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集:3D列印今年底起貢獻營收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安集 (6477) 董事長黃國棟表示,安集營收將由2支腳增加到3支腳,今年3D列印在年底會開始貢獻營收,初期占比不高,但未來爆發力強。目前安集模組營收占比約75%,電廠營收約25%。安集看好3D列印未來在運輸和航太的零組件發展。
安集轉投資的圓融,以生產3D粉末為主,已經取得德國國際級空中巴士的航太飛機零件認證,近期可望簽約。圓融資本額5000萬元,未來將擴充到2.5億元;安集的母公司欽揚,資本額近3億元,已創17年,欽揚為機械自動化公司,以客製化為主。
安集成立於96年,公司成立初期主要係從事太陽能電池模組之生產及銷售,為降低太陽能景氣波動對公司獲利的影響,公司於100年啟動第一個五年計畫-以穩定公司獲利為主軸,將營運項目延伸至太陽能產業最下游,直接擁有電廠以獲取穩定利潤,截至目前已建置完成57.3MW電廠,每年為公司帶來穩定獲利,達成原定計畫目標。
然考量太陽能產業仍有其單一產業的風險,故於105年度啟動第二個五年計畫-以營運擴張為主軸,決定跨出太陽能產業,為公司尋求多元化的發展及獲利空間。因公司第一大股東欽揚科技,投入3D列印前端設備開發、轉投資成立圓融金屬粉末公司,並成功產出高品質且價格具競爭力之3D金屬粉末材料,公司經評估後亦投資圓融金屬粉末(股)公司,跨入3D列印產業產品生產及整合服務,邁向第二個五年計畫。
3D列印產品成功的關鍵,取決於金屬粉末之品質及穩定供貨來源,圓融公司掌握不鏽鋼、鋁合金、鈷鉻鉬合金及鈦合金等金屬粉末製程關鍵技術,生產出頂級3D金屬粉末並有效降低成本,品質已 獲德國國際大廠肯定;公司將以圓融公司之金屬粉末為基礎,持續往不同應用領域發展,短期以精密模具、關鍵性零件及機器人構件為主,中期規畫朝電動車及汽機車產業相關零組件發展,長期則瞄準航太及生醫產業。公司已於107年4月份導入3D列印機台,開始進行建立3D列印材料、製程及品質之規範標準,並累積各式材料列印參數資料庫數據,積極開發各項應用領域。
法人估今年營收成長2成,安集電廠一天的電費平均營收約100萬元以上,年底的電廠建置希望達60MW。模組部分目前訂單多,但有延遲出貨情況,今年出貨估120MW。估安集毛利率逐季向上,電廠IRR約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