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我現在買的是複合債,算是穩定配息,六檔債卷,只有一檔投資級的會配到本金一點,其他都沒配到本金(我看資料是說沒配本金)
攤平是八月時看新興市場的債卷已經跌的差不多,買入100美元後就續跌,感覺跳水一樣,今年初感覺新興市場怪怪的就沒再續扣,基本上還沒開始攤平
我其實很久沒看新聞,最近才知道新興市場有點嚴重
目前投資的債卷基金沒贖回,只能慢慢領錢,還好我不敢投資太高風險的,目前帳面負7%,扣掉價差賺的跟領利息總共賠300美元左右,算是還好的
看南非幣的債基負17%之類,我算是很保守的了
fostery wrote:
攤平操作任何金融商品...(恕刪)

sicin wrote:
問題是台幣換成美元...(恕刪)



所以長期投資的資金不能是關係到生活開銷的資金
最好是完全不會用到的閒錢
投資才不會有壓力,有壓力就會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
我是認同銀行類股優於電信及其他內需類股。

******[工商]
美國總統川普再放話後續還有2,670億美元商品準備上膛,完全符合高盛私人財富管理投資策略組亞洲區聯席主管王勝祖「貿易戰兩年內難善了」看法,外資圈對貿易戰中「還能有什麼投資標的?」現不只把注意力放在電信與內需等防禦族群,反而更努力尋寶,面對長期抗戰。

花旗環球證券指出,下半年投資將持續以銀行股優於壽險股,理由有三:貸款成長、淨利差擴張、貸款損失轉佳,尤其玉山金在財富管理商品帶動下,推高手續費成長,因而更獲青睞。

由於台灣的銀行股向來以本地為最主要業務重心,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較輕,因此,花旗環球的看法一出,法人圈馬上聯想到可作為貿易戰避險標的,國際資金7日買超玉山金19,959張,高居個股買超排行之首。花旗環球同時看好中信金,對國泰金、富邦金採「中立」投資評等。

另外,從台股7日下跌時的經驗可以看出,當漲價概念股殺聲隆隆,牽動台股各族群時,權王台積電、股王大立光穩若泰山,雙雙收漲,國際資金當天更分別買超1.1萬與71張。法人解讀,蘋果新機發表會近在眼前仍具高度吸引力,且布局蘋果供應鏈採取優先挑選最受惠龍頭股策略。

外資圈對蘋果供應鏈各有偏好,但看多共識集中在台積電與大立光身上,包括:摩根大通、德意志、大和資本、瑞信等,全部都對雙龍頭投下贊成票,不僅著眼權王與股王市占分額高,更有技術領先的護城河優勢,因此,在蘋果發表會來臨之前,國際資金押寶買盤都可望延續下去,依靠短線話題的高度熱門性,抵禦貿易戰不確定因素。

財訊 / 誰在大賣台新金、永豐金?

2018-09-10
作者: 廖君雅


8月22日,台新金在除權息前1天,股價更創4年新高,若觀察其籌碼動向,近1個月來,合庫證、華南永昌證2大券商賣超台新金13萬張,占成交比重將近2成;無獨有偶,8月中旬除權息的永豐金,也被這2家券商大幅賣超近9萬張,占成交比重約15%,2檔成交金額合計約29億元。

由於這2家券商正好是寶佳資產投資金融股的主要券商,不免讓人聯想背後出手的就是寶佳少東林家宏。寶佳資本額高達200億元,銀彈豐沛;加上寶佳林家父子已網羅金融圈和財務高手投效麾下,包括合庫票券前董座唐楚烈、萬泰銀行前財務長吳素秋等人。

今年6月,寶佳挑戰台新金董事改選失利,唐楚烈立即表態會長期持有,3年後捲土重來;近期寶佳更多次對永豐金董事會提出建言,因此即使是賣超,公司派也繃緊神經。由於台新金、永豐金都已填權息,即使趁高短線調節賺差價,寶佳仍坐穩台新金最大單一股東,持股永豐金也超過9%,可領逾億元股利。
本來持有台新,開發也因除息後還漲,也考量會不會大股東會想落袋嗎?說實在2點大别樓的提醒也讓我真的有點疑問?也因這2檔賺不少,所以賣在除息後相對高點,現在傷腦腦的是幾時要接回來?這就是做價差的麻煩……
這陣子金融股算非常堅挺,但電子股連續破底,我想到的是會不會跌勢蔓延到金融股來?這是我當初清倉的最大憂慮.

fostery wrote:
這陣子金融股算非常...(恕刪)


電子股受貿易戰影響較大,若iPhone轉地生產,2/3年再來看電子組裝廠個股就好。零配件及其他小東西轉地生產較容易。

市場資金仍在,看那個市場適合停留。
第一金稅後1.05,怎麼今年大家獲利都成長結果第一金感覺還倒退。
殘暴小豬仔 wrote:
第一金稅後1.05,...(恕刪)


基期的問題…
去年差的,今年變好的機會就大,年增率可以成長。
不然股票永遠穩穩的,要怎麽炒作?
殘暴小豬仔 wrote:
第一金稅後1.05...(恕刪)


我不相信「慶富案」是唯壹,內部整理需要時間;第壹金人才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