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新氣象~ 金融閒聊版

Harvey norman wrote:
大家早
昨夜殺了七百多點,算在8月2號!
當然接下來幾個月可能會很無聊


新光人壽的鬧劇快結束了
兄弟聯手.....

大家早
方向不要做錯,基本上沒事
後面應該會很無聊,畢竟漲高總要獲利了結
今天大概7000~8000億成交量
Harvey norman
結果是6619億,標準差6% [XD]
大家早
昨晚最低點到早上最高點又漲1800點
現在震盪1000點
心臟還受得了嗎?
有沒有人被請出場啦?
Harvey norman wrote:
昨晚最低點到早上最高點又漲1800點
現在震盪1000點


10分鐘內又震盪350點
真的好刺激呀
大家早安
融資減了三百多億,也算大減
這兩三天應該會洗籌碼洗的很乾淨再說
ps. 今天op週結算
忐忑不安
夜盤期貨有來到年線 加權指數還沒來 好怕還會來測
Harvey norman
忐忑不安 期貨一般會比加權跑的快,高於加權叫正價差,相反是逆價差! 但逆價差從400點不斷縮小
Harvey norman wrote:
融資減了三百多億,也算大減
這兩三天應該會洗籌碼洗的很乾淨再說
ps. 今天op週結算


可能要補缺口,又加上融資大減!
基本面不錯
國安基金也沒進場護盤
各位就不要太緊張
大家早!


缺口兩週內沒補掉,趨勢還會再延伸!
白話點就是說後面還會再殺一段
johnwu1972
結論是不要賭博比較實在啦![窮][窮][窮]
Harvey norman
johnwu1972 要懂得跟著造勢者的腳步就不會吃虧,op 就是一種方式,期貨是另一種方式,都會有蛛絲馬跡
大家早
美國已經先預警伊朗這星期會攻擊以色列
大家自己看著辦

聽歌啦!

大家開心就好


聚界潔能台南實驗室開幕 打造全球第四座研發實驗室

2024/07/15 22:30:45
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即時報導

全台唯一研發核融合技術的聚界潔能公司15日表示,已於7月10日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攜手於陽明交大台南歸仁校區成立「聚界潔能台南實驗室」,打造聚界潔能全球第四座實驗室,並將塑造成為「核融合生態系」的起點。

聚界潔能在與陽明交通大學共同舉行的開幕典禮中,包括聚界潔能總經理張立荃、奇美食品董事長宋光夫、台南副市長趙卿惠、陽明交大台南分部副主任李偉、鈺創科技(5351)董事長盧超群、台灣大學前校長李嗣涔、成功大學前校長蘇慧貞等皆應邀出席。盧超群致詞時強調:「未來AI與能源應用相互需要,我們必須現在開始準備,未來才能跟上能源趨勢」。

聚界潔能在開幕典禮中,首度推出全球首創的「Alpha-E核融合教育系統」。聚界潔能表示,「Alpha-E核融合教育系統」是一套完整的教育用系統,包括軟硬體、課程、師資及諮詢服務,可模擬各種核融合反應,進行氘氚或氫棚等不同元素的核融合實驗,讓老師和同學可跳脫書本,進行實質的核融合多種反應教學和了解,預計最快於下學期9月開設相關課程。透過這套教育系統,能夠培育更多在核融合領域的優秀人才,進一步推動核融合技術的教育與普及。

開幕典禮還邀請了網路知識紅人曲建仲博士進行專題演講,談及核融合應用與就業機會。他表示:「台灣現在就要開始在核融合教育上投入人才。如果我們都等到別人做起來了才跟著做,那我們永遠只能代工。」這次活動的成功舉辦,標誌著台灣在核融合技術教育與研發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並朝向成為全球核融合產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邁進。

《時代雜誌》於2015年將核融合視為清潔能源的聖杯,因其具有多項優點,包括無二氧化碳排放、少量核廢料、燃料豐富、高安全性以及對環境影響小。由於核融合能源相對清潔且無污染,各國政府正積極推動相關法規,以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去年12月杜拜舉行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中,超過20個國家共同發布了《三倍核能宣言》,旨在於2050年前將核能發電的建置量增加至三倍。為應對全球氣候挑戰,各國正積極推動核融合技術的研發,期望達成技術突破,有效解決全球環境及能源資源問題。人才培育是推動技術進步與創新的關鍵因素。

聚界潔能目前在全球擁有三座實驗室,分別位於美國加州的蒙特雷(Monterey)、加迪納(Gardena)以及台灣內湖科技園區,與陽明交大攜手成立的台南辦公室,將是聚界潔能第四座實驗室,也是打造「核融合生態系」的起點。

聚界潔能說明,在資源規劃上,美國實驗室專注於前沿科技的研發與系統設計,台灣內湖實驗室執行系統精進及工程開發,台南實驗室將作為與業界合作開發模組、及未來與系統廠商合作設計開發客戶端系統的基地。因此,台灣將成為Alpha Ring全球技術轉移及商業化的技術平台基地。

聚界與陽明交大攜手成立核融合實驗室,致力於推動核融合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培育相關領域的人才,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力量。同時,聚界目前已經開啟國內台清交成四所大學與美國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Berkeley及麻省理工學院(MIT),英國的劍橋及牛津大學等的研究合作計劃交流,並積極與國內業界合作建構產業生態系。待時機成熟,期盼協助引進國際系統廠商與國內業界合作,共同打造全球的核融合產業生態鏈。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