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ley_cch wrote:打個比方,如果一家未分紅前 EPS 是 10 元的公司,拿來分紅股票的 "市價" 總值 (用票面價來算不合理),超過這公司的一個資本額 (相當於 EPS -10 以上) 的話,那基本上, 這家工司的員工其實就沒有什麼生產力,因為他們沒法幫股東賺到錢...(恕刪) 純粹請教,有這樣公司的"實例"嗎?雖然知道只是舉例,但是聽起來真的有點誇張
這個就是今年的實際例子. 而且還是盈餘的兩倍多一般這種公司董事長跟總經理都有分紅轉載雷凌股東會今天雖然決議將去年度員工現金紅利部份,全數轉為股東現金股利,股東每股現金股息因而增加0.53元,不過去年度員工分紅仍將發放5904張股票,不僅高於股東股票股利的4426張,員工分紅配股市值更達18.42億元,遠高出公司去年稅後淨利8.38億元達10億餘元。
cm_hsu wrote:這個就是今年的實際例...(恕刪) 以這個例子, 只賺8億, 卻分給員工18億, 缺口達10億1. 以今年算法, 該公司還是賺8億, 可是可想見該公司股價一定長期拉不起來甚至盤跌, 因為有10億的缺口(有興趣可以查查該公司從7月來股價跌了多少, 可憐的小股東)2. 明年的費用化後的算法, 該公司是虧損10億, 當然費用化後該公司不可能再分員工18億, 可能是分6億,變成盈餘2億, 股價才有上漲空間可知費用化後股市會比較健全, 也才符合公平正義, 較能保障股東權益
> 純粹請教,有這樣公司的"實例"嗎?> 雖然知道只是舉例,但是聽起來真的有點誇張例子太多了,隨手上網查了一下分紅超過盈餘的部份,由於相關資料太多, 只舉個 90 年度的例子好了,當年度共有六家上市公司員工分紅 (現金 + 股票) 的市值超過稅後總盈餘,分別為聯電, 友尚, 宏達電, 普誠, 晶豪科, 禾昌,其中友尚甚至超出兩倍有餘,其他超過八成的還有六家之多,而聯電雖然該年度是虧損狀態,還是慷別人之慨, 發了市值 60 餘億元的股票出去,管理階層擺明了就是在印股票換鈔票,賺到的現金放都放在自己口袋,讓搞不清楚狀況的投資人發紅包給員工 ...
所以最爽的就是那些某某集團的高層以聯電的高層為例也許他們的高層佔的股份比例不到5%但公司為他們所控制所以他們以5%的能力去控制其他的資金然後再去轉投資其他例如xxx等等的聯家班ic設計公司然後他們擔認高層通常是董事長....然後假如轉投資倒了那賠的是公司的錢裡面的錢他們賠的不到5%然後若這個子公司起來呢他因為是兼董事長就分到高比例的員工分紅.....可以想像............賠都別人的,賺都他們的......其實底下的工程師也是以八二法則來看的上面兩成的人拿走八成的分紅啊.....
繼續樓上的.....現在就算不分紅, 必須進行加薪...處在低層的工程師的加薪, 也是少的可憐.那種加薪50%, 100%的都是高階主管!另外更高階的, 還可以認新成立的子公司的股票,這種就是1股10元, 有的還是免錢的技術股....然後用力的把獲利灌給這個子公司, 把EPS炒的高高的....這就是台股寫實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