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3,4,5,6年級負完全責任?!6成青年認為未來只會更糟?!

台灣都已經淪落了..也看到衰敗..
但似乎每個人都認為"我該負責甚麼阿?(關我啥事?)"..
說穿了..都不知道敗在哪裡..
那麼7~8年級的..也不清楚要怪甚麼..
難怪搞個太陽花..也不過是朵政治花..
(拼少數年輕人的政治、不拼多數年輕人的經濟..卻一堆人在那裏不知在嗨甚麼?)..

現在..重要的是低薪、剝削、高物價..讓年輕人陷入困境..
低薪、剝削..在台灣有幾個重要歷程與轉折..股市萬點、大家樂、開放外勞、產業外移..
台灣股市第一次萬點是在1989年6月..影響基層勞工是25~30歲、主要族群是4、5年級..
大家樂瘋狂約在1980年..影響基層勞工是25~30歲、主要族群是4年級..
相同時期的1989年..台灣正式引進第一批低技術外勞..

股市上萬點之前的黃金時期..很多上班族、基層勞工..都不願去上班上工..
大家樂瘋狂約在1980年..很多基層勞工..都不願去上工..
在缺工嚴重下..即使日薪2000~2500元..也未必請得到人..
因此才有1989年的合法外勞..
有了合法外勞..也自然會有非法外勞..
那個時候連廣告..都有偷渡客為背景的題材..例如:"我會唱國歌、也會唱東萵"..
不過沒有合法外勞配額的..用非法外勞的老闆..有時候會抱怨"被抓去與外勞關在一起"..
而大陸在1987年開放探親之後..陸續有台商外移..尤其是1989之後..

也就是..當時年輕人不上工..要嘛"一支漲停板大於一個月薪資"..要嘛"陷入賭博大家樂"..
造成擴大引用外勞言之成理..另一方面又不斷西進(缺工也是原因之一)..埋下今日台灣敗相..
這些都不該是3、4、5年級該負責的嗎?
註:3年級主要是資方角色..4、5年級則是藍白領角色..要怪6年級可能說不過去..

台灣本來是缺工..現在變成是勞工過剩..
當然也有產業轉型失敗(沒有改善工作環境的產業)..教育政策失敗(人人是大學生)..
再加上後來的剝削成性..責任制、派遣、繼續擴大外勞..
到了2008年金融海嘯..低階22K薪水..變成一個"合理"的起薪..(馬算3年級末段班)..
而2008年年金融海嘯..央行將重貼利率由3.X%降至1.X%之後..重未調回3%..
結果炒房風起..一發不可收拾..(每次說到10A..我都很不以為然..不過他是2年級末段班)

無論你是幾年級..或許弄壞經濟並非直接有關(其實無論你投票給誰也要負責)..
現在我們能做的就是..限縮派遣、限縮外勞、無加班費的責任制要判刑、調高基薪..
也希望7~8年級的..要清楚自身處境..
151515151515151515
其實年輕人之所以會產生怨天、怨地的想法
理由很簡單:只想到過去的好,遺忘了、忽視了陰暗面。
而且,從國小社會課開始,國中台灣歷史、高中歷史...一脈傳承下來。

幾乎都在洗腦、洗腦,不斷的再洗學生的腦袋
以至於我是7年級中段班的人
卻幻想著過去台灣的黃金年代,事實上我壓根沒有完全體會那個時空背景。

看著課本上寫著簡單的幾個字:70~80年代,台灣擠身亞洲四小龍,台灣錢淹腳目
只要想賺錢出門去都有錢賺,有一張海報是畫工廠林立,老闆還找不到夠多的人來工作
(反觀現在台灣社會,找不到工作,有時候並非不認真,而是沒有門路。)

課本把歷史美化的這麼漂亮,那台灣現在經濟成長趨緩
到底是個環節出差錯,而且這還是一個不能開的玩笑。
政府經濟政策有很嚴重的影響。
難道只因為90年代後沒有提早服貿,以致於現在掉到吊車尾去了嗎?
那到底誰在扼殺台灣的未來。
而且還是在二十幾年前,就已經寫好的謀殺劇,現在只是照著劇本演而已。

年輕人之所以無法出頭,應該指的是在公司比較中高階的位子,
都被一些年老了卻又遲遲不肯退休的人給霸占住
這種狀況,無論在 公私立職場都能見到。
但很可惜,會導致這種問題,我個人認為是兩種因素。
一、外在因素,政府也鼓勵延長工作年限,以至於勞保65歲才能領,其實只是勞保破產的緩兵之計
二、內在因素,自己錢賺得不夠。

那為何不想退休?
很簡單,只因為退休後無法繼續拿到薪水,以至於退休後的生活品質會受到影響
一個已經過慣了汽車代步,每餐魚肉的人,會去無條件放棄自己已經習以為常的生活嗎?

這是一種害怕失去的感覺,這種心理很正常,沒甚麼自不自私的問題。
對於一個甚麼原本都沒有的人,他根本沒有甚麼好失去的。
對於已經擁有夠多的人,他卻嫌永遠不夠多。
人心不足,蛇吞象。

況且某些職缺之所以沒有人力流動的狀況,很明顯四個字闡述:肥缺、爽缺。
職場中好像天生下來就是不公平,這點從薪水就表現出來,也就是不符比例原則。
打工、時薪、人力仲介人員,明明與正職人員一同工作,卻是同工不同酬。
(心理上也不同,正職人員擺明了知道自己與人力仲介等級的差別,也不需要臉色這東西。)
老闆認為這樣就是開源節流,從自己的員工薪水下手,好讓做老闆的自己累積更多財富
反正老闆心理想今天不景氣勢全台灣的現況,爺們今天賞你們一個工作,22k已經很好了。

全台灣的人都病了,這是一種沒醫生能治療的癌症。
但唯一慶幸的是,到時候是地上的人消失了,台灣永遠存在地圖上!
僅剩的空殼是如夢似幻的歷史。

Tinker wrote:
好好努力就不會要別的...(恕刪)
這話題讓我想到了在曾在wiki上看到有關草莓族的解釋

「草莓族」一詞最早出自翁靜玉著、1993年出版的《辦公室物語》一書,用來形容民國60年(1971年)以後出生的年青人世代。 民國60年後出生的世代普遍有著抗壓性低、承受挫力低、忠誠度低、服從性低、穩定度低、個人權益優先於群體權益的特色, 當這個世代掌控社會實權後,開始將「七年級生」(台灣俗稱民國70年~79出生者)的犯錯大幅報導,事實上每個世代都存在草莓族,在年輕世代中草莓族的比例可能還比較少;而且草莓族一詞已經成為壓榨年輕人的藉口,現在的年輕人是處於低薪資高工作量及高學歷者從事低專業工作的狀態

這段話很明白的指出,過去用來形容六年級的名詞現在換拿來形容7、8年級,台灣最糟糕的是世代間的輕視及仇視,加上媒體炒作更擴大了這種情形,老一輩的不懂為什麼現在年輕人不能像他們以前那樣吃苦,但有時我懷疑,這究竟是年輕人不願吃苦還是老一輩不願改變工作的方式,清大彭明輝教授在他的文章「什麼叫進步的社會」? 」稍微探討了這個問題

另外,不同年代有不同的難處,過去的人資源不足,技術沒那麼進步,所以必須用較辛苦的方式工作,而現在的年輕人要面臨的是更多的競爭、資源分配不均、以及日新月異的技術更新,可以看看彭教授另一篇文章
草莓族,或被犧牲的一代?──台灣的案例

總之,不同世代有不同的問題,將自己的經驗套入下一個世代並不一定合適,我所引用的2篇文章或許不適合這話題,只是希望這類的話題能有另一個思考角度,畢竟『 什麼叫「進步的社會」?就是讓每一代的人在做同一種工作的時候愈來愈少痛苦和不快!什麼叫落伍的社會?就是讓孫子忍受跟祖父那一代一樣的痛苦,卻還要他們自以為豪!』


子曰: 不教而殺謂之虐,在指責現在年輕人不會想之前請先思考,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風氣是不是出了問題??一個兩個出狀況是個人問題,但是一整個世代大部分人都出了狀況那就不該完全怪罪了,人格、技能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過去曾在大眾口中所謂的三流私立大學當職員,跟年輕學生幾年相處下來我發現,他們不是爛,而是過去沒人去好好教他們思考,從旁引導並給他們舞台,往往會有不錯的表現,一味的互相指責怪罪,對他們,對這社會一點幫助也沒有

sarahamber wrote:
那個三十幾歲就是企業總裁,有錢有權,只有在羅曼史及偶像劇中才有.....6年級很想哭.................... ..(恕刪)

現實也是有的

在國內有神豬,國外有祖伯克

他們都是很年輕就當Big Boss

身價10位數以上的活例子


ebola01 wrote:
今周刊 :這一代的年...(恕刪)



太有道理了
寫這篇文章的是誰?
叫他爸爸媽媽阿公阿罵跪著出來面對
bor32980 wrote:
現在的學歷真不值錢,不讀大學老闆不要你,讀了大學學貸背不起,畢了業再讓你領22K!

個人是覺得那些學店,教育政策,老闆真的要負大多數的責任,因為年輕人總不可能來主導這些事吧!

現在說出了原因又一堆老人不服,時代不同了,是錯就該認錯,這樣才有改的機會!...(恕刪)


學店要負責什麼?
沒人逼你去念爛學校,
自己要努力考上好學校,
是吧?
進入廿一世紀之後的臺灣社會,是不是真的祇能剩下弱雞產業、

沒有競爭力的廠商企業、全然草莓的勞動人口,

以及沒有政府保障呵護濟援救助就無法「小確幸」存活的民粹?
這都不是重點
選誰都一樣 先把貪汙罪..或財團掛勾 官商勾結 .. 罰的重一點 最高死刑
服貿過不過 我個人倒覺得其次
國庫正被一群菁英官員 掠奪掏空才是真的慘

等到真的沒錢 到時在搞個三代健保 也許真的也有可能

看最重判死刑 大概沒一個想當官了
說實在的,這6成青年就算國家的未來是一片光明,還是有一堆的人是糟的。

只是現在搭順風車,可以光明正大的把這一切賴給政府而已。

我只感覺領22k沒存款的人,整天在擔心房價會有多高。這不是很好笑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