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主力大戶,股利所得者最大利空來了!

奇怪了,每年股市大戶大股東從股市領走數百億股利,今天政府
要向他們多收點稅,來補貼財政.就有一群人跳出來喊燒幫這群
富人說話?
這些政策只有對大戶大股東有明顯破財,對一般投資大眾影響根
本是很少!為了一般投資大眾省點小錢,放掉股市大戶大股東這
條肥魚? 那還想說租稅正義?
victor663 wrote:
奇怪了,每年股市大戶大股東從股市領走數百億股利,今天政府
要向他們多收點稅,來補貼財政.就有一群人跳出來喊燒幫這群
富人說話?
這些政策只有對大戶大股東有明顯破財,對一般投資大眾影響根
本是很少!為了一般投資大眾省點小錢,放掉股市大戶大股東這
條肥魚? 那還想說租稅正義?
...(恕刪)

按 租稅正義 來說 政府這樣做法是對的

大戶與大股東 與 小股東不同的是
大戶與大股東 有 投資公司 與 自然人 2種身份選擇 與 不配出時,善用這筆資金的決定者
小股東 只有自然人身份 與 接收大戶與大股東的高價倒貨
summilux wrote:
Troychang的...(恕刪)

可能誤會了
此例是pqaf大舉的例子,偶只是在下方"-->"另舉個人有點不同的觀點

在此說明,不略人之美
~可能誤會了
此例是pqaf大舉的例子,偶只是在下方"-->"另舉個人有點不同的觀點

在此說明,不略人之美~

沒有任何誤會,Troychang你並沒有掠人之美,pqaf的文章和你的回文我都仔細拜讀了!
繡月姑娘 wrote:
我真的是完全看不懂耶...(恕刪)


簡單來說,你(家戶總所得-個人和扶養親屬的免稅額-薪資扣除額-標準或列舉扣除額-其他殘障扣除額或利息免稅額....) 後的 應課稅所得,若> 50萬,表示你所得稅需繳到12%~45%.

當股利的抵稅率減半的新制通過後,你將因參加除權配息,付出代價.

例如 買進150張$20,市值300萬的瑞軒,除息配給你30萬,因健保稅2%,你實拿只有29.4萬,同時股票也少了30萬市值,你的總資產並未因除息而增加,反而少了$6000. 卻因此造成你需額外多了30 x 20% =6萬 的應納所得 稅(若採列舉扣除額的選項時, $6000的補充保費可扣除免計稅,只要以29.4 x20% 計稅),原本舊制,瑞軒可以讓你扣抵 4.6萬,也就是你實際只要多繳6-4.6=1.4萬 ,

但新制只能扣抵2.3萬,變成你實際需多繳 6-2.3 =3.7萬 股利所得稅給國庫,比舊制多繳了 3.7-1.4=2.3萬.

除息後若能順利如預期的股票上漲3%以上,(~$0.54),並且獲利了結賣掉,你就至少賺了8.1萬.你也許就不在乎多繳那$6000的健保稅和1.3萬的證交稅/手續費,及3.7萬的 股利所得稅.


但很不幸的,除權息並不代表股價就會上漲,就會賺錢.很可能讓你賠錢還賠掉健保稅,證交稅,綜所稅. 在沒有把握一定獲利的情況下,財政部和健保局就假設股民一定會賺錢,把你預扣了健保稅和綜所稅.最後股民賣出時,萬一是虧損,所得減少,財政部和健保局也不打算還你錢,
至於那證交稅,就比較沒爭議,反正有交易,莊家就有理由課稅.
財政部也把股利的綜所稅和健保稅當成交易稅,管你有沒有實際賺錢,就是吃定了股民.違反有所得才有稅的所得稅精神.

若你沒把握除權後 一定會上漲超過3%,選擇暫時賣出股票,等除權後再買進,那你就要付出證交稅和手續費的成本約 1.8萬.

總結兩條路,
1. 參加除權息,可能要付出$0.6+1.3+3.7 =5.6萬 (視你的邊際稅率高低,數字可大可小) 給國家和卷商
2. 不參考除權息,可能要付出$1.8萬給國家和卷商

那要不要參加除權息呢?
可能就要看你的邊際稅率是多高 (5~45%)? 越高表示持股除權息成本越高.既然參加除權,代表你有把握他除權息後一定會上漲,但預期的漲幅是否有把握cover 綜所稅的成本?

有些人或許自認持股會大漲,不在乎拿出資本的1%~4% 作為股票交易的成本.

就算股價已漲5%,有人對未來股價看好或有可靠內線的少數股票,還是會願意多付些成本,勇敢的敲進市價的追價買盤 .

但對大部分股價漲幅沒把握的股票,則採取定價的低價外盤,多1%也不願意,避免增加追價風險.

pqaf wrote:
簡單來說,你(家戶總...(恕刪)


是的!! 對於投資大眾,這樣無理的稅制根本就是吸人民的血,

但5/2的台股表現卻一反常態的大漲,實不知幕後黑手的用意為何?!
規則講清楚就好,覺得除權除息划算的就參加
覺得不划算的就提早賣出或是乾脆買海外的股票

我是覺得兩稅合一全部扣抵實在太優渥了
以我自己而言,我從剛出社會沒賺什麼錢卻要繳稅,到現在賺比較多錢資產多了不少
卻靠著兩稅合一,資產愈高退稅愈高,這種稅制問題應該很大,修正一下比較好
chesslue wrote:
規則講清楚就好,覺得..卻靠著兩稅合一,資產愈高退稅愈高,這種稅制問題應該很大.(恕刪)
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兩稅合一下,所得或分紅越高者,理當邊際稅率越高,退稅越少...一旦個人邊際稅率超過30%,就算股票營所稅全額17%扣抵,就得為更多的分紅所得,繳更多的稅.

美國 美國收入的配息繳30%的稅 哪有比較便宜?

假如除息前賣掉 除息後買回說得通的話
台灣一樣可以

rasely wrote:
華爾街歡迎你.
萬檔股票基金任選,無數跨國企業,超低手續費,不用證交稅,賺錢免繳稅.

那就買 本來扣抵稅額就少的公司

不就沒差

像正新 台新 和碩

pqaf wrote:
有些人或許自認持股會大漲,不在乎拿出資本的1%~4% 作為股票交易的成本.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