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jwdj wrote:
勞工權益的保障我是百分之百支持的,
畢竟自己也是勞工之一
但某些只求目的不擇手段勞工團體的做法的確讓人不齒,
記得幾年前朋友的爸爸在某電子廠做技術員,平日愛喝酒又有高血壓,
某日突然中風半身癱瘓,過沒幾天就有自稱是勞工團體的人可以幫忙要求公司賠償,
即使朋友的爸爸多次表明跟公司工作無關,某勞團仍然拼命勸進,
最後甚至直接開價說可以弄到多少多少錢...(恕刪)
的確, 有良心的企業不多, 然而, 明事理的人也不多....
JimyKing wrote:
鴻海的優勢,是壓低人力成本,低價代工
這是美國人辦不到的
機器人生產要是成形,蘋果就不用輸出工作給鴻海了,自己生產就好了
hosonic wrote:
14個自殺算甚麼?我還認為比例太低了!想想台灣一年有多少人自殺!況且鴻海自殺還有錢拿,
如果一個公司員工1萬人有一個人自殺,那鴻海100萬員工該有多少人自殺?
鴻海員工人數比台灣全部公務員還要多幾倍,還要負責他們吃住等全部生活所需,
台北市人口約270萬就業人口約126萬(103年底資料),想想養約台北市80%就業人數,
還要給住和吃等日常生活所需,台北市所發生的勞工生病,自殺,交通意外,職災等等死亡人數總和80%,
就是鴻海員工的死亡人數,哪個比較高呢?只能說台灣有些人太"井底之蛙",或另有目的吧!





hosonic wrote:
14個自殺算甚麼?
hosonic wrote:
台北市所發生的勞工生病,自殺,交通意外,職災等等死亡人數總和80%,
就是鴻海員工的死亡人數,


hosonic wrote:
因為人數接近,且台灣單一企業沒有那麼多員工


hosonic wrote:
不只比較自殺率還包含各種死亡率都一起比,來評估一個公司,不是更客觀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