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阿里巴巴創始者的十八羅漢之一
蔡崇信對阿里巴巴的蛻變起的決定作用
馬雲最感謝的四個人
蔡崇信(Joseph Tsai)身世詳細介紹——馬雲最感謝的人
這位低調的台灣男人,是馬雲最重要的合夥人。
沒有他,阿里巴巴恐怕撐不過電子商務泡沫;
沒有他,阿里巴巴就拿不到軟銀資金、吃不下雅虎中國。
他讓台灣中信辜家和富邦蔡家願意掏錢投資
馬雲說:我最感謝的人是他!
出身台灣名門父子道路迥異
蔡崇信英文名Joseph,朋友都叫他「Joe蔡」。他中等身材,外表斯文,戴著一副黑框眼鏡。
他難得公開露面,就算出席正式場合也時常站在馬雲後面,鎂光燈多半不會注意到他,這也是低調的他最希望的結果。
但無論他再低調,以阿里巴巴如今對中國甚至全世界消費市場的影響力
蔡崇信都是外界難以忽視的重要人物。
蔡崇信出身台灣法律世家。他的父親蔡中曾、祖父蔡六乘,是以國際法律事務見長的「常在法律事務所」創辦人,祖父曾為杜月笙做法律咨詢,父親則是台灣取得耶魯大學法學博士的第一人,還擔任耶魯大學的校董,他不僅承接法律業務,大型投資案、財務規劃等也都是主要業務。蔡崇信從小就跟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法律、財務等事務的處理能力,13歲就赴美留學,同樣拿到耶魯法學博士學位。
但接下來人生的路,父子倆就完全不一樣了。「蔡爸爸」個性開朗活躍,還是橋牌好手,很多新事物一學就上手,把律師樓經營得有聲有色。
蔡崇信則和父親的個性大不相同,他謹慎嚴謹,不多話,但事情一旦決定,絕對是破釜沉舟使命必達——這從他後來辭職去阿里巴巴領500元月薪就可以看出。
從耶魯畢業后,蔡崇信先後涉足稅務法律業務、收購投資管理公司,1995年進入瑞典工業控股公司InvesterAB工作,負責亞洲私募基金投資業務。
深為馬雲打動甘拿五百月薪
1999年3月10日推出的阿里巴巴英文網站,一度得到《福布斯》《新聞周刊》等國際權威媒體的報道。當年5月,蔡崇信從香港飛到杭州,代表公司到中國內地(尤其是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尋找投資項目。很自然的,他見到了馬雲。
那次,馬雲主要向蔡崇信談了自己「芝麻開門」的夢想,談自己要做全球最佳B2B,要做80年企業的遠大理想。之後,蔡崇信參觀阿里巴巴公司時,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裡頭黑壓壓坐著20多個人,地上滿是床單,一群「瘋子」在那裡喊叫著、歡笑著,仿佛一個吃大鍋飯的大家庭。
幾次接觸下來,蔡崇信「愛」上了阿里巴巴。「(馬雲)這傢伙有能力將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是個偉大的領袖,真的有能力做成一番事業。我要要不也加入這個冒險之旅的團隊呢?」
35歲的他向馬雲毛遂自薦願意辭職跟隨,而且還帶著太太同行,以示決心。
當時的阿里巴巴前途茫茫,馬雲只付得起人民幣500元月薪,哪請得起「年薪300萬港幣」的蔡崇信?就連一向開朗民主、尊重孩子自由發展的蔡中曾也搖頭。但蔡崇信心意已決。他脫下名牌西服,捲起袖子成為阿里巴巴「十八羅漢」之一。
在杭州濕熱的夏夜裡,蔡崇信拿著一塊小白板,揮汗如雨地向員工們講述何為「股份」、「股東權益」,接著又幫「十八羅漢」擬出十八份完全符合國際慣例的股份合同,從這一刻開始,阿里巴巴這家「公司」,才有了最粗略的雛形。如果沒有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會是一個家族企業,會一直以「感情」、「理想」和「義氣」去維持團隊。
歷經三次籌資成就阿里奇跡
緊接而來的最大難關就是「錢」。
在蔡崇信的操盤下,阿里巴巴一共經歷了3次重要增資。
第一次是2000年,也是難度最高的一次。
當時,蔡馬二人前往日本軟銀在東京的辦公室與孫正義談判。投資銀行出身的蔡崇信,深諳談判出價之道,即使兩人明知當時的阿里巴巴體質羸弱,根本沒有多少談判籌碼,但一坐上談判桌,馬雲即發揮獨有的個人魅力,大談阿里巴巴美麗前景,一旁的蔡崇信雖然不多話,卻在關鍵時刻,對孫正義前兩次的出價勇敢說 「不」。
最後兩人「完美搭配」,讓孫正義點頭答應拿出2000萬美元,阿里巴巴也憑此躲過了互聯網泡沫破滅帶來的滅頂之災。
2004年和2005年,蔡崇信再度替阿里巴巴籌資8200萬美元,併合並雅虎中國,這兩次重要的翻身,不僅讓阿里巴巴有充足的資源建構淘寶網,也因合併雅虎中國,坐穩今天中國第一大電子商務的寶座。
其中,蔡崇信2004年四處奔走找錢,第一個想到的地方就是他從小長大的台灣。經他牽線,中信辜家、富邦蔡家等好幾家台灣企業家族,都私人掏錢參與增資。
一動一靜最佳拍檔
一位投資銀行人士分析,一路走來,蔡崇信操盤的最大難度,就是以馬云為首的經營團隊「根本沒有錢」,這群人手中唯一有的就是「看對市場,卡對位置」。蔡崇信的操盤難就難在如何引進資金,又不能經營權旁落,還能一步步把阿里巴巴推上電商巔峰。這其中,馬雲和蔡崇信天衣無縫的搭配,是制勝關鍵。難怪馬雲要說,這輩子他要感謝四個人,前二位是讓阿里巴巴引進資金和資源的孫正義和楊致遠,一位是他一直崇拜的武俠小說作家金庸,最後一位,就是蔡崇信。
蔡崇信和馬雲都是1964年出生,除此之外,兩人從家世、學歷到個性,幾乎沒有一樣相同,甚至是南轅北轍。馬雲開朗活躍,擅長演講,有獨特的個人魅力;而蔡崇信安靜低調不多言,人很隨和。兩人一動一靜,一外一內,卻是成就今日阿里巴巴龐大帝國的最佳拍檔。
不過,多位了解阿里巴巴股權結構的人士直指,馬雲的持股其實是一個「stockpool」(股權集中處),因為當時包括馬雲在內,總共有「十八羅漢」 一起創辦阿里巴巴,據聞這些創始人的持股,現在都掛在「馬雲」底下,才有7.43%之多;但如果要論真正的個人持股,「蔡崇信的持股應該超過馬雲!」
態度坦誠彼此分享
Q:現在你與馬雲如何一起工作?
A:馬雲在杭州工作,而我在香港。我們從未在一個地方一起工作過,但我們每天都會通電話。這些年來,我覺得真正行之有效的一點,就是我們能夠彼此分享的坦誠態度。我可以批評他,他可以批評我,當然我們知道我們不會傷害彼此的感情。這點至關重要。我記得有時當我需要與他在電話中據理力爭時,爭吵的激烈程度達到掛他電話的地步。他對我也是一樣。但是我們都知道這麼做是出於保護公司的利益。
之所以我與馬雲合作得很好,是因為對於任何東西而言馬雲都沒有據為己有的感覺。換言之,他很願意承認自己的弱點,他說道:「嘿,這個我不在行。」很多強勢企業家——我肯定馬雲作為企業家也是強勢的那種——都會說,「我擅長一切。行銷,我在行。編碼?我也擅長。」
------------------------------
時代不同了
未來會有更多中國企業像馬雲和蔡崇信這樣的結合
就在當下
現在進行時
這就是時代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