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蘋果股票連兩天下跌,颱風天在家看新聞而買進的散戶,相信他們的熱度也很磨光了~~
區間 外資 投信 自營 總計
2016/09/20 9.30 3.24 -10.79 1.8
016/09/20
選擇權近月未平倉餘額
多方 變動 空方 變動 多空淨額 變動 P/C
外資 203,214 ▼-5,247 272,197 ▼-5,647 -68,983 ▲400
投信 2,440 0 2,461 ▼-35 -21 ▲35
自營商 271,266 ▲11,531 276,091 ▲25,034 -4,825 ▼-13,503
2016/09/20
期貨近月未平倉餘額
多方 變動 空方 變動 多空淨額 變動
外資 103,955 ▲4,456 26,634 ▲8,803 +77,321 ▼-4,347
投信 2,693 ▼-17 50,443 ▲647 -47,750 ▼-664
自營商 9,802 ▼-621 10,151 ▼-1,420 -349 ▲799
Acer_kewei wrote:
今天這樣的表現就對...(恕刪)
FED升息算是貨幣政策緊縮,由於QE3和QE4是逐步退場,因此這些年來很難說美國貨幣政策緊縮了幾次,但如果把整個QE結束算是一次緊縮,去年底有些僅為了宣示意味的升息算是第二次緊縮,今年如果再次升息可以當成第三次。
憑印象寫一下(沒時間就不查證了):
在預期QE退場期間,當時有所謂的脆弱五國(但印度後來換了央行總裁就風雲變色了),股匯市跌了不少,東協當時仍強;在QE正在退場期間,東協股匯市則轉弱。這兩段期間常有人預期再次發生東南亞金融風暴。
CRB指數在QE2結束或將結束時就見到高點,一直跌到最近,這也使得物價在近幾年呈現平穩(其實台灣的躉售和進口物價指數都跌了不少,CPI則是...漲了不易跌);美國應該是到最近CPI年增率才超過2%(這句較沒把握,但仍不查證)。
這段美國貨幣政策緊縮過程中,CRB或者TWD都約在今年一月時預期進入升息循環時見到相對低點。台股則在去年約4~5月間上萬點,但由於經濟展望和企業盈餘也約在這時轉弱,到了8~9月間台股跌到接近7200點後強彈至8800點,之後台灣降息,美國升息,併著總統大選再次跌到7700點。今年1月在「緊縮的幅度不大、緊縮的速度比預期還慢」,反而引發一陣反彈。
----
美國的貨幣政策緊縮,預期緊縮和真的緊縮、比預期還要慢的緊縮、比預期還要快的緊縮,都會用不同方式影響市場,但由於是第三次了,所以我認為「單就可能發生的這次來說,股市整體反應會很小」,而且,FED目前緊縮的速度很緩慢。
考慮FED過往說詞,貨幣寬鬆或緊縮考量的點在失業率、勞動參與率和通貨膨脹,失業率已經降到FED目標,通貨膨脹率可能會隨著CRB低基期而快速上升,我想對股市的影響,未來反而是在「比預期還要快的緊縮」下發生。
----
其實不是沒有利多,像是景氣已經轉好,企業盈餘也上升,大概可以說渡過這次約持續三季的壞景氣。當這與上一段的升息議題結合,也許會有些操作空間。如果每一元盈餘可以用更少市價買到,在台灣無風險利率下降下,我想仍然會有其基本盤(其實我是很想把台積電排除掉再算一次)。
如果要看再遠一點的利空,也許要考慮政府負債,但這對我來說還有些困難就是了。
----
操作選項:觀望,我還要觀望很久...。
以我做股票的經驗,我長年會去分析該檔股票法人、外資的進出心態,財報出來後他們的心態,某一些新產品出來後他們的心態,財報出來後毛利率好,營利率好,獲利好,約當現金高,負債少…他們接受的心態,我也會觀察在某個財報開出來後,外資、法人對於股價給予範圍,經過不斷不斷的推測,我發覺我漸漸可以和在該檔股票操作的外資心態同步,當我心態上和外資同步時,我的優勢就出來了,大家也是了解,外資資金大,需要演戲騙人來買單,自已才出的了貨,但我們小小散戶,沒有這麼大的部位,一旦發覺這個財報、消息自已覺得很不好,你出的速度一定是比外資快的,我觀察外資在該檔股票的進出,就算想賣,大概也是會花一兩個月進進出出的磨,當了解這個,你不旦出的比外資快,你也不會在出資想出時的一兩個月隨意買進。
回到大盤指數,外資群都是專業操盤手,他們一定有他們非得尊守風險管理不可,他們一定有績效的壓力,當你漸漸的了解外資的一些弱點後,你抓準時機就有機會打敗他們,不過我說過,指數比較難,因為組合的外資群實在太多,相較之下大型權值股外資群會比較少一些,我個人是沒有靠期貨或是指數型etf賺多少錢,我所有的錢都是靠股票賺來的,分析指數只是想看出一個"大方向"。
有以上的了解後,以後各位就不會有期望看到我寫,明天必跌100點或必漲200點這樣不負責的話。
有人可能會說,怎麼可能可以分析出某一檔股票法人、外資或散戶的心態,股票不是由不確定的人一起買賣的嗎?所以每天每天會買那一檔股票的人也許都是不同人,不同外資群。嗯~~~提出這個問題代表你很有見解,不過,試想,外資在怖局某一檔股票時,大概都是以月、季、年為單位,所以外資群可以分析出來沒有問題,那散戶咧?散戶不是這邊咬咬,那邊吃吃,買了這一檔,以後一輩子就不玩這一檔,其實這種人對股價走勢沒啥影響力的,在股票市場中,汰弱留強,這是一個不斷在做的,當某一檔股票汰弱留強後,代表只剩強者可以決定股價走勢,而那些人的行為,不知不覺得會一直一直重覆,當你一咬住該檔做主的人的心態,你應該就是無往不利,想大賠很難,想大賺很容易。不過有多少人願意花這樣的時間去研究一檔股票呢?每天看籌碼變化,看消息變化,看財報變化…等。我常說,如果你資金很小,你花在股票的時間絕對是不值得的,當你辛苦的把資金變大時,你花的時間就會愈來愈值得,當你有兩仟萬,抓住該檔股價的變動,就算整個漲幅沒有很大,只要波動夠大,你可以賺到比整年漲幅多很多倍的差價。我曾經操作過,從開始操作是19,一年後是21.x,一年整體是賺68%,其實真的很誇張。現在我是沒有在操作該檔,現在是休戰期,所以才在觀察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