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前退休 至少須準備逾870萬

fbi0072653 wrote:
60歲前退休 至少須...(恕刪)

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
自己以後要花多少
還需要報章雜誌來跟你講嗎

請不要沒頭沒腦直接轉貼新聞好嗎?
Nuke worker wrote:
你覺得令尊吃這樣的分量足夠他的正常細胞老化代謝的替補修護所需的能量嗎?
多吃一些


他65歲前的10幾年也是這樣吃,都吃十多年了,食量就這樣,吃太多說會大不出來,越吃就越少,或許三餐以外還有偷吃其他食物。



tteffuB 特肥吧 wrote:
牙齒有點問題對年長者來說,是很大的問題。



年紀大的人多少有點牙齒方面的問題,我奶奶今年90歲,以前也是有牙齒的問題,假牙裝上去我看他從60歲也這樣吃到90歲了,每個月就老人年金幾千元,他自己揪團遊覽每個月還出去玩二趟,生活過得比我還愜意咧。
saya wrote:
其實800萬看似很多...(恕刪)

大部分上班族,單靠存錢很難達到令人滿意的退休金數字,投資股票正是最親民、有機會增加財富的方法,比在職場上擠進前幾%容易多了。當然本業還是要賣肝賣命顧好,不然哪有錢投。

可惜身邊同事大多不敢投,只敢定存或買儲蓄險,要不就是只想追飆股快速賺錢。但或許他們家裡財產多多,事業做很大,也不需別人擔心。

剛出社會時,我也只想在股市快速賺錢,結果新手運過後當然是賠到脫褲子。幸好賭性堅強沒放棄股票、薪水還行有錢投,只不過方法修正一些。雖然覺得你的算法有點樂觀,畢竟十年的多頭行情,不過穩定長投的大方向是對的。大家一起加油吧!
買兆豐 ➡️ 領股息 ➡️ 爽爽花 ...  

PS .股價漲跌 ⬆️ ⬇️ 視為常態 ~

投資難在如何克服 ( 貪婪 / 恐懼 ) 能無所謂的投資,才是真正的投資,任何人的分析都只能是參考,說直白點也就是猜,是人都學的會,就是這樣簡單。

saya wrote:
其實您忽略了時間複利...(恕刪)


您的存股方式我也知道,自己也是存股族,但是高利潤伴隨高風險,有多少人在每次股災下陣亡,並此生不再進入股市。

股票投資不是人人都適合,警覺性不夠,只是進入被人「資產重新分配」。

我受到那時「港劇大時代」的影響、啟發,所以從1994年就開始進入股市晃,這間自住房屋的頭期款,就是「台積電」給的,或許我好運能夠在幾次大股災下不「重傷」。

附上那時大股災K線圖
wangxyz wrote:
雖然覺得你的算法有點樂觀,畢竟十年的多頭行情,不過穩定長投的大方向是對的。大家一起加油吧!


確實硬套複利公式太樂觀。但我很期待再次萬點崩盤,因為崩盤時,持續投入才是財富重分配及倍增的好時機。

還有個重點,會崩盤表示經濟出現大利空,在這段期間保住工作收入,不被裁員減薪放無薪假,能持續投入買股才是最重要的事,這也是軍公教的優勢。

站上有位「懶人國」大,可以去搜尋他的文章及持股列表,分散持股風險,其實踩雷一、二家,沒想像中可怕,他們夫妻兩人領基本薪資,靠著存股,房子買了,小孩生了二個,現在年配息平均月領2萬,甚至其中一位已提早退休。

所以與其在這空談不可能,不如身體力行試過再說。
不談特例,重要的是一般人的狀況。

很多人都說長期投資,6%的年化報酬率很簡單,但公教退撫基金23年來的平均報酬率卻只有3.23%。

政府退撫基金金額龐大,理論上方便布局,又出高價請專業經理人代操,然後基效真的就只有這樣,以至於要大砍公教退休金,才稱得下去。

真不知到底是政府在鬼混什麼?還是高手總是只能在網上?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907004551-260410
wangxyz wrote:
大部分上班族,單靠存...(恕刪)


沒覺得定存、儲蓄險是差的選擇
每個人對風險承受不同,買超低風險的不是問題

股市總會有波動,沒有一定賺的,也看過不少賺了超過5年,一波大點空頭一次清空的
我一向認為能自給自足就好了,賺自己生活夠用的可以了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wangxyz wrote:
大部分上班族,單靠存...(恕刪)剛出社會時,我也只想在股市快速賺錢,結果新手運過後當然是賠到脫褲子。幸好賭性堅強沒放棄股票、

我剛入股市連新手運都沒有
甚至還踩到地雷股
財報線圖都很漂亮
結果是假的

真的幹死了 當時對我是很大的打擊👊
上市公司金管會沒監督 財報作假也能上市
也因為如此 讓我之後遠離股市
影響一生
再加上我幾乎從不看電視新聞
也不知道後來有0050的誕生
(可能有喵到 但直覺是騙人的)
否則現在上01也不會常被很多人恥笑只有6000

其實不是IQ也不是FQ 就是一個機緣QQ
十幾年來我能自動過濾0050這個關鍵字也是命啊
似乎有印象眼角餘光掃到樂活大叔 但直覺也是唬人的人當時不要那麼先入為主拿起來翻個五分鐘 我的人生就大不同了

很多人看不起樂活大叔那理論薄弱可笑的操作,但不可否認他讓很多散戶知道指數投資 推廣有力。我認為元大應該退還他所有的內扣費用當成獎勵




有時大家在這閒聊看似浪費時間
但只要有人餘光掃到某個關鍵字
也許他一家人的人生就大不同
也是一種對社會的回饋吧!
2021 全力VT
無所用心 wrote:
很多人都說長期投資,6%的年化報酬率很簡單,但公教退撫基金23年來的平均報酬率卻只有3.23%。


那是因為退撫基金有投資限制,並非全數投入股市,更多的資產放在大家不認可的不到1%的存款、2~4%的債券等穩健投資項目中,單看股票15年來可是有近7%的年獲利。

退撫基金國內自營股票經統計近15年來(民國90年至106年1月止),累積收益數為新台幣667.94億元,年收益率約6.72%,其中105年收益數為106.96億元,收益率約為13.6%,就國內自營股票的投資,長期績效尚稱穩健並沒有虧損。

https://www.fund.gov.tw/News_Content.aspx?n=407&s=17414
單位:新臺幣萬元;%
退撫基金資產明細(截至108年9月30日止)
項目別 金額 比例
一、臺幣存款 5,284,059 8.71
二、外幣存款 2,939,561 4.85
三、國內外上市(上櫃)公司股票 7,721,727 12.73

詳細各類型投資比率可至上方網址查看。

退撫基金只有12.73%自營投入股市,其他近50%都是穩健的低風險資產,也導致整體只有3%多的年報酬率。至於40%委外經營的報酬率也不低,但波動較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