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管什麼脫歐了,什麼崩盤了,什麼中國崩潰了,趕快賺錢才是真的!


Adfn wrote:
中國民企負擔這樣高的利率,怪不得中國一堆民企會倒閉。
一堆外國人換匯去中國買理財商品,怪不得人民幣貶值所造成金融上的動盪會比英國脫歐還要來的嚴重。
以我唸過的金融書籍來看,金融歷史常常會告訴我們一些教訓,人民幣的貶值超過30%,將會造成當初將錢放在人民幣理財商品上的人意外恐慌,這篇發文的結論告訴我們,人民幣將會繼續貶值,貶值到我們很難以想像的價位。
不知道版主所購買的產品是否有購買到coco債呢?


事實跟你想的可能不依樣....你若實際操作購買,才會了解吧!

1.中國民企負擔這樣高的利率,怪不得中國一堆民企會倒閉。

--->問題是不借給他...倒閉的更厲害...馬上倒...借給這些企業,搞不好企業還有轉機....

2.一堆外國人換匯去中國買理財商品,怪不得人民幣貶值所造成金融上的動盪會比英國脫歐還要來的嚴重。

--->人民幣貶值是因為中國已經是世界第2大經濟體...跟外國人去中國買理財商品影響微乎其微...

不然假設台幣兌美金貶到50:1...你覺得台幣會造成世界經濟動盪嗎?

3.人民幣的貶值超過30%,將會造成當初將錢放在人民幣理財商品上的人意外恐慌..

--->看來沒持有人民幣資產的人都很恐慌......而且現在不過從高點才貶了5%左右...

那你想想看,中國十幾億人民要不要恐慌?? 他們的身家幾乎都是人民幣資產阿....

長期持有或打算一輩子持有...恐慌啥阿?? 我持有的人民幣也不算太少,我都不恐慌了!!

4. 這篇發文的結論告訴我們,人民幣將會繼續貶值,貶值到我們很難以想像的價位。

--->所以? 有人強迫人民幣狂貶時,要換回台幣 ??

就像你假設在台灣,有新台幣現金+不動產值1億好了..結果台幣兌美金跌到40:1..

會有人強迫你要把房子賣掉,把1億台幣現金去換美元??

5.不知道版主所購買的產品是否有購買到coco債呢?

-->你可能完全不明白我所持有的商品性質....除了手上剩的兩支純債券...其他都是固定收益型商品

固定收益型商品已經是最簡單的商品了.... 像定存就是...這種不用我解釋了吧...

會九九乘法表,大概就能理解這商品了....

至於你說的COCO債,我還第一次聽到...原來是甚麼應急可轉債...買這就要有一點技術了...不懂不要碰..

而且,有問題的是德意志銀行...而不是中國的內地銀行...你要不要說一下...中國那家銀行有發這COCO債..

然後那家銀行不能償付這債券?? 看新聞要看清楚...

結論: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甚麼樣的思維,會產生甚麼樣的結果.....

要選擇恐慌的人生就去恐慌....要選擇崩盤的人生就去崩盤.......

要選擇賺錢的人生...就一直賺錢....我現在才發現,就算是很簡單的理財行為,也是專業知識阿.....









rickchiu wrote:
--->看來沒持有人民幣資產的人都很恐慌......而且現在不過從高點才貶了5%左右...(恕刪)


最近看這版, 我也有這樣的感覺, 沒持有人民幣的人反倒比持有人民幣的還要激動,
這是個什麼樣的心態, 搞不好連他們自己也不清楚為何會如此
三年前, 人民幣兌台幣還比現在低呢, 如果你三年前買了人民幣, 根本連匯損都沒有, 更別說賺到的利差
MyH0ME wrote:
沒持有人民幣的人反倒比持有人民幣的還要激動,
這是個什麼樣的心態, 搞不好連他們自己也不清楚為何會如此


可能是意識形態造成的潛意識行為 ? 或是抱持幸災樂禍的心理 ?

總不會是達觀的人生觀造成的吧 ? 哈!

看圖...已計入匯率,轉換成台幣...




最近半年匯率狂貶...賬上匯率造成浮虧400萬NT以上...

所以目前換成台幣累積總收益才1400多萬..若是還保持在5.1的水準...總收益會在1800萬NT以上

所以要幸災樂禍前也要搞清楚....搞不好都賺翻了...幸災樂禍有啥麼好爽的.....

爽了,錢也不會是你的......
----------------

最重要的是...只要產品穩定獲利......再累積個10年就好....

到時候大約會累積成1.4億NT...就算匯損3~5千萬....大概也不在乎吧....

搞不好匯益3~5千萬咧.....那不就湊成快2億? 天阿...這花得完嗎? 真煩惱..
rickchiu wrote:
可能是意識形態造成的...(恕刪)


10年?
查了一下,原來樓主做的生意是影子銀行。

簡單講 拿台灣低利房貸拿去大陸以高利率放款, 藉以賺價差

只不過用信託產品包裝起來

我理解正確嗎!?
鳳梨保姆 wrote:
10年?


以目前利率算到10年後拉...有疑惑?





ajchung70 wrote:
查了一下,原來樓主做的生意是影子銀行。
簡單講 拿台灣低利房貸拿去大陸以高利率放款, 藉以賺價差
只不過用信託產品包裝起來
我理解正確嗎!?


信托的確是歸類在影子銀行....

是阿,台灣利率才1.7%上下,能借幹嗎不借??

這種利率讓大陸想借款的人,羨慕到快哭出來..

我還有投國債+P2P...包裝起來是啥意思?
ajchung70 wrote:
查了一下,原來樓主做的生意是影子銀行。

簡單講 拿台灣低利房貸拿去大陸以高利率放款, 藉以賺價差

只不過用信託產品包裝起來

我理解正確嗎!?(恕刪)


R大的這個case我有在追 所以我來解釋一下吧

如果我沒記錯 R大似乎說過他也只是一介上班族
他主要是拿台灣大量的房產作抵押後錢進大陸做套利 主力則是做信託
不到兩年前我在01拜讀他的文章後也曾經調查過這個領域
不過後來因為許多因素 我並沒涉入該領域


大陸的信託一般指的是集合資產信用託管
也就是信託機構集合募資 投資者出資參予某個投資計畫
按項目不同 投資方向也可以有很大的不同 譬如說城投債(也就是俗稱的地方債)
或者是某個上市公司的定項增資計畫 又或者去年股市很多人的配資來源也是信託計畫
有興趣的可以去查查看目前大陸最火的資本運作案例 寶能系收購大陸最大的地產公司萬科
里面就牽涉到各種資管計畫 大體上就是寶能以自己的錢做本信用擴大集資投資人的錢來收購上市公司

稱之為影子銀行是最合理的 原因是大陸所謂的金融創新實在太五花八門了
這些林林總總的產品怎樣包裝 資金怎樣被分配 擔保品的價值或者擔保方的信用具體為何
說難聽點 投資人也很難清楚自己的錢到了哪裡
當然我想R大在簽約以前應該都會被告知具體的投資項目跟方向
然而 問題在大陸的信用體系實在不完善 也就是說 並不是他說了你聽了就算....
更何況因為大陸提倡的網路+跟網路金融 一方面使這類投資更方便所以更大行其道
一方面也加大了風險 舉例來說 目前這類信託都是對方寄合約過來簽訂 然後打款過去就完成了
投資人並不需要當場簽約 也更不可能去考察項目本身
但這點我並無實務經驗 可能得請R大分享一下心得了

總而言之 這可能是個你要它的息 它要你的本的故事
我之所以沒涉入的原因在於 如果是兩年前 老實說這領域真的可以算是躺著賺
然而因為中國中央政府一直想去打破"剛性兌付"(不懂這個大陸詞的請自行google)的文化
所以從去年大量企業債違約 到今年已經蔓延到國企央企身上了
有在看57台的應該知道3月東北特剛 後來4月中鐵物資的案例

現在的情況是 中國也自己知道銀行業的問題 也有在想辦法解決
雖然西方投行一直在唱衰中國 而中國政府自身一直試圖證明它們不會有系統性風險
這些言論畢竟都只能做為你投資的參考而不能是依據 畢竟投資就是有風險
我的看法是 中國目前持續在累積風險 而風險有多大不是我一介散戶能清楚
但我也不認為它有立即爆炸的風險 我只知道如果這個風險持續累積下去必然有爆炸的一天
而真的有那天的話 大概會是雷曼等級以上的威力 到時候恐怕有沒投資大陸都跑不了


離題了 總之信託是一種固定收益的投資理財產品 常見的投資門檻為100-300萬
具體的投資目標則是case by case 一般會有擔保品或擔保者(但可能該擔保品已經多重擔保過了)
是屬於一種高風險高收益的項目 其風險應該高於高收益債

目前台灣投資者要做樣的操作會有多重風險:
1.匯率風險 人民幣目前處於下行通道 這個不用我多說
然而更大的問題在於 到底哪裡是底 我個人目前傾向相信可能到跌至7:1鎂
R大因為介入較早 我相信匯率上他甚至還有一定賺頭 但這已經不是目前介入者可享有的優勢了
2.市場風險 就是上面打的那麼一大串的原因

老實說我非常佩服R大的操作方式 然而因為我是低風險偏好者 實在模仿不來
而我自認我的資產也太過於集中於大陸 雖然去年就有考慮匯率風險
但大陸利率目前即使不做一些高風險項目 想做到5%以上還是非常簡單的事
貪心的結果是今年RMB下跌的匯率就幾乎吃過我一整年利率 不勝稀噓...

aruruu wrote:
寶能系收購大陸最大的地產公司萬科


功課做得還不錯....寶能系資金來源主要是萬能險,槓桿約4倍...

不過你資金又不是投寶能的話...也不用在意這個....


aruruu wrote:
這些林林總總的產品怎樣包裝 資金怎樣被分配 擔保品的價值或者擔保方的信用具體為何
說難聽點 投資人也很難清楚自己的錢到了哪裡
當然我想R大在簽約以前應該都會被告知具體的投資項目跟方向
然而 問題在大陸的信用體系實在不完善 也就是說 並不是他說了你聽了就算....


這不是這樣....你投那個項目除非是信托公司主動管理型的..你都能知道投向哪...

像7/7..我收到本金利息的"四川信托"--就是交由信托公司主動管理的....兩年前還有10.5%

這兩年到期,我已完整拿到本金150萬RMB+兩年30多萬的利息.....沒拿到四川信托要負責的

信托公司牌照是燙金的,很多信托公司註冊資本都是破百億RMB的....非常值錢...

可能類似國內金控牌照吧...沒牌照是沒法開的..

透過信托,起碼可以免除詐騙...但是信托公司還是要慎選...有的實力很強,有的很弱...

幾年前,吉林信托被融資方騙貸1.5億RMB,好笑吧......

連信托公司都被騙....後來由信托公司先行賠付投資人....

-------------------

更早6月底拿到120萬本金+半年一付的利息....是萬家共贏基金募集投向恆大地產.....

這種投向就很明確....所以你買之前可以看下恆大地產阿,看你對它有沒有信心阿...



aruruu wrote:
舉例來說 目前這類信託都是對方寄合約過來簽訂 然後打款過去就完成了
投資人並不需要當場簽約 也更不可能去考察項目本身


沒錯阿...合同用寄的就好,很方便......考察項目當然行...但是一般不會去那麼遠...

信托公司都替你做好了.......

aruruu wrote:
總而言之 這可能是個你要它的息 它要你的本的故事
我之所以沒涉入的原因在於 如果是兩年前 老實說這領域真的可以算是躺著賺
然而因為中國中央政府一直想去打破"剛性兌付"(不懂這個大陸詞的請自行google)的文化
所以從去年大量企業債違約 到今年已經蔓延到國企央企身上了(恕刪)


這可能是個你要它的息 它要你的本的故事....

這又不是老鼠會...是真實投向實體產業...

老鼠會少說利息要六分...八分的..而年利率10%,要搞啥老鼠會阿 ?



aruruu wrote:
屬於一種高風險高收益的項目 其風險應該高於高收益債...(恕刪)


這明明是中低風險收益項目...前幾年...大陸媒體還說...拿著10%收益,風險卻不成正比(偏低),實在不合理

類比高收益債,也不太妥,要看是那種高收益債....況且...買信托,還多層信托公司保障...

信托規模已經高達16.3萬億RMB....2012年底就超越保險業的規模...成為四大金融產業支柱之一...

當然這種利率不可能是無風險的....累計有問題產品至少527款...1100億RMB...(不曉得有沒有包括權益型產品)

但是這527款的投資人....本息沒有拿到的應是少數...信托產品是有化解風險的辦法的...

真有你說這麼危險....我怎敢投資超過千萬RMB在這商品上?(最高同時有6款1070萬RMB)

aruruu wrote:
目前台灣投資者要做樣的操作會有多重風險:
1.匯率風險 人民幣目前處於下行通道 這個不用我多說
然而更大的問題在於 到底哪裡是底 我個人目前傾向相信可能到跌至7:1鎂
R大因為介入較早 我相信匯率上他甚至還有一定賺頭 但這已經不是目前介入者可享有的優勢了
2.市場風險 就是上面打的那麼一大串的原因
老實說我非常佩服R大的操作方式 然而因為我是低風險偏好者 實在模仿不來
而我自認我的資產也太過於集中於大陸 雖然去年就有考慮匯率風險
但大陸利率目前即使不做一些高風險項目 想做到5%以上還是非常簡單的事
貪心的結果是今年RMB下跌的匯率就幾乎吃過我一整年利率 不勝稀噓...


1.只要是外幣,就一定有匯率風險,抵禦方法是"長期配息"+"合理的高息"

再者,匯率向來不是我關心的重點........

2.市場風險,我覺得很低,你卻覺得很高? 這是為何呢? 當然風險承受度每人不同....

無法承受風險,就無法獲得更好的報酬.....但是錯誤的認知,就會導致對產品的誤判...

匯率這半年也吃掉我25%左右的利潤....但是為何我還有75%..約1400多萬NT的利潤??

因為我已經累積有4年多的收益了......再累積1.20年...就天下無敵了...匯率總不會跌成負值吧?

---->做到5%以上還是非常簡單的事

哈,那不就是信托了嗎?? 還是有啥好產品可以推薦我,小弟我洗耳恭聽...

 
您說的其實我都知道 我也知道信託公司是個什麼玩意 然而註冊資金的那種看看就好
我也不想舉例什麼中晉系那種純粹騙錢皮包公司
事實上就是即使是你說的這個四川信託 拿到你的錢後你也不知道他具體的作用 花費比例為何
有興趣的話現在陸金所馬上有一款7.2%的信託產品
因為網路金融的關係還被拆分所以沒有100萬的門檻
里面也有詳細的投資項目介紹跟增信措施 然而 問題在於它們公布的這些資訊有多少是可靠的?
具體的擔保品價值多少 真的有說明書上說明的價值嗎?即使有 它有否也替其他債權擔保過了?
哪筆債權擁有該擔保的優先權利?

而如果發行公司有跟你承諾保本保息就可以算是沒風險的話
那麼大多數的網路P2P公司大概也都算沒風險了
而事實上我們知道肯定不是這麼回事 就用簡單的風險跟回報成正比的概念
我們也能判斷信託的風險不該小於高收益債 否則它就不符合最簡單的金融邏輯

但有一點是我要強調的 我並沒有認為該產品不能做 我只是覺得把產品的風險分析清楚
每個投資人有自己的投資屬性 在清楚的資訊面前去做適合自己的判斷就好

rickchiu wrote:
匯率這半年也吃掉我25%左右的利潤....但是為何我還有75%..約1400多萬NT的利潤??

因為我已經累積有4年多的收益了......再累積1.20年...就天下無敵了...匯率總不會跌成負值吧?(恕刪)


承上 所以我懷疑R大誤會了 我並沒有批評您的意思 反過來說我認為你這個做法我很佩服
然而 這篇是個類似成功投資的案例分享 所以我們應該詳細分析該案例的優勢與可否複製性這點
如前兩樓我所說 你買匯的點跟現在相比可能還有賺頭 然而這不是目前入市者能有的優勢
而現在的信託市場比起前幾年 風險增加了不少但利率反而下降這點也算是個小利空

在戒急用忍的那個時代 你在北京當時叫外三環買套房子只要200多萬台幣
而現在同樣的標的叫內三環 至少要值4 5千萬台幣 所以這顯然沒複製性
我個人在RMB3.55的時候就進入大陸了 一直到前年我也鼓勵身邊的人持有人民幣
但是在去年我開始轉趨保守 今年我想分散點資產去其它市場
原因一是人民幣匯率波動風險加大 一則在我自己進修的所有資產配置理論都跟我說
雞蛋不可以放一個籃子 資產每一段時間得實施再平衡云云
要大漲拉............................火車爆炸案....................
rickchiu wrote:
最近6月底這週.....(恕要大漲拉............................火車爆炸案....................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