資 記錄每月配息.....就這樣)股票進可攻(賺差價)退可守(領配息)----我有時用來提高整體報酬率(這才是真的戰場)我很習慣用思考 觀察來面對股票投資 我也從中獲益不少但是股票的想法 爭議可能比高收益債更大或許可以從過去的經驗開始 分享我遇到過的事我當時的思考方式 讓年輕的朋友學到規避明顯的風險.....讓我再想想.....
Konbini 711 wrote:我覺得統一超本益比很高 台積電的也不低 它們每年的配息不就是現金流? 這兩檔股票配的息,不管買進的成本是多少‧為了得到配息,去參加除權息‧都是拿自己投資股票的資金去除‧並不會平白無故給你‧也就是說要得到所謂的現金流‧就要先花一筆成本‧但是如果持股成本不夠低,等於說股票買在高檔‧以高檔買進的股票參加除息‧填不了權值‧就等於虧錢‧那裡會有現金流產生‧統一超有人買在四十幾元,也有人買在一百八十幾元‧你講的現金流,對不同持股成本的人來說‧意義是不一樣的‧現金流主要的目地是穩定的收入,股票價差波動這麼大‧如何讓人穩定的產生現金流?不要為了現金流的觀念,把一些明明知道的風險漏掉不講‧如果這麼簡單的話‧銀行何必要賣債券基金或是股票基金‧賺那一點點的手續費‧銀行本身錢夠多‧都去買債券或是股票不就好了‧
+1tourcura wrote:這兩檔股票配的息,不...把一些明明知道的風險漏掉不講‧如果這麼簡單的話‧(恕刪) pimco總回報的利息年化報酬率才1%多為何其它高息債有6%多?他們有比葛老大更聰明嗎?其實要深思這個問題而不是一味把高息債的好處抬高這樣可能更能幫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