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m811153 wrote:這是合理的評估法,也是財務管理的根本,不過這個跟借錢投資有沒有"賺錢"倒沒太大關係。
理論上,只要每期現金流入>每期現金流出(正現金流),且能維持到償還債務,就值得舉債
投資有賺錢不代表口袋就有錢,投資賠錢也不代表口袋就沒錢,這是現金管理的概念。沒有背貸款時,月光就月光了,最多月底吃土司泡麵渡日,但是有背貸款時,沒錢付可不行,所以就要有預備金的概念,視需要保留一定的現金在手,用來支應3~6個月的支出。
借錢投資除了預備金之外,再來的重點就是每個月現金流入的規劃,月現金流入不見得要一次到位,因為每種標的配息日程都不同,金額也不會每次都固定,譬如股息就是一年一次,而且每年可能多一點或少一點,我是覺得不用追求"非常"穩定,而是用多樣現金流狡兔三窟的方式來達成一種動態穩定,因為你有3~6個月的預備金,所以有時候有些透支是OK的。另外也可以配置像中華電這種純內需權值股,部位大小大概可以支應1年所需的支出,萬一發生類似08年金融風暴這種全球性系統事件,造成外銷導向產業營運皆受影響時,還可以變賣套現來支應每個月的支出。
借錢投資報酬率不是最重要的,現金流規劃才是,其實,借錢投資沒那麼可怕,可怕的是你只評估報酬率的數字而忽視了現金流斷線的風險,譬如很多人說借錢利息2%,投資報酬率5%,這樣就可以做了,諸如此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