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鴻海分析篇20190330起)(宏碁轉型之路篇舊)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說實話,這個配置以...(恕刪)

討論資產配置 比例的拿捏還是自己最清楚自己要什麼 你覺得這樣配置比較好 我覺得另一種配置比較好 也不能代表什麼 重點在於A大覺得什麼配置就能滿足自己的所求 我們局外人不用替他窮緊張 😳 這也跟看多或看空台股沒什麼多大的正相關 純粹是自己對自己人生的安排 自然而然做的選擇呀⋯⋯


另外A大的資產應該有超過2000萬 (以之前宏碁持股6xx張來算 又賣在高點)假設他年薪150萬 已經是13-14年的薪水了 萬一全部投入股市 金融風暴一來 心理層面會倍受壓力 現在有好的資產配置分散風險 穩穩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 何樂而不為?


分三種不同的配置 精神在於三個配置各成一個系統 就算高風險的配置獲利不如預期 其他兩個還是能夠穩穩的獲利 也才能夠安穩的退休呀
starya wrote:

討論資產配置 比例...(恕刪)

嗯,這樣講也沒錯。
我只能說,看到這麼優秀的年輕人,如果這樣就滿足了,是真的有點可惜就是了。
我現在50了,操作的資金是年薪的25倍左右,因為年紀大,風險係數比A大高很多,看這三年A大的成績年年都強過我,一時衝動,講太多了。我還是自黑好了吧⋯⋯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嗯,這樣講也沒錯。...(恕刪)

根據我的觀察,會採取冒進投機的通常以沒有成功累積資本的年輕人與老年人居多。年輕人因為剩下的時間很多,老年人則是因為剩下的時間不多,這也是詐騙受害者分佈族群以這兩者最多的緣故。累積了一些資本的中年人,理財投資是最穩健的。
要假設自己是有錢的中年人,這樣規劃出來的理財計劃才靠譜。千萬不要仗著自己年輕,就採取高風險的行為,否則這種模式會一直持續到老年。
忽然的這麼討論的熱絡,打完一篇我想說要收工了,準了三根甜玉米,日式拉麵,一顆洋蔥,65元的碎豬肉,一個牛蕃茄,兩杯豆花一杯是純豆花,一杯是豆花加上花生、綠豆打底的甜湯,在家吹著冷氣,一瓶全家買的泡沫紅荼買一送一,一杯日式味噌湯…等,飯後準備了一盒玉女小蕃茄,這是我星期六在家煮一頓的內容,吃完飯後來個午覺,下午到山上散步、健行,大家覺得這一噸飯兩人份,我需要花多少錢?我算一算大概是300~400元,這是我平常假日的消費,手機費率183元,不開車所以不用付月租型停車費,不住在大樓所以沒有管理費,沒有房貸,沒有車貸,手機當初綁門號大約5000元買到一隻手機,用了快四年了,但使用起來還是蠻順的,每個月從我身上流出去的錢微乎其微,以這樣的生活內容,大家覺得我要一億,十億要幹嘛?有人說有錢後可以出國花啊,感受不同國家的風情,但之前我常出差,我去過非常多的國家,pair鐵塔都看過四次了,看鐵塔下黑人在賣小鐵塔一個一歐元,看到警察來就狂奔,黑人看到人就給你綁幸運繩不付錢你就走不了,美國波士頓去過兩次,波士頓龍蝦也在那吃過了十幾隻一又4分之一磅199美元不含稅及小費,加州很少下雨我也領教過了順路去了舊金山看大橋,看七妹姐的房子,印度熱及開水不能喝,首者到處是小乞丐我也看過了,韓過的泡菜,人蔘也到韓國首爾吃過了,員工餐廳一定會附很辣的泡菜,也去過大陸北京吃過全聚德烤鴨附的炸蠍子是我不敢吃的,去過義大利吃過號稱全世界最好吃的冰淇淋,那時叫了計程車後才了解原來義大利計程車是你叫了他之後他從別處來錶就開始跳了,也去過葡萄牙看別人吃好吃的羊排自已想點,但菜單是葡萄牙文憑感覺一點來了一隻魚,也去過西班牙馬得里待過一個多月,部落格的照片就是西班牙的皇官,去過凡爾賽宮,去過巴塞隆納看過建了幾百年都還沒有建完的建築,去過尼斯(坎城影展 )的海灘那裡都所有的人都不穿泳衣躺在那晒太陽的…等,所以出國對我來說不如在台灣四處去逛大街小巷來得有驚訝,如果有去過pair的人應該都知道,那地鐵非常的不乾淨,非常的舊,消費相當的貴。


常常有人勸我說,a大你可以賺更多更多的錢,1億,5億,10億,但是我要這麼多錢幹嘛?我實在不是很懂,有了一億、五億後去買一間該死的豪宅?每年繳稅幾百萬?住的有比較好?或是買一台賓利,法拉利,馬沙拉帝來炫富?然後進入上流社會每天在裝神弄鬼,勾心鬥角?每天在為了錢在操勞,賺更多的錢,花更多的錢?很多人不了解一件事,其實你需要的並不多,這個社會讓你覺得你需要很多,2000萬夠你活到這輩子不用去做任何你不喜歡的事了,所以也不需要冒更大的風險去得到你不需要的東西而失去你可以自由自在活著的資金,也許有人會說,這樣也太沒有志氣了吧,眼界太小了吧,其實各位和我學到的股市能力是永遠存在的,但貪婪心的控制是你自已要下功夫的,貪婪的心在股市投資中是不需要的,它只要影響你的判斷,讓你被一時的氣氛、貪念沖回頭,大家記住一件事,今天我能不貪婪,我能知足,這並不影響我股市中操作的能力及眼光,收起貪婪的心後,你會發覺你只是很無聊的一直在股市做著相同的事,透過不同的投資策略去解決掉那些貪婪的人,自然錢會一直流進你的戶頭,難道大家都不覺得奇怪我可以天天寫研究、觀察、記錄卻能一直沒有出手的原因是啥嗎?不貪心你才能看的更清楚,判斷的更正確。


#######################################################

starya=>

ans:看來你已經相當的了解我的行為了,如果你把了解我的細節用於在股市中和我對戰,我就危險了,以你廣達有100張的財力,看起來也是一個標準的中實戶,我在說資產配置時會比較有感,既然我的能力夠,也不需要拿夠我退休的資金去衝,我可以用少量的資金+時間再去造創另一個更大的資金,前提是接下來十年我能順利的話,以目前我假設1500~2000萬可以讓我離開職場,這部份的錢在操作就會有相對的壓力,如果我離開職場後,這部份就會產生不能輸的壓力,此時在投資前我的心理前就輸別人了,怎麼和別人鬥智,如果未來我有2500萬後,扣除我需要的1500~2000萬後,我就會離開職場,剩下的500~1000萬,想要放大再來說,如果未來順利的話,也許這才會是我有機會資金往上再走的時機點,我還有很多的時間,但跳出老鼠跑道的資金取得不易,所以我會先防守守住,以目前我也還沒有離開職場,還是能用現有的資金以時間或操作取得未來我保留跳離老鼠跑道後的資金。


有人會說以目前2000萬進去翻一定能比較快的啊,的確是如此,但我的餘生還蠻長的,也不需要在2~3年後去得到更多的資金,如果我的能力真的行,2011年中時我也僅有60萬,每年投入30~50萬再操作,七年後就小有成就,以目前2000萬來產生被動收入,以2.5~3.5%來算,我就算2.5%好了,一年產生50萬,這部份的資金再投入,七年後如果我又能有2000萬,那代表我的方法是可行的,而且也不影響我跳出老鼠跑道的資金。


########################################################

我就是愛拍照=>

ans:其實我不覺得你在酸我或是說一些沒有意義的話,如果我真的這樣認為,大概你發到第二篇時你機會發覺你點不進來這一篇了,至少會維持一天的時間,我有認真思考過你提的,但是就如我上面說的,跳出老鼠跑道的資金我一定要守住,雖然我還在職場,我要離開職場也相當不容易,從提出到真正離職有可能要三個月到半年之間,這段時間我還是能累積一些資金。
Acer_kewei wrote: 難道大家都不覺得奇怪我可以天天寫研究、觀察、記錄卻能一直沒有出手的原因是啥嗎?不貪心你才能看的更清楚,判斷的更正確。...(恕刪)

哈哈,心有戚戚焉,因為我也是這樣去訓練自己不動如山的心理素質。但是要看破貪嗔痴真的很難,不容易啊。
我目前遇到一個問題,想順便藉此版面問問大家的意見。假設我離職,可以馬上拿到一筆300萬左右的資金,而且可以避掉CRS。若不離職,就要等IPO之後一年才能把股票賣出套現,雖然不知道何時IPO?但預期的獲利會很可觀。A大跟拍照大會怎麼做呢?
pigstand wrote:

哈哈,心有戚戚焉,...(恕刪)

我該回答嗎?不是應該自黑才對?
算了,講兩句吧。
我會繼續做吧。其實我還蠻喜歡上班的。不過或許你的工作比較累,那我就不知道了。
當然如果純粹以報酬率來看,那就看你覺得公司前景如何了,這我們都看不出來,只有你知道。
不過報酬率應該不是你的主要重點吧?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我該回答嗎?不是應...(恕刪)

我喜歡上班/生活平衡,過與不及都不好。離職不代表退休,我還是會繼續工作的。你提到很重要的一點,最終要看公司前進以及個人職涯發展。我再好好思考一下,謝謝。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沒這回事,一千萬其...(恕刪)


感謝你這麼看的起我,你說的確實沒有錯,對我來說要30%的報酬不會太困難,以我操作公司的股本,1000~2000萬真的要有這樣的成長幅度真的不是非常的難,你的成績算是不錯的,但你報酬的算法可能是稍稍有問題,這和一般基金的報酬算法一樣是有問題的,那就是你2015賠了4.6%, 我們以你有1000萬資金整數來算,所以2016年起你的資金變954萬,954萬的30.7%, 大概是1246萬,應該沒有錯吧,所以你是賺了24.6%, 以2015~2016年來說,你的平均報酬就是12.3%不是用複利來說,以複利來算的話你2015~2016兩年是低於12%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很嚴格要求自已不敗的主因,因為只要有一年賠了錢,也許下一年報酬更多才賺的回來,不過以你2015年僅賠4.6%,算是打敗了大盤,也是不錯的高手。


以我而言,2015賺了約2%,2016年在宏碁賺了3x%,其實本質上和你的30.7%是不同的,我一樣以1000萬出發來算,2016年初我有1002萬,賺了30.7%2016年底我的資金機會變1309萬,比起你的1246萬,差了63萬,以2015~2016年平均報酬來算我是15.04%不算複利,這樣平均就高於你平均的12%近3%了,換句話說,其實我2016年僅需要有24%報酬就能勝過你2016年的30.7%, 說了這麼多,不是要和你比誰賺的多,而是要點出一個觀念,你要有愈高的報酬時你的風險相對的愈大,想要有30.7%的報酬和24%的報酬這在資金配置及選股各方面就會不同,風險當然也不同,我做的事僅是在2015年時高對做了一個防守,在2015年下半年做了一個攻擊,主動投資者不每一整年都在市場裡做攻擊,除非你有類似宏碁這麼好的機會,當初pigstand說過,要打敗大盤有幾個方法

1、重押單一股個
2、短線進出不同個股
3、不能全年參與全年的股市漲跌
…等

方法非常的多,要打敗大盤不是不可能,但要下功夫,基本功選對一檔個股,透過資金配置調整,當初說我選的股票這兩年能打敗大盤的機率很高,到目前為止時間過了一年兩個月,的確還是是打敗大盤相當多的,有記錄的是我完全不動的情況下,在我調整了持股後,除非明年4月大盤漲到2萬點,不然我還是打敗大盤。


主動投資者因為你可以選擇,所以你不需要像被動投資者們大部份參與股票的漲跌,以被動投資者真正每年可以在股市拿回來的報酬率,大概就是3~4%,剩下大盤漲跌僅是資本利得,你不賣的話就是一場空,當我打敗大盤一倍以上後,拿出來的資金投資到美金定存,躉繳台幣、美金險後,以每年的irr是2.5~3.x之間,大概僅輸了大盤4~4.5%一些。



我常和大家說,當股市漲起來時,所有人都賺到錢了,所有的股價也都變貴了,這時你還沒有真正的賺到錢,這僅僅是虛幻的數字罷了,從2015年的7200點到11000點,股價漲了3800點,因為市場資金過多,造成了人人階是股神,人人都在比誰賺的多,但那是金融風暴全世界QE所造成的副作用罷了,全市場央行拼命的開著直升機到處丟錢,造成了全市界各種商品的泡沫,這一年來台股炒作的股市大概機不難看出,全世界的代表作我認為就屬虛擬貨幣,反正就是因為借來的錢利息很低,銀行存錢利率也很低,所以大家瘋狂的把錢進來股市,很多人也在那要以房子抵押,認為利息才2%左右,準備要進入股市大殺四方,股市現在是不是最高點?這一點沒有人會知道,但我知道的事是現在絕對不是相對低點,資金撤出股市趨勢不變,反正我也財富自由了,又有不錯的資產能產生2.5~3.x%的報酬,對我來說也不需要這麼積極的攻擊。


我從2011年起都是以總資金去算報酬率的,都是以複利算出來的,接下來應該就僅僅會用投資股市的資金去算報酬率,我單一投資股市的日子過了,對我來說上千萬的資金本不該重押單一股市,只是我為了要跳出老鼠跑道做了最後一次的重押,重押的標的選擇了我最熟悉的宏碁,這些年來在宏碁未嚐一敗,目前我沒有看到絕對的好機會,所以投資就回歸正常的步調。

########################################

Pigstand=>

ans: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你的資金應該1000萬左右,你的薪資照你所說的應該是250萬,看得出來你每年繳了不少的稅,以你目前的資金及年薪比例,如果我是你我還是會咬著牙繼續撐三~五年,如果你是要換工作,那就隨便換,如果要退休,以你目前的資產應該還是有一點辛苦,不同年紀時你的想法會不一樣,有不一樣的理財功力時你會衍生不同得想法,記得2011年底,我們公司重大的賠錢,使得要fire一些人後才能存活,剛好我做的是新技術,不賺錢,公司問我有沒有興趣做舊的技術能賺錢的,就調到不同的team繼續上班,我拒絕了,那時我手上大約僅有100萬的存款,那時想說買個中華電信那時股價也100元,就算買了10張一年配個5萬,連房子都租不起,更別說生活費了,所以還是得繼續工作,去找了一份七萬的工作繼續做,記得那時想法也是很天真,想說買個100張廣達,如果在60以下買,花個600萬,一年配個3.5~4元,一年就能有35~40萬的收入,應該就能不工作了,但也要先有600萬,所以想再工作個三、五年看有沒有機會,隨著在主動投資市場愈久,各方面知識愈足,當初要100張廣達的想法就打消了,因為股市會有波動,資金投入單一個股一年才一次收益,怎麼可能可以不工作,現在我要買廣達,不要說一百張了,兩百張,三百張,四百張要買還是買得起,但想法不同了,所以僅買了部份的廣達配置資產。


你的資產配置法,大概就是我退休後會參考的方法,在我身在職場時,任何從我身上要取走稅的方法我都會避免,我也不是非法逃稅,我只是盡量的避免,像薪資所得一定是跑不了的,但所幸有兄弟姐妹的小孩同戶中可以報減少12%以上稅,這一輩子我還不知道繳5%以上稅的滋味,如果我在退休前就去配一大堆廣達,中華電信,台灣五十,金融股…等,那我不是找死嗎?拿1000萬,一年5~7%的殖利率,一年多個50~70萬的股息所得,一算進我的所得中,那還得了,12%我是繳定了,20%說不定也很有機會繳,重點是繳的錢如果不填息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我想反正你也是沒花啥精神在股市上,本業上還是得多拿幾年,我們公司和我說要IPO十年了,說要連三年賺錢才能IPO,就每次都很神奇的連賺兩年後,第三年就賠了,連續三、四次了,我都懷疑賺一兩年是不是做假帳來的,真正要動真格IPO就賠錢,我的公司給過我股票,然後給我減資再增資,減資再增資,再引入合作伙伴,沒上市櫃的公司這種玩法果然就是很多,我常常說宏碁是轉型股可以賺1倍,2倍,我的公司今年說又要IPO,拿到了大單,股價漲了十倍,這種股本小的,未上市櫃的,通常漲的都還誇張,這也是我說的要發財的其中一種方法,公司給很多股票,以很低的價格取得,然後上市櫃後全數賣出,目前我僅有我們公司股票2張,真的能上市櫃我一定馬上出清。 騙了我十年,四、五張都被減資再增資到剩2張,不過我覺得我對沒有賺到機是了,當初16元認的,跌到3元,漲到30元,我的成本應該是32元。
Acer_kewei wrote:



感謝你這麼看的...(恕刪)

我常在想,台灣如果有類似美國401K或IRA的退休帳戶制度那就好了。今年繳了二十幾萬的稅金,很痛,如果可以遞延課稅就太棒了

我的目標是希望可以做到65歲再退休,當然想做的事情不會等到退休再做,現在就可以去實現。今年上半年已經去爬馬來西亞神山,以及走了西班牙朝聖之路的前半段,年初也去國家音樂廳登台演出。只是wish list增加的速度遠遠比不上消去的,貪心啊
Acer_kewei wrote:
感謝你這麼看的起我...(恕刪)

目前比較困擾的,大概是房地產的問題,2,000萬財務自由應該很不錯,再加房地產大概就需要3,000萬左右。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6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