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bury175 wrote:
理論上中國人能夠出國坐郵輪的消費能力應該算中上水準以上
有時候看事情要多了解一些
遊輪是包吃包住的,也沒有定點長時間旅行,
靠岸後的行程很趕,台灣又對這些大陸旅客限制很多,是你的話,你會有肚子在外面吃東西嗎?
行程那麼趕,你可以有多少時間選購東西呢?
burbury175 wrote:
為了維護台灣的旅遊品質,小弟認為對中國遊客數量適當的管制是必要的,更不能一廂情願,來了中國客卻嚇跑了歐美日本客!
現在是過度的管制,完全逆轉了....
burbury175 wrote:
想當年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不也大張旗鼓,要海撈中國遊客的錢
真的有錢的,寧可出國,再說,香港迪士尼擺明就是要海撈,這也難怪被排斥,
連香港客都不想去了
burbury175 wrote:
我們更要這樣思考,唯有能夠吸引大量歐美日本客,才有可能吸引真正有消費能力及優質的中國客來台灣.若腦袋一味的只想著中國客,只是在台北街頭製造一堆中國來的盲流而已...
泰國的確吸引了很多歐美客啊......
吸引力是什麼呢?
台灣吸引日本客有三點
第一 認為台灣是日本淵源的一部分(台灣被日本統治過)
第二 台灣人對日本友善
第三 台灣物價低,但是東西的品質不錯,來台可以買東西回去
那台灣吸引歐美客的利基點在哪裡?
如果不嫌棄把我當朋友,請到msn聚首 arda.arda@msa.hinet.net
你得先提出那些是台灣封閉的事情來,看封閉是有道理還是沒道理再做批評。
不要媒體講就跟著講。媒體說要讓台積電過去,你贊成嗎? 你知道台積電的重要性嗎? 媒體說要取消40%投資大陸上限,那華碩甘脆整個過去算了,人家先給予其商業利益,鼓勵在大陸生根投資,恩威並施,最後變成大陸企業,何難之有? 台灣產業升級就白費了。最後企業重心在大陸的時候,時機成熟,人家叫你要雇用大陸人,交稅給大陸政府,把技術轉移出來,你整個投資都在大陸,能不照辦?
媒體說要讓金融過去,為什麼? 是去賺錢當然很好。但我們的企業不也是去賺錢嗎? 為什麼去賺了十幾年,反而是此消彼長?
沒人說不開放,但要看是什麼樣的開放。
人家會公平、公正的開放金融市場讓台灣賺錢嗎? 還是就像其他產業一樣,只給予某些銀行、公司利益,實則掏空台灣?
銀行過去的資本,都是台灣人的錢(存款),假如放款給大陸那邊的人,結果錢要不回來,政府能放著讓銀行倒嗎?是不是又要拿納稅人的錢買單? 假如放款有利可圖,為什麼大陸銀行不借款給這些人? 一些好賺的金融商品,大陸銀行為什麼要給你台灣財團賺?有沒有什麼意圖?也許肥了財團,但對台灣人民真的有好處?
某銀行已經去大陸設點,你以為它賺的是大陸人的錢嗎? 是啊,說是這樣說。但是卻是雇用廉價大陸call in部隊,打電話回來台灣賺台灣人的錢。不止搶台灣人的飯碗,還倒賺台灣人的錢,這樣的無良企業西進有何用?
開放有很多種開放,是好的開放還是壞的開放要弄清楚,不是開放就都是好的。
要開放也要看人家是不是善意、平等、互惠。
釣魚釣到麥香魚 wrote:
有時候看事情要多了解...(恕刪)
To 麥香魚兄
我想您講得好
台灣吸引日本人的特點都舉出來了
好
那台灣吸引大陸人特點呢??或是吸引歐美人的特點
大陸人:我目前想到的只有語言一樣,還有好奇心吧
如果,只是如果,我要出國遊玩...我為啥會選台灣
要看故宮??那我去紫禁城看更多呀...要看風景...大陸我想風景勝地多到爆..
要吃小吃...台灣有的大陸大部分也有...
我想這是要"長期"吸引陸客 所先要想的...
要比繁華..那我去香港上海就好了呀
海灘或是其他的..東南亞更多...那我為啥要花大錢到台灣??
樓上有人提到..台灣特色要自己創造出來
我舉哈爾濱的冰雪節為例子
其實我去過也還好
不過整個城市就有那個氣氛..非假日也看到一堆人似乎在觀光...
台灣其實可以有類似的東西弄成傳統加上整體規劃與周邊配合..
類似蜂炮花燈等等的..慢慢從基礎..如交通與基礎建設做起,配合包裝行銷與創新..我想是有機會的
問題是...都還沒做...就想要賺別人的錢..除了開放外...也提出點根本的東西會比較實在
不論是高階白領或是市井小民
其實對台灣最大的興趣 都不是在景觀或是服務
而是明星(就是影視歌星啦)
君不見翻開報導或是電視 到處都是台籍明星
陸籍人士最常問的是 你們住台北 一定很常看到明星喔~
我看家鄉的報導 也都已經有所謂的情境經濟
就是把拍片的地點塑造成情境式的融入
賣的就是這種身在其中的體驗行銷
當然若是能跟上述明星結合 舉辦行程或是xx會...等
那吸引力跟客單價都能同步提高
潛移默化中 台灣的美(無論人文/景觀/親切...)
在同文同種的背景下 自能創造一番局面
也是需要刻意去引導規劃的
想想, f4都能夠藉由戲劇吸引日本粉絲來台觀光了
更何況是蔡10...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