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底部還有一段距離
沒錯,雖然可以說是接近底部了,
但是接近完全不等於到達,
這時候最恐怖的就是他慢慢拖、慢慢磨,
耗個半年一年的,才真正縮到底
比照過去的經驗,這一波,真的應該還有很久...
偏偏很多人都是抱著"直覺"買股,
到七千點的時候,就"覺得"夠低了可以買了,
到六千點的時候,就"覺得"一定到底了,
現在來到親愛的五二零零了,
今天上班,聽到旁邊的同事A跟同事B說著"妳進場囉?現在時機大好呀!"
我怎麼也看不出大好的點在哪.....囧rz
如同偉大的初號機所言,"低價、跌深都不是買進的理由"
一低還有一低低,地獄也有十八層,
用猜的是永遠也猜不到什麼時候到底,
貿然行動,只是死在下山的半山腰,
戒急用忍,才是真諦...T_T
但是現在已經不斷的在跌破之前的重重關卡,
我想大家這次可以忍很久......
初號機的股市回憶-33(2008~??)難道真的是豬頭嗎?
今天早上,老闆的特助跟每位老師吩咐:
今天如果要講什麼數據,
一定要拿報紙之類的做論述的依據。
看來,政府不但是資金護盤、政策護盤,
現在也在針對分析師的言論做監控了。
一如預期的,3.5%的跌停並不是一個理想的策略,
週一開盤不久,盤中上市櫃已經出現超過850檔的跌停,
一賣就跌停,
跌停賣不出怎麼辦?
自然就會去想辦法賣那些還沒跌停的股票,
所以賣壓會由弱勢股轉到相對強勢的股票。
於是整個大盤都綠油油的一片。
唉,大盤跌150點,卻有八百多檔的股票跌停,
持續下去,就會發生流動性的問題。
但是,不要忘記,
這些主管機關的官員,
書念的比我多,智慧也在我之上,
他們之所以會採取如此的方式護盤,
必定是經過考慮的。
背後的可能,
就是他們完全知道這裡是個跌勢,
目的單純的就是要讓跌勢緩和些。
當機會來臨,
比如:美股大漲~
就可以多爭取一些空間。
漲一天,可以跌兩天~
這就是如意算盤。
週二大盤果然遇到美股大漲,
印象中,道瓊一直是很穩定的,
現在的走勢好像是新興國家市場一般。
而K線上面,每個都看出是個轉折訊號。
台股呢?
台股今天漲最多的,是金融股。
金融股是過去跌最深的,
也是問題最大的。
過去最醜的,今天成為最美的,
這說明了這個行情就是「反彈行情」。
反彈就是由跌深所帶動,
好像之前已經貼過圖了,
大家可以自己找一下。
不論如何,金融股的問題並沒有解決,
雖然股價已經領先反應,
但問題依然存在。
上漲與基本面可說是毫無關連。
至於前篇說的,玄之又玄的那一部份,
後來想想,
那意思就是「技術面的底部不等於基本面的底部」。
今天附上一張ABC的特色,
當然,這只是一種廣泛的描述,
未必是百分之百的吻合。
還盼望大家不要按圖索驥才好!
關鍵在於弱勢股會出現[量縮]破底。

這裡只是一個修正乖離的反彈,
依照本波下跌的慣性,
電子最強,反彈可以碰到月線,
大盤次之,反彈可以站上十日均線與月線之間;
金融最弱,反彈只能碰到十日線。
如果這一次能夠打破先前的慣性,
才有扭轉趨勢的可能。
早盤很強,短線想賣的,
應該都已經賣了,
(9:10之後,許多漲停紛紛打開,就是賣壓出籠)
個人以為,盤中應該出現相對量縮(漲停不再開),
才是比較健康的。
至於中線真的想進場的,
應該不急於這一時吧?
2008/10/16更新
初號機的股市回憶-34(2008~??)你付出的是什麼?
本來要說個故事。
說個年輕人如何進入這行業,
如何由提包包的助理,進而到上節目成為老師,
又怎樣跟主力配合,最後成為金主,
卻又被調查局盯上,而退暫時出股市的故事。
但,
這些關於名譽的事,特別是傳聞,
對於一個人的殺傷力很大,
初號機的安危也要顧,
所以,還是不說這個故事吧。
(不過大家也都知道梗概了)
我所要說的是:這位年輕人,他賺了那麼多錢,
超越那麼多同業,他付出了什麼?
初號機自己在這市場數年,
發現,你家的魚,我來炸,
爾虞我詐,
最容易失去的是對人的信任、失去對人格的尊重。
對人失去信任,剛剛的例子已經夠了。
就不再說了,
只針對「人格尊重」做個補充。
通常,股市分析就是在一堆營收數字找機會。
長久以來,一家公司的營收數字,
漸漸成為他們公司努力的代表。
這樣的邏輯背後所顯示的,是對於人性的輕忽。
這樣說吧,
有一次,初號機在馬丁妮芝喝咖啡,
鄰桌傳來股票的討論,
一看,是一位年輕人,在回答同桌的股票問題。
一位媽媽問,A公司怎麼樣?
那位年輕人很篤定的回答:
「喔,這家公司的XX做的不錯,但是毛利有些低,
真正看好XX產業的,還是要買B公司比較好。」
其實,這位年輕人做的,就是初號機平常在做的。
但是那位年輕人篤定的態度,卻讓初號機很厭煩。
當時生氣的是:
「你就算真的去拜訪過那些公司,
憑什麼就因為一些數據,否定他們全體員工的努力呢?」
到今天,初號機才明白,
是該對自己生氣。
一家公司的價值,不應該是在黑板上面決定,
但我們卻一直這樣做。
以為那些數字就是它的價值。
結果,真正被定價的,是自己。
我們太習慣看成績來排定名次。
由小時候開始,我們知道那樣的排序方式。
那樣的方式,扭曲了真正的價值。
就像是海角七號,現在他的價值已經由票房多少來取代。
但,有些人一定不以為然:拼的你死我活,不就是為了這個嗎?
初號機只能說,那只你能有的「選擇」之一。
不懂?沒關係,再說一個。
那天在板橋吃源士林的粥,
老闆三、四個水族箱,養了許多魚。
其中一缸裡面養了紅龍之類的,
另外還養了一隻鰻魚。
當中,還有些小魚。
等粥的過程,猛然想起,
那些群聚的小魚是大魚的食物。
活著,卻只是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別人的食物,
這是怎樣的一種感覺?
女友說:你想太多,小魚他不知道的。
說了半天,要說的是:
在股市,你我這些散戶,都不過是別人的食物。
再進一步,
是對那些想要勸那些身陷股海的人說的,
初號機說的是:
「你想太多,小魚他不知道的。」
(不過,試試也是好得)
01力量大,初號機在這貪圖的就是點閱數,
要是覺得值得推廣流傳的,可以增加點閱數的,
當然不會禁止。
要連結什麼的,都可以啦~
至於商業用途…,應該沒那價值啦~
至於「偉大」這種形容詞,
還是用來形容國父比較妥切。
2008/10/20更新
初號機的股市回憶-35(2008~??)股市也有大魔境
「你會變魔術!教我。」~電影「斷頭谷」
個人以為,
孔子最偉大的地方未必是在道德,
而是在將教育由高牆之後釋放,
讓庶民也可以接受教育。
西哲也說知識就是力量:
管理學家則認為:知識就是競爭力。
但,可惜的是,
電視解盤的老師為了收會員、做生意,
將技術分析視為禁臠,
又化簡為繁,將技術分析變成了魔術師的秘密。
散戶不知道這一層,
因此會覺得老師用指標都準,我用指標怎麼都不準?
其中一個是因為老師都是事後看圖說故事,
想不準,都很難。
另一個就是,那些驗證的資料都是經過篩選的,
當然都能符合老師口中的分析與驗證。
所以囉,
稍微有些智慧的觀眾會發現,
老師的分析總是「規則之中有例外,例外之中有規格」
更玄的是,無論怎樣的例外規則都在老師的掌握之下!
傑克,這真是太奇妙了!
當然,有些老師是因為不想讓操作的秘密曝光,
所以會有些掩飾或扭曲的小動作。
另外,有些時候,
這些老師為了安撫會員或者是為了操作失誤辯解,
也會將錯誤美化。
所以觀眾會發現上一次同樣的量價關係是買進訊號,
同樣的量價卻又在老師的口中成為賣出訊號。
那,你說看書吧?
書總不會騙人?
話這樣說是沒錯,
但這樣的想法也是一相情願的成分比較大。
怎麼說哩?
如果看書就能夠做股票,
就沒有窮人了。
至少,作者就不需要出書了。
初號機認為,
技術分析是種藝術,
如果上述想法成立,
就該知道,
既然是藝術,就不能單單只靠模仿,
最終必須要有創意。
創意通常反應在一種單純的操作原則上。
(請看電影「畫家波拉克和他的情人」)
說了半天,最終,參考別人的意見是必須的,
但目的是為了要歸納出屬於自己的想法、信念、邏輯。
其實有些漫長,而且是跌跌撞撞的摸索著前進。
所以大家都在踏上路途的不久,
就放棄了摸索,踏上捷徑;
找上那自稱懂得練金術的術士,
對他說:
「你會變魔術?教我!」(出自股市~斷頭股…)
2008/10/26更新
初號機的股市回憶-36(2008~??)補漲
「等時候一到,他就會補償我的。」~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
最近3.5%搞的是怨聲載道,
這樣的結果,早在意料之中,
但主管機關如此堅持,
必定是有他的想法。
前篇都有說過,約略提及,
是要提出一個假設性的問題:
如果這段期間都沒有3.5%的限制,
現在台股會是多少點?
許多人擔心,3.5%的人工護盤,
是否只是將外資的賣壓延長?
外資走得掉嗎?
外資要走,還牽涉到了匯率的問題,
這部分,初號機相當信任彭淮南的能力。
所以,不多說。
初號機常對老師們說:
不要去碰你不懂的,免得觀眾看出你的無知。
其實,初號機擔心的是外資賣了之後的動作。
過去台股之所以能夠在跌勢中落底,
由落底中發動新一波攻勢,
都是因為外資在底點進場,
築出了底部所致。
雖然不能說是完全歸功於外資,
但相當程度的影響是一定的。
現在,
外資自己家裡起火,
當然是要調錢回故鄉救火。
如果外資持續的賣超,
台股有機會反彈嗎?
這一次的反彈,會不會比以前遜色?
現在最辛苦的,莫過於國安基金了。
不但要在國際股市下挫之際,
背著護盤不力的罪名;
還要被散戶吃豆腐。
多少人以為他看得懂國安基金護盤的標的,
於是想搭順風車,低買高賣的吃國安基金豆腐~
這種想法,根本是黑心想發國難財。
所以啊,眾人乘轎、一人抬。
國安就算天天喝雞精,也經不起這樣折騰…。
現在的量已經算是夠少了,
符合之前說的條件。
但是,許多賣壓還沒有獲得消化,
所以真假難斷,
只能半信半疑,
半信半疑,究竟是信還是不信?
~當然是不信,
更準確的說,應該是「不能信」。
另外,許多分析師樂觀的看待美股8500,
認為接連幾次,
在這位置都出現下影線,
型態上又有收斂的味道。
所以看到不少節目上的分析師表示,
美股8500有買盤,安啦~
初號機的想法沒那樣樂觀。
透過這張圖,不知道諸位看官,

見到的是什麼?
是低檔有支撐?
是衝高沒有力?
初號機認為,
高點越來越低,一鼓不能做氣,
自然就是再而竭,三而摔了。
(應該是:再而衰,三而竭。)
所以,美股還會破底。
既然美股還會破底,
所以台股的底部也還需要忍耐,
而這一次的反彈,會更加的投機。
現在許多人抱著股票,
認為台股本益比進入歷史新低,
認為,時機一到,市場自然會還股價一個公道!
這樣的樂觀,比較適合用在別處,
股市,不適合。
以前,破洞元件漲的很兇,
(其實是被動元件)
大家就紛紛找那些股價被低估的標的,
結果,不會漲的,依然不動如山。
市場上,黑板上現在標示的價格,
就是公道的。
沒有什麼「將來的公道」。
多數人都幻想股價是建立在公道上。
真是奇妙,
一個你家魚我來炸的環境,
(老梗)
怎麼會有公道?緣木求魚~
一位教會的長老說:
「在你發現一個人的優點以前,
先不要看他的缺點。」
意思是你如果一直注意他的缺點,
會成為發現對方優點的障礙。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可以如此,
也應該如此。
這句話,初號機是很阿們的。
(阿們,乃為教會慣用語,
意思是:我心戚戚焉、我很贊成、贊同之意)
但是,
(提到「但是」,就重點來了)
股市不能這樣,
不能先找到優點,就一頭衝進去。
而要反其道而行,先找到缺點。
這觀念與停損類似,
不要只滿腦袋都是想到做生意會賺錢,
要想:如果賠錢怎麼辦?
別要讓那些微的優點,綁住你!
以為將來會有公道,
只要回到多頭,市場就會補償我的。
「你確定嗎?」
~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
10/27臨時補充
注意一下公司債的問題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4573569.shtml
2008/10/28更新
初號機的股市回憶-37(2008~??)補跌
身在事中心超事外. 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懼,而舟外者寒心;
猖狂罵坐,席上不知警,而席外者咋舌。
故君子身雖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菜根譚」
之前說的是「補漲」。
今天就談談「補跌」吧?
今天看一下經濟新聞,不是那種報導產業的新聞,
你會發現末日博士與克魯曼都對經濟發展表示悲觀,
其實,不是表示悲觀,
而是根本看不到前景,這才慘!
原來,發生在極地、冰河的崩解,
現在竟然發生在國際經濟上面。
冰島、匈牙利…一塊塊的剝落。
國際資金突然發現,
自己就像是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當中那隻找不到歇腳之處的北極熊。
(我恨這一句,冗長)
現在的問題,
就是當初貼過的那張圖~
「資金、景氣、籌碼」→「信心」
現在只是經濟學家沒有信心,
等到庶民百姓也都開始煩惱的時候,
政府的頭才開始大呢!
昨天恢復正常跌幅,
許多人還很樂觀表示:
「賣壓不重,因為權值股的跌停委賣張數並不多。」
這句話說的對,也不對。
不對,是因為隨著跌勢擴大,
價格變爛,信心變差,
委賣張數還是會再湧出的。
這裡,要注意一些權值股的變化,
特別是「成交張數、跌停委賣張數」。
這樣就得以判斷多空力道的消長。
如果,這一次國際金融海嘯比做股市,
每個國家就是一檔股票,
誰是最先的反轉的?
就是那些績優小型股,(越南?)
但是因為大型股還在漲,(美、日?)
所以大家還是不知道緊張?
等到大型股做頭,反轉直下,
卻還有一些投機股繼續創新高,(那會是誰呢?)
所以大家忽略了國際股市的崩盤危機?
(請參考另外一張貼過的圖)
事後說故事,
不知道是否可以套的進去?
過去台股的底部都是外資買出來的,
在金主自身難保的情況下,
這一次的底部必須要靠其他的資金進場。
至少,本土的資金,不能缺席。
這也可能是唯一會進場的資金了。
話說回來,
這真的是一次百年難得的大買點,
既然是百年難得,
不妨花個一年半載的,
好好的觀察再出手。
許多朋友問:我要買股票、買基金,學投資,有什麼建議沒有?
通常,初號機第一個回答就是:「不要買。」
如果對方還要糾纏,
初號機會問對方:你要投資多久?
如果對方說是買20年的產品。
初號機就會說:
「既然這麼長期的投資,
是不是先請你花個一年,
研究相關的商品,再去投資?」
畢竟,花「時間」去做「觀察」,
也是投資的一部份。
別為了盤中某些金融股由跌停到漲停而亂了方寸,
也不要因為指數急拉而改變原先的立場,
要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反彈?還是長線的機會?
想說的實在太多,
上班時間,
還是先說到這就好了~
菜根譚的那一句,
網路上有很多的解釋,
就不解說了。
2008/11/05更新
初號機的股市回憶-38(2008~??)逆向缺口
現在應該沒有人會認為這裡是回升,
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這裡是只是反彈。
所以,大盤已經解完了。
帥吧~
懂嗎?
不懂?
初號機所要表達的是:
當大家都很謹慎的時候,反彈就會持續的進行;
等到彈到人們忘記全球才經歷過的金融海嘯,
就是大盤回檔的時候。
「這個反彈會到哪裡?」
這種問題,很可能是一個壞問題。
股市操作預設高低點是很壞的習慣。
壞到不能再壞了。
但,這卻又是投資人的劣根性。
需要規劃是一回事,但何必被規劃的限制!
就像是模擬考,無論過程內容是如何逼真,
都不可能成為正式考試的成績。
「這個反彈可能會怎樣發展?」
像這個問題就聰明多了。
當老師的就知道:
由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知道學習的程度。
目前來看,這個反彈就是架構在跌深。
過去下跌過程鮮少碰到月線,
這一次就是以月線→季線為觀察。
其次,也可以用缺口找。
當然,也可以用黃金切割來算。
這些都是慣用的方法,
卻沒有一個是絕對的。
跌深反彈,很可能就是是量滾量,一波到底,
所以什麼時候量不見了,
什麼時候就是反彈結束。
還有些口訣,比如:「不見長黑不回頭」;
或者是經驗值:新高三天不過。
這些都是可以用來推敲的。
其實還有資券的變化可以參考,
然而現階段禁止放空,
參考資券變化判斷走勢將會失真。
上述的方法,除了經驗值比較模糊之外,
都是一般市面書籍上面有的,
今天說一個不一樣的。
是之前一位同事自創的(他是這樣說啦~)。
這個缺口僅在跌勢中發生,
請看圖,
其中放大部分兩個圈住的紅K,就是兩個逆向缺口,
懂了嗎?

跌勢中的紅K且右側沒有黑K。
到底準不準?
基本上初號機不信任何形式的缺口。
不過可以看一下週線,
89/11/10,當週的逆向缺口在90/02/02被回補。
但,可能有興趣的人,一定會發現有不準的時候吧?
2008/11/13更新
初號機的股市回憶-39(2008~??)濫竽充數
這是以前的文章
最近沈迷於政治發言
沒有時間思考關於股市的東西
就拿過去的文章出來濫竽充數一下
故事是真的
但不是親身經歷
忘了由哪讀到的
當年口氣老氣橫秋
在我還是研究員的時候,
曾經花了相當多的時間拜訪公司、工廠,累積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有一次我拜訪某間鑄造公司,在與發言人的訪問之中,
我特別想要知道為什麼他們公司的良率高於同業甚多,
因此我針對『如何提高良率』的問題做請教。
結果發言人告訴我一個相當震撼的故事:
當初公司還僅是幾個人的小工廠時,一批訂單出了問題。
當時的廠長也就是現在的董事長有幾個可能的選擇:
第一,將瑕疵品當做下腳,也就是當成廢五金處理,這樣做大約會損失三十萬還要加班趕工。
第二,將產品做細步的整頓,這樣不會花太多的錢,但是處理時間比重做還久。
第三,因為瑕疵並不嚴重,可以試著交貨,甚至花點小錢請對方驗收人員花天酒地。
結果廠長在商業信譽的考量下,毅然決定將瑕疵品當做廢五金處理,
結果只賣了幾萬塊錢。
這一筆交易雖然是賠錢,
但是廠長卻決定將這幾萬塊拿出來辦了一個慶祝會!!
我聽到這裡認不住再問一次:慶祝會!不是賠錢嗎?
發言人笑著說:沒錯,就是慶祝會!
因為廠長決定要讓全部員工記得『人人都有可能會做錯,但是做錯之後的學習卻是花錢也買不到的。』
也就是這一次經驗,公司之後無論是在研發設計或是生產,
都相當注意到避免犯錯,更會以學習的態度來面對任何無法預防的錯誤。
想不到良率就此成了業界之冠。
這次訪談結束之後,我除了得到想知道關於公司營運的展望之外,
我更在股市上有一層更深的體認:
我們基於種種分析做出買進的決定,
但是股價走勢未必與希望相同;
簡單的說,就是做錯了。
可是我們能不能用積極的態度面對錯誤?
很多投資人做錯就讓他套,總覺得一定會有機會解套。
但是我到現在還有機會見到投資人手中擁有套在三位數的銀行股,
這種心態只不過是讓能夠處理的錯誤無限的延續,成為無法解決的問題。
其實如果能夠確實檢討錯誤發生的原因,
做為下次買進的經驗,相信將來在股市做對的機會會越來越高。
同時針對已經發生的錯誤,做出正確的處理,
才不會將錯誤延續成為難以處理的難題。
---------------
其實,許多人花了許多年、好多錢,
卻是連問題在哪,都找不出來,
這才是悲哀
2008/11/14更新
初號機的股市回憶-40(2008~??)濫竽充數2
這也是以前寫的,
是自己比較喜歡的風格。
--------------------------
朋友告訴我一個故事:
小村子裡有一個樵夫,每天上山砍材,日復一日,日子過的平凡卻也知足。
這天,樵夫跟平常一樣上山砍材,在路上撿到一隻受傷的銀鳥,
銀鳥全身包裹著閃閃發光的銀色羽毛,樵夫欣喜說︰
「啊!我一輩子從來沒有看過這麼漂亮的鳥!」
於是他把銀鳥帶回家,專心替銀鳥療傷。
在療傷的日子裡,每天唱歌給樵夫聽,於是樵夫平凡的日子多了一些點綴。
有一天,城裡來的人看到樵夫的銀鳥,
便告訴樵夫他曾看過的金鳥:
『金鳥比銀鳥漂亮上千倍,而且歌也唱得比銀鳥更好聽!』
樵夫這才知道,原來世界上還有金鳥啊!
從此樵夫每天只想著金鳥,
也不再仔細聆聽銀鳥清脆的歌聲,
日子越來越不快樂...。
有一天,樵夫坐在門外,
望著金黃的夕陽,想著金鳥到底有多美?
此時,銀鳥身上的傷已經完全康復,準備離去。
銀鳥飛到樵夫的身旁,
最後一次唱歌給樵夫聽,樵夫聽完,
只是很感慨的說︰
「你的歌聲雖然好聽,但是比不上金鳥;
你的羽毛雖然很漂亮,但是比不上金鳥的美麗。」
銀鳥唱完歌,在樵夫身旁繞了三圈告別,向夕陽飛去。
樵夫望著銀鳥,突然發現夕陽的照射下,
銀鳥變成了美麗的金鳥;
夢寐以求的金鳥,就在那裡!
只是,已經飛得遠遠的,再也不會回來。
故事說完,朋友接著說出他內心的感觸:
我們現在所交往的另一半,
可能不夠帥,不夠美,不夠高,身材不夠好,不夠有錢,不能空出多餘的時間陪陪你,
或著是還達不到我們心中完美的另一半的標準……
等到有一天,這個人離開了。
經過幾番尋覓,才知道原來金鳥之前一直在自己身邊.......。
聽完他的故事與感觸,我心中想的卻是另一件市儈的事:
投資人在股市進進出出,有時常會怨嘆自己:
因為某檔股票的本益比低、獲利狀況不錯、跌的也夠深;
所以早就在注意這檔股票了。
但是這一次他漲起來卻完全沒有跟上!!
又或者是:買了之後,一直不見動靜,
所以賺一點點就跑去追另一檔市場上更熱門的股票。
結果賣了的飆漲,追價的卻是不動……
很嘔!不是嗎?
其實,最近感到股市的變化可說是越來越激烈,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也變得越來越極端。
股市的震盪劇烈,原本就是底部的現象之一,
市場待久了,也就見怪不怪了。
可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為何也變了?愛的另一面恨,不愛了就只剩下恨;
絲毫沒有中間地帶。
股票好的就是要買進就漲停,賣出最好不動,甚至下跌;
絲毫沒有中間地帶。
忍耐與等待,本來就是股市操作的原則之一。
包容與諒解,長久以來就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基本。
所以何必強求買了就一定要大漲?
又何必要求對方是能完全配合自己的百分百另一半?
換一個角度想:
看好於是買進,不立即大漲可能是時機不對,
並不是股票本身有問題。
當初相愛於是決定相處,卻又發現相愛容易相處難,
或許並不是當初相愛的感覺有了問題;
而是彼此相處的模式有問題,當中有某些必須共同解決的癥結。
股票買了不漲,耐不住性子的,當然可以賣掉;
賣了之後只要還有後續空間,發動之後,為何不能追回來?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如果發生問題,為何不能先分開?
等到想出了問題的癥結,如果情況許可,為何不能再重新開始?
金鳥銀鳥,不過是說故事的人所杜撰的。
現實生活卻是我們必須要學習的成長,也是無法避免的長程學習。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