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29日報導,惠譽(Fitch Ratings)中國金融機構研究部門主管Charlene Chu指出,去年大陸銀行業暨其他金融機構放款GDP佔比達到198%、遠高於4年前的125%。她說,大陸銀行業資產擴充速度相當於美國銀行業5年的總和。大陸官方資料顯示,截至2012年為止的4年期間銀行業資產增加71兆元(人民幣,下同)。Chu 4月23日指出,大陸銀行業今年資產可能增加20兆元。
Sanford C. Bernstein & Co.分析師Michael Werner 1月指出,中國大陸去年的社會融資金額僅有29%是轉化成為經濟成長、比例創歷史新低。官方數據顯示,今年第1季中國大陸銀行業放款金額達2.8兆元人民幣、年增12%。美國財政部前中國事務資深協調官、現任TCW Group Inc.亞洲分析師David Loevinger年初指出,如果大陸試圖透過舉債、無效率投資等手段來支撐經濟成長率,那會像是棉花糖一樣、高興一下就消失無蹤。
惠譽上個月將中國大陸長期本幣債信由「AA-」降至「A+」。這是自1999年來大陸債信首度被國際主要信評機構調降。
「Extreme Money - Masters of the Universe and the Cult of Risk」一書作者Satyajit Das曾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專文指出,中國大陸現在需要6-8美元的信用才能創造出1美元的成長率,遠高於15-20年前的1-2美元。
goblinlord wrote:西方以市場經濟的財務標準來衡量中國, 會有盲點, 很多中國的國企與央企, 淨值早已經是負數, 依西方標準是無法取得銀行融資, 一定會倒閉, 但是在中國不同, 銀行還是樂於借錢給這些企業, 因為國家考慮的重點在勞工就業, 中國是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的混合體, 不能以西方觀點來論斷, 當然中國也不是沒有問題, 而且問題很大, 只是中國企業要何時倒閉, 如何清算, 是由中國政府決定, 而不是由市場決定的, 西方沒有國營企業, 所以他們一直搞不懂這個眉角, 依蘇聯解體的經驗, 中國的企業不會倒, 因為所有問題都由國家承受, 最後是國家倒了.
這些信評機構自己的評...(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