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面板產能過剩打「價格戰」 分析師:至少為期1~2年
▲▼京東方砸4800億設廠、獲8.3億補助。(圖/BOE官網)
▲京東方的主要利潤也是從彩色顯示管製造而來的。(圖/BOE官網)
記者余姿函/綜合報導
大陸液晶面板市場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為搶回市占率,京東方(BOE)、華星光電等都打起價格戰。今年第一季的面板價格已經低於2016全年均值,4月快速下滑。市場悲觀認為,價格戰至少還會維持1~2年。未來5年全球將新增面板生產線18條,大陸占14條,可能在2019年超越韓國成為液晶面板的頭號生產國。
綜合陸媒報導,深圳一名匿名的基金經理表示,面板行業目前看起來還有很強的週期性,在京東方、華星光電等大陸企業,搶佔市場份額過程中,「價格戰」肯定不可避免,加上這些企業產不斷擴大,供大於求的局面未來一段時間很難改變。
全球政治經濟震盪加劇,對電視面板市場有一定的負面衝擊,第二季全球液晶電視面板市場嚴重供過於求,4月面板價格快速下跌。
京東方年報指出,根據IHS Markit (全球性信息諮詢公司,英文全稱為Information Handling Services, Inc& Markit Ltd)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排名前五的面板供應公司為京東方(佔22.3%)、韓國LG(佔21.6%)、台灣友達光電(AUO,佔16.4%)和台灣群創光電(Innolux,佔15.7%)、韓國三星面板(9.9%)。
廣發證劵分析師許興軍認為,LCD面板市場長期由韓國、台灣及日本廠商占據主導地位,大陸LCD面板廠商話語權微弱。直到2010年起,大陸廠商緊追直上,液晶面板產能才能持續從日本、韓國和台轉向大陸,大陸廠商的產能佔比才會一直上升。
在這個搶佔市場的過程中,「價格戰」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許興軍表示,京東方其實有「產品價格大幅下跌的風險」。申萬宏源分析師周海晨表示,從面板價格走勢來看,2018年第一季43英吋、49英吋和55英吋分別同比回落32.37%、24.72%和18.60%到102美元、136美元和175美元,低於2016年全年面板價格均值。
WitsView《4月下旬面板價格快報》指出,43吋和55吋面板分別的平均價格為每片93美元及169美元。匿名的基金經理表示,「面板價格相比第一季進一步加速下滑,讓人對京東方上半年的業績也產生了擔憂。」
據了解,京東方過去多年其實一直資金緊缺,一方面非常依賴融資,另一方面也非常依賴政府補貼。國信證券分析師歐陽仕華表示,該公司2018年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市場佔有率會持續提升,擴張版圖,持續保持研發強度力度的時候,如何進一步細化管理、優化供應需求、減少成本,才是接下來要挑戰的困難之一。
==============================
產能大增搶市場->價格戰->廠商陷入紅海->公司大賠->現金不足->有人退出或縮小規模或併購
新浪科技 2018-04-27 07:26
觀看數:38
本文來自中國電子報
LG Display昨日發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再一次說明了面板行業寒冬正在到來。該財報指出,LG Display2018年第一季度營業虧損達980億韓元,出現近6年來的首次運營虧損。此前發布的友達光電、京東方財報也說明,受液晶面板價格迅速下滑影響,友達光電、京東方的營收和利潤也出現了同比下跌的現象。從去年第三季度以來,液晶面板價格持續下滑,因為去年6代線、8.5代線等新增產能的逐漸釋放,液晶面板供給不斷提升;而終端市場需求卻不見明顯增長,甚至有的地區已出現下滑,反轉了2016年底到2017年初液晶面板供不應求的形勢。
從財報即可知道液晶面板價格下滑趨勢有多嚴重。接下來,液晶面板價格還會繼續下滑嗎?
下滑成液晶面板行業主旋律
近日,友達光電、京東方和LG Display先後發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三家面板廠商營收都出現了下滑,分別同比下降15.9%、19.6%、1.32%;利潤也遭到砍伐,雖然京東方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20.19億元,同比下滑16.34%,但是扣除非經常性損益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僅為9.66億元,同比下降58.01%。
實際上,自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鬆動以來,液晶面板價格一直持續下滑,而且下滑的速度非常快。這一點面板廠商的利潤/凈利和營收變化體現得十分明顯。由於每年第三季度都是液晶面板銷售旺季,所以儘管去年第三季度面板價格出現下滑,但是友達光電、京東方和LG Display營收都不是很低。特別是京東方,由於京東方福清8.5代線產能逐漸提升,供貨能力增強,第三季度營收還處於全年最高水平。
但是隨著第四季度液晶面板價格進一步下降,友達光電、京東方營收開始下探,友達光電、京東方和LG Display利潤/凈利出現大幅度的下滑:京東方2017年第四季度凈利環比將近下降1倍;友達光電2017年第四季度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環比下滑超過1倍;LG Display2017年第四季度營業利潤同比下滑95%,創近兩年來最低水平,環比下滑更為厲害,超過12倍(當然LG Display出現虧損可能與其加大OLED投資、補貼OLED電視品牌廠商等因素有關)。
產能過剩擔憂正在變成現實
而且液晶面板價格還在持續下滑。集邦諮詢光電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全球TV面板價格從2017年下半年起進入價格拐點,連跌9個月,至今需求未見回暖,價格跌勢未止,將持續壓縮面板廠獲利。32英寸-65英寸TV面板價格維持3-10美元跌幅不等,其中2018年3月65英寸面板均價下探至300-290美元,4月預計下跌至280美元,已經相當接近成本。
據群智諮詢(Sigmaintell)最新數據,3-4月,32英寸面板三四月價格下降3美元,39.5英寸-43英寸降幅同樣是3到4美元,43英寸面板價格降幅則達5美元;49英寸-50英寸降幅為4-5美元;55英寸降幅為3美元;65英寸降幅為10美元。
群智諮詢副總經理李亞琴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液晶面板價格正進入新一輪下行周期,面板價格下降速度非常快,以65英寸液晶面板價格為例,去年價格最高點達到410美元,現在已經降至270美元,降幅接近52%,而且價格還在下滑。
IHS Markit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同樣認為,2018年液晶面板將供過於求,面板廠第二季將面臨虧損壓力;未來2至3年內,面板廠勢必通過合併重組或關閉舊線的方式來改善。
一位電視廠商面板採購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儘管液晶面板價格持續下滑,整機價格也在大幅下降,像55英寸液晶電視價格已經降到了1999元,但是市場需求還是比較冷淡。如果5月以後,終端市場沒有出現明顯的上漲趨勢,以現有的液晶面板產能來看,液晶面板價格不太可能出現大幅度的回升。李亞琴指出,面板廠商希望通過大尺寸電視市場和高附加值手機市場拉動市場需求,從而推動液晶面板市場的增長。但是以現在的情況來看,近兩年電視大尺寸化和手機高端化趨勢可能沒有預想的那麼快。此外,整體經濟形勢、貿易摩擦等因素也可能對終端市場的增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



當然以毛利率趨勢,才比較貼近公司生產經營的狀況!
毛利下降趨勢,三者應該差異不大!
2018-04-19 14:21中央社 記者潘智義台北19日電
IHS Markit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表示,2017年是近10年面板廠最好的一年,但2018年卻是面板廠壓力最大的一年,未來2至3年內,勢必透過合併重組或關廠來解決問題。
謝勤益今天在「2018台灣顯示產業研討會」指出,今年面板廠供過於求,可能在第2季即出現虧損壓力;未來面板業只能透過合併重組,或類似先前三星關閉7代線舊廠的方式改善。
他解釋,雖然供過於求,為避免陸廠搶走市占率,台廠寧可不降低產能利用率,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生產線在財報上的折舊攤提大致完畢,生產成本較低;二是維持產能利用率,以降低零組件成本。
他強調,中國大陸面板廠積極擴充產能,不只液晶顯示面板,連主動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面板廠也同步擴充,面板產能不斷攀升,可望成為全球面板產能第一,2023年或2024年市占率將達55%。
他說,面板技術以韓國領先,但中國產能攀升,特別是今年可撓式AMOED面板需求不如預期,使南韓三星、樂金顯示器對AMOLED面板投資放緩,縱然南韓未來仍保持AMOLED面板領先局面,但與中國的差距縮小仍可預期。
他預期,2022年中國生產大尺寸面板將有19座面板廠,生產中小尺寸面板有20座面板廠。今年焦點先看京東方10.5代廠,以及中電集團兩座8.6代廠。
面對中國大陸競爭,他直言,中國大陸電視品牌TCL組裝好的65吋電視銷美每台只要628美元,但三星65吋電視銷美卻要1100美元,約差400多美元,電視降價促銷,面板也面臨降價壓力。(編輯:張良知)
==========================
如果這麼慘的話,真的令人期待!
2018-04-20 14:06中央社 記者潘智義台北20日電
研調機構看壞面板業今年表現,面板雙雄今天股價順勢隨大盤下跌,群創光電收盤時新台幣11.75元,下跌2.89%;友達光電收12.65元,下跌1.56%。
研調機構Markit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19日在「2018台灣顯示產業研討會」表示,雖然去年下半年面板價格走跌,但面板廠依然獲利,是10年來表現最好的一年,不過今年面板續跌,面板廠第2季恐有虧損壓力。
謝勤益指出,今年面板廠供過於求,可能在第2季即出現虧損壓力,未來面板業只能透過合併重組,或類似先前三星關閉7代線舊廠的方式改善。
不過,友達光電董事長彭(雙)浪先前在新春記者會表示,雖然中國大陸今年有很多新面板產線量產,但因廠商多屬新手,明年起面板供過於求才會成為常態。
友達統計,今年第1季合併營收為744.4億元,較去年第4季減少7.7%,較去年同期下降15.9%。3月整體大尺寸面板出貨量包括液晶電視、桌上型顯示器,及筆記型電腦面板等約1006萬片,較2月增加11.8%。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約1728萬片,較2月增加36.6%。
群創今年首季大尺寸面板合併出貨量共2807萬片,較去年第4季3052萬片減少8.1%;中小尺寸面板合併出貨量共6857萬片,較去年第4季減少7%。
============================
韓國還有廠可關嗎?
2018-04-20 18:30中央社 記者潘智義台北20日電
中國大陸面板廠京東方建置全球第一座10.5代面板廠,生產65吋電視面板其實是賠錢賣。研調機構IHS Markit研究總監楊靜萍指出,這樣的狀況要等到2020年才會改善。
楊靜萍今天在「2018台灣顯示產業研討會」表示,65吋電視面板第2季每片平均銷售價格約250美元至260美元,京東方10.5代廠目前生產成本每片約350美元,但良率及產能利用率提升後,可望在2020年降至每片250美元,加上中國大陸政府對企業生產線良率達標的獎勵補助,應可穩定獲利。
另外,預計2019年量產的鴻海集團的廣州10.5代面板產線,可望有類似降低生產成本的情況。
她強調,電視整機從低規到中高規,售價從699美元到899美元,更高級規格也要上千美元,因此,以生產65吋電視面板為主10.5代廠,提升良率,降低成本是必然趨勢。
她指出,電視品牌商拚65吋液晶電視市場,若產品銷售不理想,樂金電子仍可轉向主動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電視,畢竟AMOLED電視在高階市場接受度提升,且可由集團面板廠LGD提供生產AMOLED面板。
京東方10.5代廠除生產65吋電視面板,她認為,65吋大尺寸產品銷售以下半年為主,剩下時間可生產43吋面板,填充產能,尤其43吋未來可望取代32吋電視面板,也是重要原因。
她分析,目前32吋電視面板一年有7500萬片市場,43吋電視面板每年只有銷售3700萬片,以43吋取代32吋面板有很大的成長空間,而且不怕賣不掉。(編輯:陳永昌)
========================================
65吋面板價未來可以跌 30%的空間!
林奇芬2018/05/05 10:00
美元從 2017 年初起,開始了一波貶值走勢,美元指數從最高 104 一路跌到今年 2 月的 88,也推升了新興市場貨幣升值,新興市場股債市齊揚。但近 2 個月美元卻呈現異常強勁走勢,美元指數衝上 92,讓新興市場貨幣貶值,股市震盪。接下來,美元還會續強?新興市場還有機會嗎?
美元與新興市場發展,可觀察三大重點:
一、美元升息與歐元 QE 退場
美元今年預計有三次升息機會,升息有利於美元支撐,但債務危機也如影隨形,美元似乎沒有太大上漲空間。另一方面,歐元 QE 預計在今年第三季結束,若歐元區 QE 退場,對歐元有強力支撐,相對美元會偏弱。但目前歐央總裁德拉吉,仍不願意對 QE 退場鬆口,讓近期歐元大跌。歐美二大央行總裁暗中較勁,美元歐元走勢,是接下來觀察重點。
二、新興市場個別經濟景氣
最近一個月越南股市跌幅 13%、土耳其跌幅 10、俄羅斯跌幅 8.8%、印尼跌幅 5.9%、阿根廷跌幅 5.8%、馬來西亞跌幅 3.3%,台股跌幅 2.8%。在此同時,美股道瓊跌幅 0.4%。顯示美元走強下,新興市場震盪幅度遠大於美股。
接下來需要追蹤各國景氣狀況而定。例如,最近印尼、菲律賓股市重挫,已經跌破年線,馬來西亞也跌至年線附近,股市走弱。追蹤這幾個國家景氣,4 月印尼製造業 PMI 51.6、新加坡 52.9,較偏向持平走勢。但菲律賓、馬來西亞,進出口都有萎縮趨勢,工業生產下滑,需要持續留意。相較之下,印度、巴西的景氣狀況比較穩定,仍呈現持續擴張走勢,投資人需要留意不同市場的差異。
另外,受貿易戰衝擊最大的中國,近期股市疲弱,需要觀察後續中美貿易談判結果而定。
三、美國匯率政策
雖然上月美國公布的匯率報告,並沒有點名匯率操縱國,但中國、南韓、日本、德國、瑞士、印度等,都列為觀察名單。由此顯示,美國期望歐元、日圓、人民幣、韓圜,印度盧比,偏向升值走勢。
美國總統川普不希望這些國家藉著貨幣貶值,吃美國豆腐,也顯示美元兌這些貨幣,不至於出現大幅升值走勢。
從以上三大方向看,美元短線走強,但上漲空間應該不大,新興市場貨幣仍有機會反彈,新興股市也有回穩機會。但是,不是所有新興市場都可持續上漲,仍要看基本面有沒有支撐條件,投資人需要多注意個別市場的強弱變化。
=============
大環境開始惡劣!
鉅亨網新聞中心2018/05/04 17:00
阿根廷披索的跌勢沒有最糟,只有更糟。周四跌幅重達 5.16%,兌美元來到 22.249,創下 2015 年馬里克政府上台轉向自由經濟後的最大跌幅。
阿根廷披索是目前表現最差的新興市場貨幣,今年以來跌幅重達近 20%;近一年來跌幅更重達 45.33%。
美元兌阿根廷披索日線走勢圖 (近一年以來表現)美元兌阿根廷披索日線走勢圖 (近一年以來表現)
阿根廷央行 (BCRA) 才剛於 4 月 27 日調升基準利率 300 個基點,昨 (3) 日又調升 300 個基點,國債 7 天回購利率來到 33.25%,但一周內連升 2 次關鍵利率的舉措並未奏效,顯然未能阻止披索的跌勢。
阿根廷央行今年來已動用 2/3 外匯存底阻貶
摩根士丹利表示,國內外因素都將讓阿根廷披索保持高波動率和高風險溢價,而且阿根廷央行今年已經動用近三分之二的外匯存底,預期將透過進一步升息來因應披索的貶勢。
《彭博社》報導,阿根廷央行升息似乎重申應對惡性通膨的決心,但同時也在美元飆升和國內脆弱的經濟間陷入困境,即使央行拋匯和突然升息,也未能阻止披索貶值。
瑞士信貸銀行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策略師丹尼爾喬多斯預期,央行為阻止披索的貶勢,可能透過進一步升息來因應。
洛杉磯 TCW 集團新興市場主權研究總監 Mauro Roca 表示,阿根廷央行可以整合所有金融工具來穩定匯率市場,但最好還是不要過度依賴外部波動。換言之,也就是阿根廷央行不要和全球趨勢抗衡對作。
4/16 以來 外資自新興市場債券加速撤回 55 億美元
事實上,自 4 月 16 日以來,外國投資人已自新興市場債券市場撤回了超過 55 億美元的資金,更超過 2013 年 5 月「減債恐慌」(taper tantrum)的速度。
不過,2018 年前 3 個月新興市場資金淨流入達到 770 億美元,仍是 4 年來最大的淨收益。
美元、美債殖利率急漲 美元計價借貸成本大增
本周國際結算銀行數據顯示,去年債券銷售額創紀錄成長 22%,將新興市場債券的年增率推高 10%,並來到 3.7 兆美元,而近 2 周來,美元上漲近 3%;10 年期美債殖利率 4 年來首次突破 3%以上,都使得新興市場以美元計價的借貸成本大為增加。
除了阿退廷披索周三貶幅重達 5.16% 外,土耳其里拉兌美元的貶幅更重達 5.3%。國際金融協會(IIF)指出,這兩國去年發行美元計價債券規模分別達 3,57 億美元和 2,31 億美元,美元升值會增加其還債負擔。

===========================
中南美準備倒大楣,財富再一次被美國金融大鱷予取予求!
2018-05-05 00:07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由於主要央行只剩美國聯準會(Fed)維持貨幣政策「正常化」立場,「政策背離」再度...
由於主要央行只剩美國聯準會(Fed)維持貨幣政策「正常化」立場,「政策背離」再度帶動美元驟升,引發新興市場動盪,阿根廷披索受創尤深,為阻貶貨幣,阿根廷央行4日更一口氣升息6.75個百分點至40%,為本周來第三度升息。 路透
由於主要央行只剩美國聯準會(Fed)維持貨幣政策「正常化」立場,「政策背離」再度帶動美元驟升,引發新興市場動盪,阿根廷披索受創尤深,為阻貶貨幣,阿根廷央行4日更一口氣升息6.75個百分點至40%,為本周來第三度升息。
評估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匯率的美元指數過去兩周以來升值近4%,完全收復今年來的貶幅;若將新興貨幣包括在內,美元今年來對過半貨幣已從輸家轉為贏家。美元升值也引發新興匯市動盪,土耳其里拉屢創新低,印尼盾今年來重貶3.5%。
阿根廷披索也是屢次破底,迫使阿國央行本周來數度緊急升息以阻貶貨幣。該央行在3日升息3個百分點、卻無力阻擋披索再創新低後,於4日再升息6.75個百分點至40%,讓投資人咋舌不已。阿根廷披索兌美元4日盤中應聲反彈4%至21.48披索兌1美元,但今年來貶12%。由於市場對於阿國總統馬克里改革成效失望,使披索在這波賣壓受創甚重。
專家指出,美元後市仍有兩大因素支撐。第一是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貨幣政策「背離」。Fed預測今年至少將升息3碼,其他已開發國家仍維持寬鬆政策。由於歐、英、日上季經濟數據轉弱,使市場猜測歐洲央行(ECB)不會在9月底停止購債,英國5月不會升息,日本將維持現行寬鬆政策,瑞士及瑞典等央行趨向「鴿派」,而中國央行更於4月中調降存款準備率,使Fed成為唯一緊縮的央行,美元因而翻升。
第二是匯市美元空單太多,4月底時淨空部位接近240億美元,只比頂峰時的280億美元稍降,有可能使美元演出「軋空」行情。
=========================
很誇張 利息 40%
財訊快報 2018年5月4日 GMT+8上午8:58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阿根廷央行週四宣布調高指標利率300個基點(12碼)至33.25%,這是繼上週五加息12碼後,不到一週的時間內二度大幅升息,不過,仍未能阻止阿根廷披索匯率跌至歷史新低。
阿根廷披索兌美元前一天大貶3.15%後,週四再追低8.6%至23披索的日低暨歷史新低,終場跌幅小縮但仍大跌5.61%至22.3760兌1美元。
阿根廷央行上週五將指標利率從27.25%調高至30.25%之後,適逢假日,週三是假期後的第一個交易日。
阿根廷央行週四在一份聲明中指出,將持續動用所有可用工具以達成2018年15%的通脹率目標,且可能再度調升利率。阿根廷央行過去一週放棄隔週週二檢討貨幣政策的時程。
阿根廷總統馬克理(Mauricio Macri)料將在2019年大選中爭取連任,政府已經採取多項旨在刺激經濟成長的政策。外界預期,在面臨政治壓力下,央行將維持寬鬆以活絡經濟,這種觀點令其升息意願讓人質疑。但這些質疑在週四午後消失無蹤。儘管馬克理實施許多有利投資人的政策,但披索暴跌顯示投資人對阿國這個拉美第三大經濟體缺乏信心。當地通脹率之高名列世界前茅。
============================
有點像鄉村包圍城市
新興市場貨幣戰 阿根廷->巴西->印尼->俄羅斯...............
美、中貿易戰
經濟開始影響 中南美->俄羅斯->東南亞->.....->中國
鉅亨網編譯黃意文2018/05/03 18:56
週四 (3 日) 市場經過了聯準會 (Fed) 五月會議之後, 6 月再度升息的可能性已大幅增加,再加上美中貿易緊張、美元持續走升等因素,皆導致亞股投資者面臨風險。如 MSCI 亞太不含日本指數已連續 3 日下滑,香港恆生指數下跌 2%,而印尼和菲律賓股市下跌至少 2%。
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本益比走低MSCI 亞太不含日本指數本益比走低
聯準會今日決議維持基準利率不變,但指出以中期來看,通膨將接近委員會的 2% 目標,而以現階段的經濟情況,有機會進一步調升聯邦基金利率。
《彭博社》報導,AB Capital Securities 駐馬尼拉的分析師 Lex Azurin 表示:「聯準會對通膨上漲的前景對股市不利,因為這證實了今年有 3 到 4 次升息的可能性,最早的一次將在 6 月份。」利率和通膨率上升時,股票的回報將變小。
聯準會帶來的壓力
凱基證券駐上海的分析師 Ken Chen 表示,聯準會維持升息的步伐,將持續推升美元,並壓低港幣及港股。
BDO Unibank 的首席市場策略師 Jonathan Ravelas 表示:「股價正在調整,以反映出利率上升和通膨後的估值。股價的下跌也反映出,許多投資者以為今年只會升息兩次,但最近聯準會的聲明顯示,將會有多於 3 次的升息。」
貿易緊張局勢
美國和中國之間持續的貿易鬥爭,是投資者面臨風險的一個因素,一位中國政府高級官員表示,中國不會屈服於來自美國的「威脅」,使人們認為雙方的鬥爭不會這麼快結束。
第一上海證券的首席策略師 Linus Yip 表示:「市場仍對貿易問題感到擔憂,因為投資者沒有看到可以立即解決問題的途徑。」
印尼盧比大跌
與香港一樣,印尼的投資者也處於拋售的狀態,印尼盧比連續第 4 天下跌,來到 2016 年以來的低位,印尼雅加達綜合指數則下跌 2.13%。
印尼雅加達綜合指數印尼雅加達綜合指數
PT Ciptadana Sekuritas Asia 的董事 John Teja 表示:「印尼盧比的貶值,將繼續影響股票投資者的情緒。週三公佈的 4 月份通膨數據低於預期,也表明消費仍然疲弱。」
貨幣影響
外匯交易商 Oanda 公司的亞太區交易主管 Stephen Innes 指出:「誰願意在貨幣不強勁的國家購買該國股票?我們似乎正在從幾週前的全球同步增長,轉向全球同步下滑。」
Innes 指出,雖然全球市場還沒完全進入避險購買模式,但有許多投資者已採取較防禦的投資方式,而不是盲目追求企業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