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當年買第一間房屋(新北蛋黃區)當時在外商月薪雖然還不錯,但因不懂理財不懂買房,身上幾乎沒存款(勉強能擠出幾萬而已吧)最後方式是連頭期款都信貸,而且選30年長期房貸拉高還款年限,然後第一間房屋就這麼給他買下去了,後來繳貸款(房貸加上信貸)那幾年真的快被錢逼瘋,也因為經濟壓力太大,後來選擇辭職創業做生意,後來隨著生意漸漸有起色,不僅第一間房屋貸款改成15年,後續更買了第二間、第三間、第四間,從12坪小套房一路買到40坪預售成屋等等。
現在我正朝個人名下擁有10間房產的目標邁進,而當年第一間(就是讓我痛苦到快瘋的那間起家厝)從當年不到20萬買的,到現在周邊房價已經超過60萬,而當年那些反對的聲音,已經變成讚美的聲音,我並不以此為傲,因為我從不在乎別人看好或看壞,因為我辛苦我堅持,我問心無愧,我對我自己選擇的成敗負責,既然任何人都不可能為我們的選擇負責,那麼又何須在乎外界的聲音呢?
我的經驗並不勵志,也是不可取的,因為過程實在太痛苦太靠北了,或許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可是這段過程,讓我逼出了自己人生的極限,學會了理財(買房讓租客幫我繳房貸)投資(主要是美股)然後從一般普通上班族,變成可以靠租金過日子(雖然我的生意還在繼續,但已經算是可以退休了)我的文章只是想描述一個道理:順著你自己的心意去做吧,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
我不靠爸(也沒得靠)自出社會就靠自己,當年我也矇懞懂懂,不知怎麼買屋買車,但每個時期,我都順從自己內心的聲音,我想買車,我就買車(雖然我也知道買車是賠本生意,可是一台好車讓我更好談生意,而且更有自信)想買房,我就去買房,然後用自己的勞力跟努力去擁有它,實實在在、踏踏實實的去做,我的身邊有很多人都比我有背景、有依靠、有存款,但過了多年,他們之中有許多人都還在原地踏地,不敢說我比他們有成就,但至少我自認活的很精彩,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從來沒有為自己的選擇後悔過,一次都沒有(雖然被錢追著跑時也會幹譙幾句就是了)
我相信我的經驗並不是少數,這社會上很多人的發跡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奇蹟(我當年原本是要租屋的,根本沒想過能買房,也覺得自己能力不可能買房,可是後來莫名其妙我就買了第一間房子)然後因為強大的經濟壓力,促成了我去創業、去冒險,去嘗試失敗、去品嚐人情冷暖,但也去看到了,自己原本無法企及的人生風景,看到了自己的極限,人生有很多事,老天爺冥冥之中都有安排的。
樓主有存款200萬,已經很有本事了,很多人戶頭可能連20萬都沒有,不管你想買車、買房,順著你的心意去做吧,景氣好有人賠錢,景氣差有人賺錢,何時進場買屋才是好時機,每個人都有一套看法,重點是你得認識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最佳時機,則年年是好年,日日是好日。
人生很短暫,如果到老時,才發現年輕時這也沒做那也不敢,那真的太可惜了,不是嗎?
祝福樓主心想事成,能順利買到自己喜歡的房子,展開人生新的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