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前當工讀生開的薪轉帳戶,到步入社會正式工作的薪轉帳戶,目前共有6個帳戶,分別是郵局、兆豐、彰銀、元大、國泰、玉山,目前新工作是用玉山,那麼多家真的有在使用的卻沒幾家,這樣是不是太多帳戶了?補充一下,彰銀有扣基金、自動扣繳、信用卡,元大是開股票戶(結果都沒買股票...)其他幾乎沒在用,這些沒使用的帳戶又該如何整合規劃讓它的功能發揮呢?
建議將資產(所有帳戶的集合)以種類來分成:現金、投資、負債及資產四類以便於管理。1.短期現金通常會將現金的部份依期限分成長期及短期。其中短期內有可能使用到的現金就會歸類到現金這一分類,而長期的現金則會歸類到投資這一類。這樣分類的好處是會強迫個人在手頭握有現金時就要去思考現金的短中長期計劃。通常短期現金這一類裡至少會包含三個帳戶:[薪資]、[緊急預備金]及[隨身的現金]。其中緊預備金至少會準備6-12個月的生活費以備不時之需。而且由於緊急預備金平常是不會動用的,所以多會將它放在定存,長久下來也會有一筆額外的收入。2.長期投資長期的現金部份就會放在投資這一類。但投資這一類不只有包含長期現金,還包括股票及基金等帳戶,這些帳戶裡面的資產會是證券,而不是現金。長期投資帳戶最大的特色就是希望資產能隨著時間而合理增值3.負債將負債歸為一類可以讓您清礎的知道自己的負債情形。通常一般人最大筆的負債會是房貸及車貸,另外信用卡也是屬於負債。這三類剛好就是一般人常有的短中長期負債。由於短期負債會直接影響到現金流,也就是說很容易讓個人的現金流出現問題,所以也可以將像是信用卡這一類的短債直接分類到短期現金中一起監控,以免花費過度造成要繳信用卡款時不夠。4.非現金資產有房貸當然就會有房屋這個可能是個人一輩子所擁有的最大資產。這一類資產在會計上就稱為固定資產。固定資產也可視為一個帳戶,初始值的部份通當就設為房貸的總值,這樣設的好處是不會讓個人的總資產出現過度的膨帳而有目前很富有的假像。一般人的房子通常是用來自住的,太高的資產價值是沒有多大意義的,除非擁有兩棟以上的房子,第二棟房子就可以以比較接近市價的價值來評估。22K新世代 wrote:從以前當工讀生開的薪...(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