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偶然的機會,遇到朋友談到 國際保單
不過是醫療險,對於保單內容的保障與費用,都勝於台灣的保單太多。
當然,這些發行壽險公司,都是國際上大的公司,例如保誠,AXA..
但這保誠,不是保誠台灣分公司的那個保誠,而是英國或歐洲保誠公司所發行的保單
AXA也是一樣的狀況
上週,遇到不同的朋友,談到美元儲蓄險。他跟我說,他很久沒買台灣發行的金融商品了。
因為獲利跟台灣的普遍看到的儲蓄險,%數差很大!!
類似的商品,國外當地銀行所發行的,獲利%數差太多 (我指的是保本商品,跟操作績效無關)
他還提到,台灣所看到的保單,問了一圈,都是那個%數,但海外銀行的所發行的,完全是不同的級數。
但缺點是,得到境外簽約,通常是香港 ?
有人了解這類保單的合法性,與風險嗎?
以及,在台灣是否可以買到?
                                        
                但是如果遇到合約上有認知上的出入或是糾紛,得自己去處理,或者透過經紀公司。
然後整個保單都是英文,這個比較麻煩。
他提到說,台灣壽險業很封閉。
所以對消費整來說,沒得選,怎麼選是這樣%的保單。有點壟斷的意味。
其實他的說法,跟綠角的觀點很相似。
台灣買基金,的手續費太高了,以及計算方式是以佣金計算(1.5%),不是手續費(固定費用)。
所以綠角只透過海外銀行買基金。
在台灣,不論去你哪間銀行問,買基金,全都是佣金計算
但這行之有年的計算方式,在國外卻普遍不是這樣。
只是台灣民眾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