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之影 wrote:其實還有一個打算就是買長期公債等放水,放水債會先漲,再賣出轉股市。 現在搶進債券的很多人都這麼想的,但是以過往的經驗看應該會是恰恰相反的。升息末期會維持高利率一段時間,等經濟走弱才會降息、停止縮表。停止升息後會漲的是股票,等股票漲不動了才會降息漲債券。
投資人反應都很快啦,還有炒台灣電子股的熱錢,因為股票市場漲跌幅波動很大,所以股市在高點或台積電一有風吹草動,就趕快把股市資金撤回或匯出,轉向穩定收益且已跌深的債市或換成美元。現在股債及匯市有點反市場。明明市場投資人都知道聯準會還要再升息,最高可能到年利率6%,但債市殖利率已經先反應了。
升息到6%是貝萊德預測的,並不是聯準會公布的升息終點路徑。現在聯準會升到5%,昨天就已經有美國的地區銀行受不了,大幅虧損,昨天股價爆跌。台灣的銀行業更是因美國債券價格大跌,業績大幅下跌,銀行存股族股利大幅縮水,更要忍受銀行業增資的需求。如果美國聯準會堅持要打擊通貨膨脹,升息到6%而且持續更久的時間,那就看市場能夠忍受多久,最後會不會又有爆雷事件。台灣的股市現在平均本益比10倍,但這是前年因疫情,反而台灣的電子業及銀行業及海運業業績大好,今年明年就很難說了,風險變大。美國國債etf及美國高評級或投資級債券etf因為這2年已經跌了30%以上,相對低點,可以分散巨大波動風險又有息可收。
boshun wrote:在本樓討論這似乎有點...(恕刪) 看到大大仔細的分析與論述,真感到高興用不同角度相對比較債市優缺讓網友們有更多的思考空間咧!!========雖經歷過往幾次的升降息後所面臨的市場波動,但通膨...個人尚未年長到有此經驗有鑑於此,更是保守看待目前的局勢而在此期間,最有趣的是1.不乏眾多媒體/達人/YT 預期"即將降息的時間點"2.舉出歷史升息後降息的爆發性3.預測FED升息高點...etc.唯未見對通膨的預估分析 ? Why ?!或因都無此經驗吧!!?至於利率倒掛與經濟/股市的因果關係似乎也只局限於"歷史中的衰退前兆"原因/理由又為何呢?!?6%? 6.5 %? I don't think so ......或許"媒體"把FED主要功能/目標給模糊化了....
恬適生活 wrote:至於利率倒掛與經濟/股市的因果關係似乎也只局限於"歷史中的衰退前兆"原因/理由又為何呢?!? 利率倒掛的原因理由我已經寫得很清楚了,就看要不要相信而己。在升息末期,市場上會有部份資金,例如壽險、勞退基金,會購入長債以求長期穩定的利息。另一部份的資金,像對沖基金,也會購買長債,等待降息,獲取無風險的絕對報酬。這些的機購的金額都相當龐大,口袋很深,大概都是幾千億到幾兆美元的規模。而這些機購投入債市的理由和景氣好壞不一定有絕對的關係。如果用這來作為推測半年、一年內的景氣變化,是很容易失準的。要看通膨最直接的就是看 CPI 細項。過去 CPI 的下降主要是二手車的下降。接下來 3~6 月 能源、食品會因為原油、原物料下跌轉為負值。房租今年 2~3 月也會進入拐點。電動車過去的幾個月大打折扣,新車銷售也會轉為負值。以上幾項占了一半以上的占比。CPI 要再上漲是一點機會都沒有在升息與縮表的雙緊縮之下,通膨不可能可以超過一年,目前已經過了半年,再半年內就會降回 3%以下。大概 6月就會降到 4~5%以下,比現行利率還低。10 月以前就會降到 2~3% 左右的水準。這就是為什麼 眾多媒體/達人/YT 只談降息,何時降息的原因。或許小幅降息可能還有點機會,大幅降息只有景氣衰退才有可能,CPI 增速降到 2% 以下,大概會是明年下半年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