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5年投入160億元打造台灣成為AI重鎮

當年幾百億打造全民運動島現在剩下什麼?
能撈就撈能混就混....

boyo wrote:
不知道一堆人在妄自...(恕刪)
不是妄自菲薄,AI最重要的是好的軟體人才,有了好的軟體人才才能做出好的產品,台灣不論政府官員或那些大老闆,哪個懂軟體的,一直用製造業的思維套在軟體上,能搞出東西才有鬼,最根本的還是好好想想怎麼培養好的軟體工程師再來看吧

AI 本來最重要的就是軟體人才.
所以錢應該花在人的薪水上.
hello
如果你要把題目縮小成為"AI需要的伺服器硬體代工"的發展,那.....台灣已經稱王了
不管伺服器代工或是相關半導體的代工....是的我們早就已經第一了
但是幫大廠代工晶片,組裝整機,還有生產需要的零件,還是不能扶持他的軟體,而軟體偏偏是目前最弱的一塊

所以GOOGLE用的伺服器就算是廣達做的....廣達也做不出GOOGLE搜尋引擎
nvidia的晶片雖然是台積電代工的,可是聯發科也偷不到他的專利技術

boyo wrote:
主流的Nvidia cuda構造 -> 台積電代工產產V100 晶片

AMD下一代跟AI運算有關的顯示晶片Navi也是在台積投片

台灣的硬體基礎絕對不缺了
..(恕刪)
打造台灣成為AI重鎮 這名字好威
希望不是說說而已

雪飛煙 wrote:
打造台灣成為AI重鎮 這名字好威
希望不是說說而已...(恕刪)


用AI替換掉政府的公部門 杜絕弊案 貪瀆 行政效率低落
話說data fusion, machine learning, neural network, deep learning 20餘年來都是美國大學cs的論文題目, 這些知識早在美國/英國成形,只是缺乏big data的數據驗證與應用實作。而近來手機連網app所產生的大量數據(語音、聲紋、文字、圖片、照片、語言、行事曆、GPS, G-sensor, gyro)或者送上雲端或者可以在設備上直接產生儲存,讓ML 可得到實證跟變成一個功能特色。我們只看到這20年後的功能與特色,卻忽略的人家ML/DL蹲點練功的過程,跟掌握了雲上的data,更掌握了端點設備的設計主導權,突然地說我們要台灣變成AI重鎮,實在太空泛了些。

下面就多話了。
---

個人不是學資料處理或是資管資工的,有錯誤請包涵隨時更正。
個人認為 AI 人才的培養與需要資源,而所謂的資源的需求情境如下:

先要有專案經理定義問題:到底有什麼問題要請AI來幫忙解決?想要解決什麼問題?非得AI/ML/DL來才會更好?是圖片上找貓找猩猩,還是為所有的圖片下tag, 有碼片無碼片自動分類?還是abcde罩杯自動分類?還是照片人臉辨識?下圍棋還是要比星海爭霸?還是要多點感測器雷達、雷射、光學雷達做自動駕駛?還是動作辨識?語音辨識還是字彙的學習?AI不是一個演算法一個硬體架構吃遍天下,當前就是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這需要一個專案經理來定義問題先。

AI功能的專案經理不會寫演算法做DL/ML沒關係,會定義問題看見有價值的問題就很厲害,能協調解決就更厲害。於是專案經理就找資料分析師/資料科學家來評估。資料分析師/資料科學家:會數學、統計學能為上述巨量資料的撰寫演算法、資料分析工具的專業。資料科學家聽完了問題也許會說,我很會寫ML的演算法喔,DL/ML的博士學位,你這問題很好,很值得解決,問題是我需要大量的資料,來自各地資料庫的資料或是即時物聯網感測數據的來源,越多資料正確性就會越來越來高,然後與時俱進的持續學習改進。這時候要有資料整合的後台工程師(城市裡下水道工程師)來幫忙解決:跨平台非結構性數據資料的整理與介面的串連,能夠即時的提供餵資料進來,讓資料進出與轉檔到不同的資料庫沒有問題。

找來了後台工程師,工程師會問你,你的巨量資料庫在哪裡?有哪些?巨量資料:能取得大量的數據、跨平台、跨資料庫的原始數據、非結構性的數據或資料。有了巨量資料跟資料庫的串接之後,演算法也在做分析與判斷了,才有辦法提供資訊。提供出正確資訊後,結果才發現現在用的CPU/GPU或是grid太慢了,資訊更新的太慢或是太少,專案經理的問題只解決了一半,最好要自己設計新的GPU跟伺服器的運算架構。

所以 AI產業的培養與資源是:專案經理或是產品設計師 + 資料科學家/DL/ML/AI人才 + 非結構性的資料串接與整合人才 + 巨量資料庫 +雲與端的硬體運算。如果上述的情境才是解決問題,提供AI功能的流程,那台灣科技部在這個時候的角色說要設計的半導體是要解決什麼問題?是要怎麼跑在前面?讓人很看不懂。

可以理解的是,台灣很會做硬體,但是很會做硬體的前提是,歪國人給你明確的規格、datasheet我們就會做硬體。可是接近消費者端的FB/APPLE/GOOGLE/MSFT/AMZN/TSLA也才開始摸索應用與需求,也才開始試著寫演算法確認AI所提供的資訊堪用好用與時俱進,Nvda最近兩年的漲幅投一波是因為bitcoin的浪潮推升,最近一波是大家發現要搞AI 母艦等級的自動駕駛(多點感測數據的快速餵進來,即時(low latacy)判斷分析,然後快速做出決策,再繼續無止盡的餵進來多點大量的數據繼續分析...),不只是要靠GPU,而且是大量更強更多的GPU來協同運算才可以解決自動駕駛的問題。而這樣子的特定GPU設計,就變成了AI 晶片。AI真要有晶片也是特定型的晶片,而這樣子的特定也許是在雲端伺服器的特定,通用性的特定,或者是放到物聯網設備甚至是穿戴設備上的省電型專用特定。

雲端伺服器上的通用型特定AI晶片,如Google TPU也是針對TensorFlow機器學習系統所量身打造的客製化ASIC,服務於Google datacenter。Amazon AWS/MSFT azure的雲端肯定也會針對他們的機器學習系統打造他們雲端上的AI晶片也是合理,這個市場連NVDA都不一定吃得到。那物聯網或是穿戴設備上省電型或是量小多樣的專用特定型AI 晶片會有台灣的機會嗎?直覺上就更難。

AI晶片跟半導體設備製程或是材料科技上應該是不會有關係了,半導體設備製程或是材料科技是不挑IC應用領域的,是IC設計挑應用領域不是晶圓代工製造要針對特定應用來準備製程或是材料。把半導體製程跟設備應扯到AI領域,真的太誇張硬兜了。
-- Using Numb3rs, we can solve the biggest mysteries we know
abu dhabi wrote:
如果你要把題目縮小...(恕刪)

很同意呀~

這樣子我們阿Q一點,其實說是iPhone設計重鎮、Android設計重鎮、AWS, Azure, Google data center設計重鎮,也是AppleWatch智慧穿戴設計重鎮、AR/VR重鎮,也可以說是AlphaGo 重鎮了。

人家品牌客戶負責研究與開發,最後端出想好的規格請你代工製造,人家品牌跟產品有多屌,我們最開心引以為傲的就是哈哈~XXX單子是我接到的。

我們一直以拿到品牌大廠的訂單當職志當作人生最美好的肯定。

PS. fitbit, garmin, PS4, Wii 也台灣代工製造,這些沒大起的產品台灣就噤聲都不是重鎮。
-- Using Numb3rs, we can solve the biggest mysteries we know

ambitiously wrote:
為打造台灣成為AI(人工智慧)發展重鎮,科技部提出「我國的AI科研戰略」,從今年起5年投入160億元推動包括建構AI主機、設立AI創新研究中心、打造智慧機器人創新基地、半導體射月計畫、科技大擂台等五大策略。...(恕刪)


5年??人才??

有那麼厲害...有些事不是花錢就可以哩!

...KUSO一下:會不會到時候...國小機器人研習???國中智慧機器人全國大賽??

...社會組:扣司撲烈???
魏耀乾-痛批在新潮流的挾持下,民進黨一黨獨大、極權獨裁,政商勾結貪污腐敗....
我認為這麼少的經費實在很難做出跟口號相符合的程度。

其他國家投資的金額都比這數字還多好幾十倍,除非政府願意把前瞻計畫蓋軌道的經費挪來用,不然根本吸引不了人才,就算本土人才也會去別的國家。

看看以前蓋的蚊子館,蚊子機場,錢到最後會怎麼花掉,大家心裡有數!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