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成財務自由之後的生活點滴+心情點滴

jay12533 wrote:
我有個老師~退休整天...(恕刪)


算,
不需要工作一個月有五六萬,
稱的上財務自由。

shih3246 wrote:
目前雨下的好大,幸...(恕刪)


建議你使用慢速跑步,跑步時不必要求速度,也不必設定距離。

只須讓身體發熱,然後維持一定時間即可,建議是 40 分鐘,然後要每天去跑。

跑步的一個目的是減肥,最好是以吃少一點取代,而不是過度運動,我一般是中午不吃。

jeel54321 wrote:
建議你使用慢速跑步,跑步時不必要求速度,也不必設定距離。
只須讓身體發熱,然後維持一定時間即可,建議是 40 分鐘,然後要每天去跑。
跑步的一個目的是減肥,最好是以吃少一點取代,而不是過度運動,我一般是中午不吃。
...(恕刪)


謝謝你的建議,其實我跑很慢,我都是超慢跑,開始跑步主要是為了減脂,我的體重都在46.x~47.x 跑步可以強化肺活量,增強心肺功能,腿也會變得比較有力,所以我喜歡跑步。
恭喜喬遷,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討論串!
不過一談起財務自由,老問題隨著新樓又重新被提起。
一個是多少錢才能財務自由,一個是把工作跟財務自由綁在一起。

我自己的看法。
多少錢才能財務自由?這要問自己才準。
每個人家庭都不一樣,別人的數字永遠沒辦法適用自己。
這個問題我以前也問過,但永遠沒有一個適當的答案。

對於工作與財務自由的關係。
我相信不工作一定要先能財務自由,這是對自己與家人的責任。
但是財務自由後到決定不工作,中間是有很多變數的。
覺得累了,有志難申,落伍了,志趣改變.....

我覺得追求財務自由,不是為了不工作,只是可以不為生活工作。
因此,財務自由才能開啓種種不同的可能性。

新的可能,就是新工作。
更敢開啓新事業,新廠房,新理財,新社交圈,新生活模式...
這些都是財務自由帶來的。
只是每個人境遇不一様,有不同選擇吧了!

最遭的選擇,就是坐在財富上等死。
如果這樣,那不叫財務自由,而是被財富綁住。

獎獎化 wrote:
借版問一下........(恕刪)

hodson2013 wrote:
恭喜喬遷,這是一個...(恕刪)


感謝分享~~這種問題一直有人在問,我也不知如何回覆,每個人的財務自由所需的費用,開銷不同,單身和有家庭的經濟需求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也不能比較。

而且就算達成財務自由了,並非就得辭掉工作,喜歡工作和財務自由沒有關係,財務自由的優點是讓你可以不用為金錢煩惱,對金錢方面比較不會有壓力。
佑佑爸 wrote:
但我對量化交易沒有興趣,因為最後都是肥到券商,金礦理論:真正賺到錢的不是淘金客,而是提供淘金客工具的,所以沒有繼續研究下去。
人工智慧用在投資上的時代確實來臨,但重要的不是工具,而是Algorithm,沒有好的Algorithm,都是garbage in garbage out,如果有空,可以看一下交通大學網路公開課:李育杰老師 - 巨量資料分析 Analysis Of Big Data,對大數據分析會有基本的認識。(恕刪)

量化交易,我也不熟,所以不會從這個地方切入。
我一開始的想法,只是想讓我交易的反應速度變快,變半自動。
方法也不是量化交易。可能是簡單的 rule-based 語法,就像multichart 一樣,依照我的條列式規則去執行自動交易。

105年時,我開始進入期權交易,一開始就思考我應該採用程式交易或是手動交易。
探討的結果,我決定一開始從台指期月多單跟雙賣月結選擇權為主。因為是長單,沒必要搶交易速度,所以就不用程式交易。
當時也大概看了期貨商使用的工具,如multichart, 也發現期貨商是一個很好的行業,聚赌抽頭,一點都不像給人投資的地方,反而像遊戲平台,供人競技,特性還反而比較像遊戲軟體業。最後我也沒租multichart, 反而直接買了不少群益期的股票,當時一股不到$35 。現在群益期、元大期股價都不便宜,手上還是留了一部分群益期的股票,覺得這個是很好的行業。未來性還是很好。

至於量化交易的問題,一開始我是覺得我沒能力,離我太遠。
我還是問了一下學財務金融的兒子,他給我的意見是可行的,可以試看看,就算不採用,也值得了解一下。因為是現在大咖投資機構的投資主流。而且工具理論進步的速度很快。Python 或 R 已經提供了不少的套件可以使用。他説基本的線性回歸,就可以算是computer learning。就算你不懂其中的微積分跟隨機理論,你只要知道怎麼套用,還是可以拿來用。
他的說法,給了我去了解看看的動機,至於以後會不會用有沒有能力去使用,那就先了解再說了。

也許大家會認為期權交易太投機了。我的經驗,期權交易實在太有趣,太吸引人了,如果不是抱著要賺大錢的心態,小心去操作,風險其實是可控的,會怕風險,風險反而就會變小,甚至比定存股還小,定存股操作者反而容易忽略風險。但風險可控不表示就好賺,零合遊戲最終最好賺錢的還是期貨商。
期權我操作了老半天,其實也沒賺到什麼錢,倒是看懂了一些特性,還有看懂一些期權交易跟股市的連動。以前常聽說期權交易者會操縱權值股,我一直不太相信,但現在也不得不信,被修理得目瞪口呆就相信了。

選擇權交易,感覺大部分是程式交易單,價格連動跟平衡的速度實在很快,一點都不像人工單。如果選擇權交易,是以短波段或不留倉的方式進行,不套用程式交易,會越來越不可行,對手速度太快了。


沒想到開了續集

小弟剛入MC之門

也希望有天能財富自由.........
獎獎化 wrote:
借版問一下.....各位對所謂財務自由的目標設定大約是多少....
我個人已步入中年(還單身).....現在應該要認真思考一下了....(以前都亂亂買....隨便賠)
目前粗估被動收入設定應該要約百萬!???.......(恕刪)


財務自由的定義非常的簡單 , 那就是 「被動收入 約等於 幾倍的 日常支出」

或者可以說成是 退休後所得替代率是多少%

如果所得替代率 >200% 我個人覺得這樣才算做原先意義上的財務自由 (怎麼花都花不完,花不完的部分滾回本金,被動收入又變更多) <= 但這並不是真正的重點,大多數的人把財務自由的重點都只看到需要累積到多少錢

這裡面最重要的數值其實並不是「退休後所得」而是「退休後支出」,如果退休後一個月只需要花 1~2萬,其實很容易就能達到了,但是如果一個月須要10~20萬 那當然就很困難

再說一下,財務自由的真諦是 「心的自由」跟有多少錢其實不是最大的關係
公路車ing wrote:
財務自由的定義非常...(恕刪)

明天就要搭飛機回台了
今晚是最後一晚睡在瑞士
在外不便打字 我就不多說
只說結論
14天的瑞士之旅過程雖偶有驚喜趣味
但結束後依然是說不出的空虛
就跟我看冰與火之歌等影集一樣
看完就是看完了
並沒有獲得啥麼
消耗式的娛樂很難充實人生

我想人應該是要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與目標
吃喝玩樂一樣是說不出的空虛。
至於何謂更高層次的生活目標
我不知道

就這樣。先準備吃在瑞士的最後一道晚餐




xpotter wrote:
但結束後依然是說不出的空虛
我在書中看過一句諺語:在手拿槌子的木匠的眼中,所有東西都是釘子。

或許你該試著去做一下心理諮商?我總感覺你的空虛來源不是你做了什麼,還是沒做什麼,應該有更底層的原因。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7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