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1981 wrote:
人生自苦誰無死,殞命亡身歸何處?
英雄胸中懷大志,只望今生不悔尤。


樓主

恕小弟直言

你就是一個平凡人

別甚麼英雄不英雄

如果你是非凡人

早就揚名立萬

哪輪得到周杰倫林書豪囂張?

---------------------------------------------------------

言歸正傳

有人在賺錢的美夢中不想醒

有人在賠錢的噩夢中無法醒


在賭桌上

牌最大的人說話

在期貨市場中

錢最多的人說話

所以只有外資是漁夫(控盤者)

其他人都是魚(頂多大魚吃小魚)

----------------------------------------------------------

所謂悟就是己之心

了解自己的能耐和定位

對金錢汲汲營營一味強求

最終可能落的一場空

樓主喜用佛道引經據典

盼能了解小弟留言深意
多說無益請勿留言
多說無益請勿留言
多說無益請勿留言
Tony1981 wrote:
我是真的覺得自己是:「一個白痴跟無知的人,永遠都是貧窮跟無能。」..(恕刪)


如果您一直認為自己是這樣的人,就會真的永遠都是這樣的人!

不要小看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是要您自視甚高,謙虛是優點,但別自貶。。。

別小看自己,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能喔~有時候是沒有發揮出來,只是暫時睡著了~

或許您覺得在股市裡是個失敗者,或許您不適合投資理財,並不表示在其他方面也是個失敗者

股場如戰場,心態很重要,如果求快,貪得無厭,是很難賺得到錢的。。。

其實投資理財很簡單,只是大部份的人,把它複雜化了。。。




我想起最近上新聞版面的張淳淳 跟張叔晶耶!如果要靠投機鑽錢真的要快狠準!
看這樣多小弟覺得樓主還是迷航狀態

身邊有2個隱士高手當然會心動
嘗試玩了2年有賺有賠後~~還是離開了
因為小弟知道自己沒那個能耐
最後也是一般散戶那樣而已

但小弟對投資領悟了一個道理
道德經33章最好的詮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當所有準備都到位時
通常都會忘了還欠東風
東風=自己的人性或本性
無視忽略這個直接進場
就會只剩五五開的機率~~真的只能聽天由命
只有自知+克服這到坎才可能走得長久

老生常談的龜兔賽跑
小弟認為那不是指龜兔本身
而是各自的性格決定的
剛好烏龜本性勤勞
也剛好對手是懶惰的兔子(或投機取巧的)
跟數學公式一樣
把人性帶入~~可以得到無限的答案
試想烏龜個性跟秦檜一樣
兔子個性跟文天祥一樣
那比賽結果會怎麼樣

但說白了
真能做到道德經33章那樣的
就算離開投資領域去其他領域
一樣還是只會成為金字塔頂端的存在
樓主就像功夫之中的小周星馳,在路上買了一本如來神掌,在一陣練心練式的自我催眠之後,就覺得未來盡在其中,很多理想的語言,似乎可以仗義除魔,但現實是,你在未來被打爆的機率很大很大,能成為功夫高手的機率基本是零。

以或然率而論,脫離你所謂的奴隸性質的工作的現實只有一種機會最大,就是所有希望的本質都應始於足下,只有一步一步都踏穩了,才能更踏實的接近期望。
多說無益請勿留言
多說無益請勿留言
多說無益請勿留言
Tony1981 wrote:
感謝您,既然您提到...(恕刪)


小弟是比較看中整段
知人、自知、自勝、知足
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
在現實社會上人際關係很有用

至於強行者有志
小弟的理解是
1.有心之所願~~才能努力不懈持之以恆
2.堅持+努力+不懈才能達到自己心之所願

蘇格拉底、老子、莊子也是小弟推崇喜好的
投資理財這種能賺多少錢對小弟來說以無吸引力
轉而比較看重修身養性、待人處事的哲學
求最終達到或趨近於蘇格拉底、老子、莊子那種人生境界

至於說的那幾個例子
說白了也是運氣好遇到而已
但小弟相信散戶中還是有不靠內線靠自身實力
並且只賺幾乎不虧的隱士高人存在
只是人家不顯山不露水而已

至於聊天
相信跟您是平行線的機率高於交叉線
我看過你以前在找 k 線的書...不知後來如何 ? 因為我也曾試著找過
雖然沒找到合適的書, 但技術分析是加分用的, 不是決定性的關鍵!!

下面這句 是由"操作生崖不是夢" 裡的訓酒者戒除會的觀念抄來的吧!
個人主觀上不喜歡這樣的做法! "情緒的來源是價值觀" ,不斷的反覆對自己說這樣的話
會讓自己 潛意識中存在這樣的想法,妨礙操作卻不自知

我也做過期貨, 賠光畢業了自此沒再進場過! 分析那時的最大缺點 建倉部位不當,及過密的加碼,
導致看對卻賺不到,及逆勢做空,妄圖做足所有行情 是當時最大的問題

每個人的個性,風險承受度都不同! 即使別人成功的系統 拿給你 也不見得能符合自己
, 操作本是一場學習,探索之路 不斷的跌跌撞撞! 事後回首,我們不僅更了解市場
更因此認識了自己







Tony1981 wrote:
不好意思。
我習慣上是,叫自己,「是一個白痴跟無知的人,永遠都是貧窮跟無能。」
這是真的。
劍神路亞 wrote:
樓主恕小弟直言你就...(恕刪)
我現在心情非常好,有那種大澈大悟的感覺。
追求禪理40多年了,一個疑惑一直未解。今天無意中在此得到答案。
答案或許與本樓無關,但卻是因本樓而起,所以就在此做自我紀錄。
文內只敘述個人內心的想法,絕無看輕他人之意,有則請跳過或包涵。

知識與智慧到底有何不同?


這個掛在我家附近,常常路過時我都會駐足。因為我一直沒能想通下面那一段話。

今天在此看樓主學富五車,引經據典。真是自嘆不如。
可是樓主為何還要求智慧?又為何知識那麼豐富卻看不清自己的心障。
看著看著來到這一層,我突然有所領悟,好喜悅。

我先把之前回應樓主的話重新列一下(之前因為覺得和樓主無交集所以刪了)

happywork wrote:
聰明來自天生,
知識來自學習,
智慧來自頓悟,
頓悟來自苦痛。
無論是牙痛、頭痛、坐骨神經痛還是心痛,只要是苦是痛就有悟的機會。
苦痛不一定能悟,但是沒有親臨其境的苦痛基本上不容易悟。
只要有悟就一定能增長智慧。大悟小悟罷了。
沒苦沒痛沒悟而硬求智慧,反而會陷入魔障,煩惱自生。......

之前我也沒完全徹悟,以為那4句話是相通的。
現在了解了:

知道了前兩句和後兩句其實是不相通的。
為何同樣的學習求知識,有人快有人慢,當然是跟聰明有關。像樓主的知識比我多那麼多,絕對是比我聰明。
為何『六祖惠能』雖不識字、沒讀書卻能悟得大道,把禪宗發揚光大,因為智慧與知識無正相關。

為何很多人在人生或股市失敗了很多次,嘗過不少苦經歷不少痛。卻還是沒能有所悟?
因為不夠『謙』『虛』。人夠自謙才能看得到自己,找出真正的問題,而有所體會,智慧自然而生。
智慧不在書中,不在他人,無論功過,不用強求,能內省就能有所發覺。
人夠虛心,才容得下長出來的智慧,否則都被傲氣填滿了,無處可放智慧。

之前都一直以為一定要親身經歷的苦痛,才能有所悟道。但是今天我的悟並非來自自己。
有可能我經歷過與樓主相類似的苦痛,所以藉由他的啟示而得以看清自己。

以上是把突然的頓悟自我紀錄一下。沒要教導他人或貶低他人之意。請勿介意。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