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問題是老人不認為未來世代經濟是被它攪垮的

我就不引言了.
==
退休制怎麼改我沒意見.
我要表達的是請勿溯及既往.
因為某些制度,影響了某些人當年從事職業的決定
或許因為家庭的關係,或許因為個人努力的關係.
這些人選擇了當時相對較優渥的職業.
也許年終可以排富,也許可以做其他改革.
但不應大規模修正或是將之拿來當作攻擊特定對象的藉口.
就像你買民間保險,只有舊保險因為虧錢不賣
沒有一個保險是用較嚴苛的規格來適用舊保險的.
這就叫做信賴保護原則.
CWC20030205 wrote:
我認為樓主的這個標題,正確的對象不是現在的老人,而是以後的老人


這幾天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甚至這一類的議題,思考了好幾個月

我個人的感覺是
即將面對老年的人,要調整自己的步伐

別太早退下來

先講現在與以前的就業年紀

我是6年級

我父親那一代,大概國小讀完就要出去工作,或留在家裡做田
所以算是13歲就開始就業了,20歲前就成家了
我自個遇到的,是大概高中讀完,讀大學,就開始有國小認識的同學出社會(當完兵)
所以走高職及五專路線的同學加上我們讀大學的,平均18~23(男生當兵2年可能到25)歲就開始就業
現在基本起跳就是大學畢業,研究所是剛好而已
就業年紀,至少再往後拉個3~6年不等

假設開始就業後,奮鬥約15年可買房子

父親那一代,大概30歲可以貸款購屋
我自個這一代,大概身邊的人,也陸續買屋了,約33~38歲
接下來要進入社會的這一群呢?如果我估個40~45歲,甚至,50歲才有能力買屋,也不為過吧

平均餘命的增加,造成老年化嚴重
但是,何謂老年?
以前的人,面臨老年時,真的就是失去工作能力
但是現在的人可能是工作環境的改善,及loading的降低,注重養生,及醫學進步
真的大幅的延緩老化的時程
我在國外的一些節目中看到
快65歲的女性,在卡車工廠,直接擔任第一線的組立工作(聯結車的那種車頭哦)
一個7x歲的男性,在發電廠建廠時,做的是最精密的焊接工作,還做得很悠哉…

現在在某些職場,也常見一些阿嫲級的,直接站第一線做服務生

別受限於以往對退休年紀的看法

以前定個60歲退休不為過,因為當時的職場生涯大概就是40~45年左右
現在25歲出社會進入職場,工作個40年,就是65歲
將來的年輕人35歲才進入職場,做個40年,75歲才退休不為過吧
75歲退休,活到90歲,這樣完全不工作,靠積蓄過活,或晚輩幫忙,或社會福利救助,也才15年而已…

sentrayang wrote:
我就不引言了.==退...(恕刪)


是不是要溯及既往這部分真的該合情合理的討論下之後,應該刪的也是要刪

現行軍公教50~60歲占40多%,30~40與40~50歲則分別占20多%
這50~60歲階段的人我想應該不少有退休條件了,如果不溯及既往,他們為了領較優渥的舊制度有可能造成大量辦退,因而造成極大的斷層
另外就是因為時代變遷,有很多40、50甚至是60年代公務人員這些人應該要給予保障
因為時代背景,他們當初的薪水與退休金都是在領很少的條件下但是他們還是選擇公職
信賴保障應是拿來保障這些對象
可是時代變遷過,後來的公務人員在他們工作過程所領的各項所得總和,其實大都不亞於當下的勞工
但是法令都沒隨時代變遷而改變
於是後來退休的公務員退休金條件都遠優於當時勞工與"過去的公務員"
今天的中國時報可看看,這些橫跨新舊制退休(待退)公務員他們都所得替代率都可因而破百
老的(該照顧的)公務員都被他們大大比下去
如果不溯及既往,另一方面這些已退或待退人員是在挖空這些年輕公務員所繳入退撫基金的錢(當然政府每年有撥一千三百多億幫退撫基金"糊牛屎")
這就如同你我在說的繳多少拿多少,他們現行已退人員退輔基金如此優渥就是領他們下一輩甚至下下輩所繳的錢
最終只要這些人還沒"退出"退撫基金,他們還是在繼續掏空未來人的資產
勞軍公教所有的制度都是,對以退或待退人員都是"大大的好制度"

最後我想說的是,年輕人有繳錢所以不是該死
但是他們的前輩領的太爽領了年輕人繳的部份,那這些年輕人真的就"罪該萬死",領不到退休金嗎?

也請大家不要再攻擊軍公教人員,他們一點錯也沒有還被大家罵~何辜呢?
真正該死的是政府、是政客、是投票給這些人的你我~並非特定族群的錯誤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