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達成財務自由的大大們, 可以分享一下嗎?

Mirage-Ulysses wrote:
不管樓主是一年獲利80幾%,還是好幾年總獲利80幾%。
基於這樓就是樓主開的, 我扮演一下稱讚恭賀樓主的角色‧‧‧ [應該很不為過吧?]
(不管是365天的80幾%獲利 還是好幾年的總獲利‧‧‧ 就恭賀一下 讓她開心一下‧‧‧ 這‧‧‧ 唉)...(恕刪)

有機菜菜子 wrote:
不知道自己言語傷害了你,真抱歉,以後我會謹言慎行,不要把熟人間的直白言語做為網路上對話內容。你當然可以恭賀版主,我只是怕有的人會誤解,很多年的報酬和一年的抱酬,誤以為中華電信平均年報酬可達86%,其實平均年化報酬我記得P大都po過了,而且還不考慮未來的波動的問題,我對於別人要如何記帳,完全沒興趣,但偶爾對會混淆的比較異常的資訊會留意,其實版主若加個累計,您就不會有此問題了。偶爾不小心愛亂講話,很抱歉。...(恕刪)

其實昨天看到菜菜子大大寫的"稍微動腦想一下",我就心想不妙,因此趕快發個文轉移話題。不過,今天看到兩人互動,我覺得兩人對此事的處理都很有風度,值得我效法學習,Mirage-Ulysses大大委婉理性地表達自己的委屈,菜菜子大大則是很有誠意地道歉,兩個人都是!

感覺pineman大大是個邏輯很強、實事求是的人。 其實我一開始就發現樓主那樣的獲利率(報酬率)算法好像有點問題,不過大過年的,無論報酬率是85%或是14%,應該也差不了太多吧? 有賺錢開心就好了,樓主對她自己實際的投資報酬率應該比大家都清楚,她只是想要用自己看了更開心的方式表列,pineman大大就不要太過苛責了。反正樓主既沒寫是哪支股票、也沒寫是累積幾年的獲利、更沒列出詳細算法,所以應該也不會害到甚麼菜鳥。真的對樓主的投資組合瞭若指掌、知道她所列表格詳細股票、數據、算法的人,大概也就是幾個比較熟的人,這些人精得跟甚麼一樣,應該也不太會有錯誤的解讀。如果有人真的悟性 "太高",從樓主隱晦到不行的表格中,"參透" 到中華電年報酬率 "高到驚人",然後瘋狂跟風買進,沒有一點自己的基本判斷能力,那也是他人生中珍貴的一課。
shih3246 wrote:
我以後不再算報酬率給大家看


pineman wrote:
不正確的概念會透過公開分享繼續流傳,你當初可能也是從你週遭或看過的資料學到錯誤的「報酬率計算方式」,我回文指出問題只是不希望這錯誤方法繼續擴大流傳。


Acer_kewei wrote:
照你這樣的算法,我看年年都有20%的報酬率,妳算報酬率的方式真的是蠻有趣的。


Blue sky 1111 wrote:
如果有人真的悟性"太高",從樓主隱晦到不行的表格中,參透到中華電年報酬率高到驚人,然後瘋狂跟風買進,那也是他人生中珍貴的一課。


其實稍微有注意股市的人應該都知道,中華電不會一年漲80%,
所以看到樓主的帖子時,應該都能立即了解到,
樓主PO的一定是累積報酬率。至少我是這樣的。
加上這樓已經蓋這麼久了,所以感覺上不用鞭這麼多樓吧?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其實稍微有注意股市...(恕刪)


我本也以為如此,但是網路上回文的至少有兩個人混淆了,還po出"也不是不可能"以及在他樓po出很少人能比得上的類似字眼,合理推估其他沒po網的人會混淆的有多少,所以我才手殘的回。
shih3246 wrote:

我還是會繼續用降...(恕刪)

s妹 我來了!說到投資成本 ... 也喜歡這樣算!對「 自己而言 」我是以「 業內 / 業外 」做區分,所以 ... 只要投資未超過業外獲利,端視為永遠的「 零成本 」自以爲的我,這樣狠快樂!

shih3246 wrote:
ok!我以後不再算...(恕刪)


關於成本的問題,我在職場時就常常與人辯論。

因為定價時最重要的就是算成本,成本是多少?我說了算。

但利潤率或毛利率就非我能掌握的了。

成本有沉沒性。總額無法改變。

成本一經付出就已固定。

衡量成本效益可以用回收年限~~就如shih大一樣,看幾年回收成本。
也可用利潤率來看,成本就是本金,利息或現金股利除以本金就是殖利率(成本不會變,除非股數有增減)。
若是長期投資且不定期進出,就比須記帳,依會計方法如先進先出,個別認定,或加權平均,或後進先出等來算成本。
日後若政府要課證券交易所得稅,許多人就會認真計算成本了。

公司算成本關係到商場業績,因為競爭激烈,各公司都有SOP可遵循。
至於個人要怎麼算,就自己看哪種好就拿來用,爽就好。

計算成本的重要性~不在事後,而是在事前。觀念要正確、而且要有一致性,各方案才有比較性。例如IRR的計算都是事前比較各方案用的。
事情過後IRR就沒用了,我從不算已實現利潤的IRR,頂多算一下總利潤與投資年限。

事後要看的是~~總資金(本金加孳息)要增加。
有關於 0 成本報酬率無限大 , 這件事情在當年是引起數學界震動的超級大事 「第二次數學危機(無窮小量的定義)」

1. 任何數除以0 是未定義的 , 或所謂無解

2. 但是我們在微分的計算的時候 , 是把函數做切線( 也就是除以無窮小量 )

原則上用極限的概念 , 無窮小量就是無限趨近於0 , 極限值 = 0

這讓數學界崩潰 , 微分 ( 發明者 牛頓 <= 起立敬禮 ; or 萊布尼茲 )的極值是 0 那怎麼能拿來除???? 任何數除以0 答案是 無解 ( 而不是無限大 )

這問題困擾了科學界幾百年 , 到 20世紀才比較有明確的定義

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 李永樂老師、第二次數學危機 會有比較有趣而簡單的認知 ( 直接看維基百科應該會很厭世 )

前段時間流感 , 養病快一個月 好厭世呀 ( 潛水潛很久 ) , 看這這議題 起來帶歪風向 XD

數學是世界上最接近真理的學問 , 也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其實稍微有注意股市的人應該都知道,中華電不會一年漲80%,
所以看到樓主的帖子時,應該都能立即了解到,
樓主PO的一定是累積報酬率。至少我是這樣的。
加上這樓已經蓋這麼久了,所以感覺上不用鞭這麼多樓吧?...(恕刪)


樓主的85.96%報酬率說累積也不太對,應該就是我說的用扣息值後的降成本當分母的(不正確的)報酬率。

看一下樓主提的幾個數字(當然有些她是事後才公佈,但我之前就看過她是這樣算的)。

最早的報酬率85.96%, 後來公布降成本至57.28
57.28*(1+85.96%) ~= 106.5 這應該是樓主計算當時的中華電市價。

後來又公布一年的獲利14.66%
106.5 / (1+14.66%) ~= 92.9 我猜這可能是樓主每股平均(未扣股息的)成本。

如果我上述計算沒弄錯樓主的意思,那個85.96%就是我在這樓和花農樓提的不正確的報酬率算法,它甚至不能稱為「累積」,因為它在數學(或各種學科)上就是個沒有物理意義的數字。我相信含我在內的這些回文並不是在鞭,應該說是澄清觀念。
灰狼01 wrote:
Warren Buffett...(恕刪)


今天搜尋CHARLIE MUNGER~~
居然搜到了01, 先讓我疊個磚!!
有空來看看~

英英間LKK wrote:
計算成本的重要性~不在事後,而是在事前。觀念要正確、而且要有一致性,各方案才有比較性。例如IRR的計算都是事前比較各方案用的。
事情過後IRR就沒用了,我從不算已實現利潤的IRR,頂多算一下總利潤與投資年限。

事後要看的是~~總資金(本金加孳息)要增加。...(恕刪)

我跟英大的做法和想法非常接近! Howard Marks曾說過 "Well bought is half sold"(買得好,等於成功賣出一半)。投資前仔細評估成本和IRR,比起投資後精確計算已實現利潤的IRR,兩者的重要性是天差地遠的。不過,我個人感覺後者(事後計算IRR)還是有點作用的,可用來評估檢討自己的績效,以作為改善自己未來操作方式的標準,亡羊補牢,猶未晚矣。話雖如此,我是從來不算已實現利潤的IRR的,因為我很懶,只要確認每年總資金有穩定增長就很開心了。

公路車ing wrote:
前段時間流感 , 養病快一個月 好厭世呀 ( 潛水潛很久 ) , 看這這議題 起來帶歪風向 XD
...(恕刪)

難怪好久沒見到公路車大大了,希望您已康復~~
pineman wrote:
樓主的85.96%報酬率說累積也不太對,應該就是我說的用扣息值後的降成本當分母的(不正確的)報酬率

看一下樓主提的幾個數字(當然有些她是事後才公佈,但我之前就看過她是這樣算的)。

最早的報酬率85.96%, 後來公布降成本至57.28
57.28*(1+85.96%) ~= 106.5 這應該是樓主計算當時的中華電市價。

後來又公布一年的獲利14.66%
106.5 / (1+14.66%) ~= 92.9 我猜這可能是樓主每股平均(未扣股息的)成本。

如果我上述計算沒弄錯樓主的意思,那個85.96%就是我在這樓和花農樓提的不正確的報酬率算法,它甚至不能稱為「累積」,因為它在數學(或各種學科)上就是個沒有物理意義的數字。我相信含我在內的這些回文並不是在鞭,應該說是澄清觀念。
...(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