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 Wu wrote:
下面五張圖給沒去股東大會的股東參考, 果凍今天全圍著這五張回答問題, 要大家對他有信心, 轉型成功, 股價一定不會委屈.
我研究了一個多小時, 仔細看了這五張簡報, 的確需要時間發酵才能看到成果, 提質增效降本減存就是答案, 但是都是在工廠段, 提升工廠競爭力, 五年後也許是全世界最強的工廠, 但是還是在工廠, 不是轉型.
仔細看了一下這些圖片,好似在學時看的投影片一樣
現在鴻海在這些圖片上的應用有哪些成果了?
鴻海現在是物聯網的領頭羊還是追隨者?
還是郭董只是在打高空? 拿些投影片講一些理論,最後還是要靠組裝IPHONE賺組裝血汗錢?
據說昆山廠員工遽減是沒訂單、裁員,不是機器人取代了少掉的人力
被動元件缺料 郭台銘:鴻海大數據分析早知道.....哈哈哈
比誰都早知道,為何沒看到他有任何行動來提早簽契約低價吃貨鞏固料源?
從過往的郭董發言紀錄來看,郭董總是說的比做的還多,
不要有太大的期待比較不會受傷害
======================================================
郭董有點強!Pepper 一分鐘賣完一千台,鴻海機器人大軍來勢洶洶
Posted on 2015/06/22 鄒家彥
這週末的科技大事,當屬鴻海與日本軟體銀行、中國阿里巴巴共同推出人形機器人 Pepper 了。
讓台灣、日本和中國 14 多億人都驚呆了的是,目前推出的 1,000 位 Pepper,在 20 日首度網上開賣時,就在 一分鐘內全 部 售 罄 ——Pepper 並不貴,只要台幣約 56,000 就能帶回家,只是現在已經賣光啦。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領軍寫下的這個機器人大軍成績,令人咋舌。
由於勞動力成本攀升,鴻海在十年前投入自動化機器人研發生產, 2011 年郭台銘發下豪語: 三年內打造 100 萬機器人大軍 ;今年五月也喊出未來三年將由機器自動化取代人工,比例目標 7 成——事實上,目前富士康昆山廠區工人已經從 2013 年的 11 萬人,銳減到現在 5 萬多人,其他 6 萬人力的工作,已經通通交給機器人去打理。
對照一下郭董的誓言,他說 2018 年要讓機器人取代人工達 7 成,現在才 2015 年 6 月,昆山工廠的機器人上工率已達五成。這速度,嗯嗯嗯(握拳)。
—
根據《蘋果日報》五月所做的 整理報導 ,郭董的鴻海機器人大軍練兵進度如下:
2011 年:2012 年目標日產千台機器人,生產出總量 30 萬的機器人大軍,3 年內打造 100 萬機器人大軍。
2014 年 6 月:
* 傳鴻海首度導入自家機器人 FOXBOT 為蘋果生產 iPhone 6。
* 郭台銘將機器人納入「11 屏、3 網、2 雲」中的第 10 屏。
2014 年 9 月:郭台銘表示,富士康正在開發下一代機械手臂,研發機器人應該在明後年有突破。
2015 年 1 月:鴻海機械人生產中心山西晉城廠,已成為中國最大機械人製造基地,拋光打磨機器人每年產量超過萬台。
2015 年 2 月:
* 郭台銘喊話未來 3 年由機器自動化取代人工,比例目標 7 成。
* 為日本軟銀代工製造的 Pepper 機器人預購掀熱潮。
2015 年 5 月:富士康邀請媒體參觀自動化成果,其廠區工人已經從 2013 年的 11 萬人,銳減到現在不足 6 萬人。
==============================================
被動元件缺料 郭台銘:鴻海大數據分析早知道
2018/06/22 14:20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2018年6月22日電)鴻海 (2317) 董事長郭台銘表示,被動元件缺料,鴻海集團透過分析大數據資料早先掌握到,但是不能對外張揚。
鴻海今天上午舉行股東會,會議不到11時順利結束。會後郭台銘繼續接受現場股東提問。
有投資機構代表提問資訊揭露議題,郭台銘指出,集團按照法令規定揭露訊息,鴻海集團在全球高科技資訊電子產品研發製造,占有很大比例,例如鴻海製造全球前3大遊戲機。但是部分訊息牽涉到客戶和供貨大數據機密,不能隨便揭露。
他以國巨被動元件缺料為例指出,鴻海比誰都先知道缺料,可是不能對外張揚,集團內部有大數據資料計算,日系大廠轉向布局汽車電子,預先知道中低階被動元件缺料現象出現。
談到工業人工智慧(AI)創值架構,郭台銘表示,鴻海集團擁有實體製造場域平台,以及製造核心經驗與技術,是工業人工智慧推動的必要關鍵。工業互聯網與工業人工智慧技術突破,包括工業大數據、雲端智慧、資料安全管控、區塊鏈金融、智慧製造、智慧供應鏈等。
想想90歲阿公為什麼在100多塊大買鴻海,而不是前年7字頭買進?
不就是因為識物不清,受到媒體鼓吹風向和股市上漲情緒影響而"衝動投資"嗎?
衝動投資從來就是投資大忌,套在山頂也不奇怪不是?
一檔股票人見人嫌的時候,我覺得才最適合細細探索投資價值
就像大家一直很介意鴻海把蘋果供應鏈如鄭州富泰華(idpbg L10)等公司劃入工業富聯
但實際上最賺錢的蘋果單位是持股工業富聯9.23%的法人股東深圳鴻富錦(idpbg L5)
前面超亞人大提出的觀點沒有錯
鴻海內部確實有很多賠錢賠到爆的公司
如重慶富渝勝(pcebg)因客戶惠普業績衰退全年EPS負125.8元
但更不少是默默賺錢的隱形冠軍
深圳鴻富錦一年可賺回九十億台幣稅後,單一公司EPS達到6.8元
劃入FII的鄭州富泰華不過十億稅後,單一公司EPS1.55元
更不提鴻佰之類後起之秀,一年可賺回廿億稅後。單一公司EPS達到28.6元
只看到壞的,沒看到好的....那就真的淪為瞎子摸象看不清全面
鴻海雖是傳統製造業掙扎轉型遲未有成
但不代表製造業就沒未來,就一定全盤皆墨。
如英業達前幾年業績下滑,股價慘摔至票面
但搭上雲端熱潮業績翻揚,客戶DELL拉貨爆增股價同步翻漲200%
就像郭台銘自己講過的一句話 : 策略就是方向+時機+程度
努力的方向對了,扎根深了...我們最後需要的就是等待時機而已
投資之道,亦復如此。
justinjwlin wrote:
據說昆山廠員工遽減是沒訂單、裁員,不是機器人取代了少掉的人力
被動元件缺料 郭台銘:鴻海大數據分析早知道.....哈哈哈
比誰都早知道,為何沒看到他有任何行動來提早簽契約低價吃貨鞏固料源?...(恕刪)
鴻海之難懂在這裡也可以體現出來
鴻海在崑山設有富士康工業/富士康電腦/富士康精密/富昱能源/安泰車電/宏業精密/富聯網/康淮電/富翔精密/富聖光電/優爾優陽/鴻兆達技術/鴻准模具/騰翼新能源等多家子公司
所謂昆山廠員工遽減,究竟是哪一個事業群子公司業績遭逢變故?
細節恐難為外界知悉,更不用說消息多重傳播下更難實證真偽
至於被動元件問題,我也不知郭董所言真假
但確實童子賢御駕親征murata的時候,鴻海沒有任何反應。
新機種 RFQ重新議價時,才能由品牌廠負責吸收價差,並對舊機種稍作補償.
=====
(新聞)
面對零組件 MLCC 漲價,仁寶用三招方式因應,包含集團化採購,與供應商簽長約,另外少部分不願補貼價格客戶,第 3 季起將僅交貨 6 成,以反映成本漲價壓力
零組件漲價是否影響第 2 季毛利表現,陳瑞聰並未正面回應
被動元件等零組件大漲,衝擊代工廠獲利,仁寶總經理陳瑞聰今(22)日表示,第2季持續與客戶溝通,2018第3季將強力執行價格調整,以反映零組件大漲的成本,開啟代工廠漲價第一槍。不過,英業達表示,該公司目前沒有調漲代工價格,廣達、緯創與和碩則不評論。
現在被動元件要去現貨市場調貨,如果客戶願意補貼上漲的價格,仁寶就會去現貨市場拿貨。目前被動元件的現貨市場價格高的嚇人,尤其是出貨給智易網通產品的價格,是以10倍的速度在飆漲。
英業達董事長卓桐華之前表示,目前很難漲客戶的錢,全球PC代工廠就這麼幾家,市場相當透明,你若是漲價,訂單可能就轉到別人手中,代工廠本身要做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