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work01 wrote:
本不想再提停損這個區塊,就再破例一次。...(恕刪)
『停損』很重要,是的停損很重要。
它有如車子的剎車。是必要配備。
有長期開車經驗的人,都知道,不要常常踩剎車。最好是保持距離才能備而不用。
常踩剎車,不只減慢速度,增加不舒服感,還很耗油。
陽明山仰德大道常出車禍,最後調查的結果,多數是因為剎車皮過熱。就是下坡時太過於頻繁踩剎車的結果。
很多人對停損只是一個概念,一個根本沒有經過長期實務測試的概念。
不過我測試過。長期比較各種比例的「停損」(多數人說的停損) 和其他類型的「出場」。
結果只要那陣子每一筆都執行停損,我的獲利就會減半,甚至變成虧損。
跟01上的大多數人談『不停損』,絕對違背大家之前所深植心中的關念,很難令人接受。不過並不是叫人不要出場,而是要用另一種態度出場。
不是因為輸了多少才出場,也不是怕了才出場。出場是另有方法的,留在最後再說。
停損有「程式自動」或「手動」兩種。
「程式自動」掛停損單,大概是操盤手最最歡迎的,所有掛單都被看得清清楚楚。要賺這個停損價差,太容易了。有如你先出拳在那等,然後對手才出拳。他穩贏,雖然你未必輸,但也要幸運之神恰好站在你這邊。
「手動」掛停損單,恐怕非專職盯盤的很難做到。何況在快市時,根本沒辦法在該停損處出場。只要一次、兩次沒能確實執行,那多數人就亂套了。
有人停損在10%,有人在5%,有人在2%。到底停損設在?%是最好?
有人說只要「停利」大於「停損」就能贏錢了。哈哈.…
如果A設停利100停損60。B設停利100停損50。
那照這原理是不是B比A贏更多。
在零和遊戲哩,B是贏家,A就是輸家。何況C如果設成停利100停損30呢?
最後只有停利100停損0的最贏。所以這個邏輯是不通的。
個人在操作時,大約是贏100賠80。但不是賺100-80=20。
以前我都有70%的勝率,最近差一些(只剩62%左右)。所以是(100*0.7)-(80*0.3)=46。
這個100和80並不是設定的停利和停損。是看線圖的習慣所形成的。大家如果注意看線圖,是不是呈現波浪?是跟著波浪走而自然形成的。
假如我在預估的波浪低點進場,有70%的機率會往有利方向,30%的機率會頓一下之後往不利方向。直到下一次預估的波峰或波谷(時間波),再改變操作。(每個人看的角度不同,但必須找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
所以我不是買了就死抱,也是有出場時機,但不是眾口所說的停利或停損。
至於波浪,就看個人資金和能操盤的時間。時間多者可做短線,時間不多者就避開短線。
短線就用30分鐘線,長線就用日線。簡單就好。
我是投機型的。如果是其他操作類型的呢?
[玩基本面]的,好好的選好長線績優股,等待股價較便宜時進場,只有抱牢,沒停損的選項。待業績轉壞才出場。
[玩技術面或籌碼面]的,必然有依據的指標,指標說買就買,指標說賣就賣。只能嚴格執行多空訊號,不算停損。
[玩消息面]的,一般熱線只報進少報出,所以只該漲不該跌,只要跌了就不該留戀,要馬上賣出,嚴格說也不同於眾口所說的停損。
如果進場點不對,出場點也沒把握,只想靠停損賺錢。就應了一句成語"緣木求魚"。
投機型要充實看線圖能力;
穩健型要好好研究報表,但要避開陷阱;
技術型要強化執行力;
耳順型的就要多聽多聞多攀關係。
祝大家都操作順暢,買了就賺,永遠不需要用到停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