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護農民,是要提升農業技術與補助災害損失,不是任由農地炒高來出售.....

看到有棟樓,因為農地不能給非農民買賣。有人非常恐慌,生氣...
也有不少的"農民" 或 "農家弟子" 來上網訴苦,說政府斷農民的後路..
還有,居然還有南投農會的幹事...也出來反對...(看來是套很深了..)

我出來在台東鄉下,家裏務農(種各種果樹)...芒果 釋家 最多。
農地,是農民的生財工具,也是成本。 農民最怕天氣無常。在台東的
芒果,在6-8月採收。但一但颱風來了,農民的心血就一大半泡湯。
常幾年是血本無歸 。

各位在市場買到的愛文芒果,一斥30-50元不等,在大盤的收購價大約是12-16元以下
常常是更低。 很多農作物,都是層層被剝削,農民真正拿的有限
如果政府要幫忙民,是輔導農業技術與升級,颱風災害的捕助,限定金額很低利率給農民,
農產回價格的穩定等等。

朋友老家在美農種稻,附近農地喊到一分300萬以上...各位知道,一分農地的稻,
一年最多只能淨賺幾萬 ???
如果真的有農民賣祖產,真的農民賣祖產賺上千萬以上,還會好好務農嗎?
這種炒作下幸運的財務,只是會讓農民墮落毀滅,會想讓真正務農的人放棄。

如果很多農民的獲利,是賣土地來的,就如同魚夫賣船生,工廠都土地廠房...那代表
這個行業的悲衰。
如果一位年輕人想務農,一分就要100-200萬以上,下的了手嗎? 何時回本?

我家的農地裏也有農舍。但是家不是住田中。很多農民的家,不是在田中的農舍
農舍只是有時工作累,或遮風蔽雨之處 。一般 "正常"的農舍,都是很簡單。
再來,農民蓋農舍,還考慮以後的二手價,代表也無心務農了。也不會是一般農人的
心態。

在屏東高雄的鄉下走走,到處就是農地的買賣的廣告。有些農家的子弟,可能也不想務農
,也希望賣個好幾佰萬上千萬,不用工作好一段時間,很多鄉下的農地,都是一分200萬以上
在喊價成交。不知道農民要種什麼東西,才可以回收這成本。

不可否認,也有農民亂賭亂投資,或是想改行,要賣農地。但是為了少數人,讓台灣的農地
有畸型的發展,才不是好事。 我是農家子弟,但我不務農,因為務農真的太苦,賺的也很少。
也要靠天氣吃飯,真的台瘋來了果實掉光了,補助也很低。
但你我都一樣,都要吃農作物,不是嗎 ?

有地方政府的農會幹事,居然反對中央的新政策。還說會斷農民後路? 我看是他滿手農地苦無買主。

一些仲介,也麻煩有點良心。你們不是吃空氣就會飽了,台灣以農業自已自足,也可以外銷,農民
應要有合理利潤 。不要儘說一些瞎話了。






liou7364 wrote:
看到有棟樓,因為農...(恕刪)


大大打了那麼多字~真是不簡單~



純討論.............

小弟家住宜蘭~
(本身不務農~不過周遭有親友在耕作~家裡也有小塊農地~且本身對務農也小有興趣~正在收集資料評估ing

----------------------------------------------------------------------------------------------

真要有心務農~土地可以用租的~因為現在務農的人越來越少~

農地自有且耕作的比例沒有很高~(差不多一半多一點~)

務農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很難過生活~(也就是收入太少............

以一甲地種稻來說~(約25個籃球場~)

一期稻作運氣好一點遇到風調雨順扣掉其它雜項支出可以淨收個5~6萬~
(遇到天災這個數字絕對要打折~只有少沒有多~

一年兩期稻作的話~(宜蘭只能作一期

恭喜~這樣差不多年收12萬~
(雖然一年工作只需8個月左右~而實際工作天數也比8個月少~

也因為如此~

大部份的農友會擴大承作面積到5甲以上以求更大生存與獲利空間~
(很多東西~量大都可以議價~而且量大攤提工具等相關成本的費用會較低~)

先前有網友在討論中有提到這個很有趣的問題~

-------一旦稻米漲到一斤500元~那麼台北市精華區的土地會有一堆拿(拆)來改種稻~
(雖然說可能性很低~而且農地要恢復生產也不是那麼簡單~)

對呀~就是價格決定一切~

就好比以前大航海時代一樣~

當文明人的觸手伸到處女地之後~一切就回不去了...........

投資客拿大筆的資金滲透~不會心動的真的少之又少~

回到稻米生產的初衷~

很多人農作是種良心的~

但成品一推出~消費者往往拿次級品甚至進口的便宜貨來比價~
(跟開網拍的網頁一樣~價格往往最優先~不是嗎~!?)

媒體多半也只會爆料不好的而懶得推廣較好的~

人家幹啥要花多很多的價錢去買看起來差不多的產品~!?

自然...........當民眾的消費習慣一旦養成~要改變就難之又難~

更何況~還有很多鍵盤鄉民~(像好吃懶作的小弟這一類的.....

只會指著別人的臉說--------你不可以這樣~!!你應該怎樣怎樣巴拉巴拉之類的..........

但卻很少設身處地的去想.......這些人現在面對的困境~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然會變成這樣的因素有很多~絕非小弟在這裡打幾個字就勉強算數~

很多東西~只要換個角度去看~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面向~

持續並有耐心的推廣甚至創立品牌~

控制好產銷作用機制與管道並提高終端售價~

農業仍然會是一個有前(錢)途的事業~

看大家有沒有心而已...........

---------------------------------------------------------------------

小弟平常愛騎腳踏車~

這些年有刻意去走一些鄉間小路~(東部的就不要提了.....)

比如台17.19的支線或縣道之類的........(所以常迷路..........

有一點小心得~

要種稻種菜的機會還真不少~

撇除要靠務農來賺大錢~

賺點悠閒跟身體健康是絕對有的~



有感而發~發發牢騷~文長勿怪~


liou7364 wrote:
看到有棟樓,因為農...(恕刪)
"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
liou7364 wrote:
看到有棟樓,因為農...(恕刪)





liou7364 wrote:
我家的農地裏也有農舍。但是家不是住田中。很多農民的家,不是在田中的農舍
農舍只是有時工作累,或遮風蔽雨之處 。一般 "正常"的農舍,都是很簡單。
再來,農民蓋農舍,還考慮以後的二手價,代表也無心務農了。也不會是一般農人的
心態。

在屏東高雄的鄉下走走,到處就是農地的買賣的廣告。有些農家的子弟,可能也不想務農
,也希望賣個好幾佰萬上千萬,不用工作好一段時間,很多鄉下的農地,都是一分200萬以上
在喊價成交。不知道農民要種什麼東西,才可以回收這成本。

不可否認,也有農民亂賭亂投資,或是想改行,要賣農地。但是為了少數人,讓台灣的農地
有畸型的發展,才不是好事。 我是農家子弟,但我不務農,因為務農真的太苦,賺的也很少。
也要靠天氣吃飯,真的台瘋來了果實掉光了,補助也很低。
但你我都一樣,都要吃農作物,不是嗎 ?

有地方政府的農會幹事,居然反對中央的新政策。還說會斷農民後路? 我看是他滿手農地苦無買主。

一些仲介,也麻煩有點良心。你們不是吃空氣就會飽了,台灣以農業自已自足,也可以外銷,農民
應要有合理利潤 。不要儘說一些瞎話了。

我也是農家子弟...
現在的農舍大多是蓋得美輪美奐,稱為豪宅也不為過...
真正務農的農舍,應該只是農作後休息或放農具或牲畜遮風避雨的地方
我們老家的農舍就只是簡簡單單的鐵皮屋

就我小時候幫忙務農的經驗,對現在農舍的看法是住的跟耕作的最好分開
就是農舍不要蓋在田或農地中央
1.良田被破壞了
2.鄰地會使用農藥,三不五時就要吸那些農藥
3.爬蟲類如蛇會常光顧家裡
4.家庭廢水直接排入農地,對農地造成傷害

我們那邊的農村是集村,農夫大多集中住在村庄裡,每天騎著腳踏車或機車到五至十分鐘遠的農地工作
不像現在的農舍直接種在農地中間,水泥地一旦舖設了,要再回復不知何年何月何日?

我自己也買了一塊農地,鄰地一堆是買來蓋農舍的,很多根本不到756坪也不是老農配建,照樣蓋豪華大農舍,符合蓋資材室的也二工加蓋成超級大農舍...鄰居問我何時要蓋?自始自終我都回答我沒有要蓋房子,我在附近有買了一間房(建地),住沒有問題,不需要在農地蓋一間農舍!

為了臺灣農業的永續發展,希望農委會不要因為一堆人抗爭而縮回去了,雖然我是農家子弟,但是我是贊成農舍要加以管制與限制

至於政府能為台灣農民做啥?
如果農民生產的農產品政府可以幫忙做第一線的收購,利潤直接給農民,而不是給大盤商剝削,對務農的農夫來講才是最大的幫助!
如果務農的農民要靠賣祖產才能維持家計,那是政府的怠惰,也是臺灣農業的悲哀!
農地沒辦法農用

最大的問題是投資報酬率

300坪左右的農地一年獲利大約就是1~2萬元(種稻)

我家附近的農地最近打算要賣,開出來一坪5萬(去年有人賣4萬成交)的價格



農地的非法使用

也很多都是用來當作工廠或住家

工廠通常就是中小企業或剛創業的小公司

住家的話,大部分就是因為家裡小孩長大了,原有的房子住不下,又買不起房子

只好去蓋在農地裡了


務農

其實說起來相當複雜,又沒有新人願意進來

小弟跟大部分的農家子弟一樣,是在外打工賺錢的"半農民",我對農舍遭到誤解有不同的看法,先請問各位:你們賺錢的目的是為了甚麼?無非是想讓自己與家人的生活品質過得更好些不是嗎?那些農舍的主人有很大部分跟我一樣是在外面打拼多年有了點積蓄回到老家農地上面蓋間比較好看點的房子而已呀(這不是罪惡)基本上根本沒有炒作的空間,今日的工業社會下要全靠務農養活一家人不可能,農地變貴了是因為錢變薄了,30年前的五千元價值是現在的幾萬元,農地怎還會停留在那一坪幾千元的想法(建地都漲成甚麼樣了)大家的所得增加了,東西當然變貴,這是不變的道理,至於為甚麼農民收入如此不堪連我80歲的老爸都知道:每個農家都是小規模生產,又是單打獨鬥如何能贏中盤商,台灣的農政專家會不知道嗎?不作為而已,得過且過,全世界都一樣,農民是最被忽略的一群,台X年排一客2000元要吃有時還得排隊,空心菜一把卻是只值幾元而已,漲價就被罵翻了,農民如何生存,我要說的重點是比例原則,誠如樓上前輩們說的,一甲地搞了半年賺不到5萬,當乞丐可能都賺的比這多而且還不用本錢呢(抱歉,我無輕視乞丐的意思)
liou7364 wrote:
看到有棟樓,因為農...(恕刪)
laiyinhai wrote:
小弟跟大部分的農家...(恕刪)
沒有人誤解說你農家子弟不能回老家蓋農舍吧
打假農民 真農民怕啥,我也是農家子弟
-------------------------------------------
前四樓所言甚是
2分半的地都不夠養活一家人了還要拿來蓋農舍,之前的條例擺明就是要讓人吵做土地。
農舍拿來住的基本上一定是住很長遠的日子,會考濾到以後轉手問題的基本上的思維就是想賣祖產來發達。尤其是集村農舍,我幾個朋友買這種農舍住,自己的農地在哪裡都不知道。

我家的4分多的田一年收成才5萬多,但可以賣幾百萬,那些繼承土地的子孫會去種田還是賣地過好日子?後來勸母親賣一賣去還債,反正當初地也是她買的,別人講不了閒話,賣掉還債剩一點餘錢可以偶爾跟朋友出去走走較實在。
我具有農民身分也是保農保,但我只有前8年務農,經過20幾年後的我現在很後悔保農保,各位想想為甚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