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陞收購條件成就後會延後交割,確實出人意外。不過,如果懷疑論者所稱 "日商一開始就打算惡意違約" 的劇本屬實,那日商何不一開始就拉高收購比例,降低成就門檻,讓散戶在沒有疑慮下更積極應賣,股價必然拉高到接近128元,使惡意違約後的放空獲利更高。既懷疑論者無法自圓其說,可見日商一開始就打算惡意違約的可能性不高。
亦有懷疑論者認為收購案乃公司派與日商聯手坑殺散戶,若此觀點屬實,那招開臨時股東會及除權息日期的設定似乎皆不當,因為這兩件事件一個造成融券暫停,一個甚至強制融券回補,結果都可能減弱殺盤力道,縮小惡意違約的獲利空間。由此可證,公司派並未與日商聯手。
懷疑論者另一套劇本是認為日商一開始就計算好,不打算讓收購條件成就。但從結果觀之,最後應賣張數遠超越成就條件,且扣除無法參與收購之股權後,不論散戶與大戶均高比例參與收購(日商顯然並未與大戶聯手)。懷疑論者的推論顯然與事實相去甚遠。
百尺竿頭的負責人樫埜由昭是東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又赴美攻讀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皆屬S級名校),由其過去經歷觀之,我認為他應該不是真正的金主,似乎是有金主或私募基金借重其專業來處理各種企業重整或整併。懷疑論者因為一些企業在樫埜由昭接手後隨即倒閉或破產,即認為百尺竿頭對樂陞收購案帶有惡意,在未討論這些企業被接手前的狀況,即懷疑此類企業可能被其掏空,似乎過於速斷。從樫埜由昭的學經歷,我反而認為樂陞收購案,可能是他欲將樂陞重新包裝或整併後,再高價賣出,這也是國外私募基金經常的手法。
懷疑論者經常就結果推論,但卻忘了回顧收購案的完整脈絡,所以常會有前述 "看似有理卻漏洞百出" 的陰謀論。最後舉一個例子。許多人質疑收購價格128元過高,但回溯收購案提出申請時,樂陞股價非如現在低迷,以現在的84元來批評當初定價128元過高,顯然是以今是批昨非... 如果改天樂陞股價超過128元,是不是又要稱讚日商的神機妙算?
小弟我當然不知道日商延後交割的真實原因,也不知道收購樂陞背後的真正盤算,甚至對於日商最後是否會依約交割無絕對把握。此次收購案確實仍有一些難以讓人信服的疑點,但我認為瞞天的臆測亦不足採。下週結果即將揭曉,大家就拭目以待!
這一系列的討論,讓小弟學習到許多知識,再次向版上各位強者致謝。
關閉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