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時間架構,轉錄包寧傑帶狀操作法書中第三章:
投資人對於時間架構的解釋或許截然不同,但還是依照短期、中期與長期的分類來組織投資工作。不論時間架構的實際內涵如何變化,根本概念還是相同。
時間架構的可能組合:
長期 中期 短期
年 季 週
季 月 週
月 週 日
週 日 小時
天 小時 10分鐘
小時 10分鐘 跳動檔
(1)長期,指你進行背景分析所考慮的時間架構。代表一種大環境,在這種環境下決定投資計畫的整體展望與基本方向。如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相關數據、資金流動、證券價值評估資料…等屬於重要考量因素。較近期如股價的200天移動均線發展方向與殖利率曲線斜率。
(2)中期,指證券分析所考慮的時間架構。也是選股策略與類股輪動所採用的時間架構。
(3)短期,指實際執行交易所考慮的時間架構。如短期技術指標、價格型態、價格波動率的變動…等決定進場時所考慮的訊號。

對於投資人來說重點為釐清每種時間架構的工作範圍。交易部位建立後,焦點應移回中期時間架構的相關工具上,這也是管理交易部位應使用的工具,唯有當中期工具與指標顯示你應該結束交易部位---獲利了結或認賠出場時才重新啟用短期工具來執行既定決策。
時間架構與工作間的組合搭配常模糊不清,使得投資更顯得困難。這會造成決策程序的困擾,清明的思緒也會受到遮蔽。最關鍵的決策時刻,我們總會受到最強烈的誘惑,慫恿放棄紀律規範,採用一些不該運用的工具。

資料來源http://speculaterclub.pixnet.net/blog/post/12546211
文章關鍵字
靠出口為生的台灣經濟

要怎麼去估算時間長短?
68財帛 wrote:
靠出口為生的台灣經濟...(恕刪)

可能只能靠判斷「存貨週轉率」&假交易之類的吧(母賣子→還是子賣母)
嘿嘿
68財帛 wrote:
靠出口為生的台灣經濟...(恕刪)


蘇茉爾 wrote:

可能只能靠判斷「存...(恕刪)


可以參考景氣循環週期,央行就有資料
至於如何評估,請從總體經濟著手
絕對不是單靠存貨週轉率或假交易
那僅為分析個別公司風險
而非大環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