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ku wrote:
我會改問為什麼股神的報導總是9000點才有,4000時為什麼沒有股神?如果兩個位階都有好股票可以買
錯,
大家可以查一下,
5-6000點開始一直到現在,
好幾年,
周刊都有類似報導,
當然大多是垃圾,
但絕對不是9000才有,
還有4000點時確實沒有,
但是4000點(美股7000點)時有聽到巴菲特獲利大賺嗎?
沒有,
一樣績效不佳,
這有損9000點時(美股17000點)巴菲特的威名嗎?
大家只要想,
10年前指數約6000點,
現在9400多點,
請問績效報酬700%,
自己要如何做到就好了.
一堆講9500的話有什麼用?
高點確實要小心,
但是需要討論的部分是超過指數報酬的部分,
不懂嗎?
非黑即白的說法思考深度是絕對不足的.
對了要深入討論的話,
這10年間曾經2度登上9000點,
這是第3次,
這位李先生一樣要經過上9000點與下探5000點以下的煎熬,
怎麼不探討9000點以上,
或是5000點以下,
人家是如何處理持股原則的問題?
還是不管指數,
只看個股?
這10年台股絕對不是一帆風順,
有700%績效的請分享.
cocober wrote:
我覺得有一點我很好奇...(恕刪)
我不曉得,
只能從觀察他的部落格分析,
我認為,
就因為這不是他的錢,
是家族資金,
所以賺的不是他的,
或是只有部分是他的,
所以這10年的投資還要兼顧上班的生活.
另外可以從長期部落格發文中看出,
這人的生活是樸實的,
不奢華,願意分享的,
這也是為何我從沒有在他的部落格留言,
卻願意在這說出我的觀點.
我是沒有付出卻得到知識的獲得,
所以這是一點點的省思.
另外長期投資的人都有憂患意識,
以及延後消費的自治能力,
錢得來不易,
沒有絕對把握前,
不會輕易拋頭露面.
但是不知道這樣出名後,
還是這樣嗎?
這是考驗.
也或許是已經準備好了,
準備專業經營家族資金了,
who knows?
我們一般人,
多多學習思考就夠了,
願意分享的(沒有自利的情況),我尊重,
真的長期持續又有高績效的,我佩服,
當然不只是理財,
人生修養也是,
其他的,
真的不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