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弟 差不多快30歲
存款大概有 200萬 左右
月薪 35000-45000 左右
一直在找尋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法
目前是先投資股票
購買了三家公司
1.廣明
2.先豐
3.康舒
但目前的狀況都還是賠錢的....
想請問各位版大
對於自己的理財規劃應該要怎麼做呢?
有看過一些版大 股利 的收入都不錯
但那些不是也都會被扣稅 而且發完股利 股票也會下跌
這樣真的就可以靠股利過生活嗎!?
有想開過店的念頭 但開一間店 資本額 可能就得把所有積蓄都投入
風險總覺得太大了 無法放手一搏
想跟各位有經驗的前輩們請教
應該如何理財 投資呢 ?
要靠股息過生活~基本上很難
1.本金要夠,至少要1000萬
2.找到殖利率歷年平均有5%以上的,這樣你一年至少有50萬
3.你要忍受的寂寞,長期投資...很寂寞的,要忍受得住股價波動
建議您200萬可以用150萬元買遠東銀或台中銀
以台中銀為例,現在9.2元
1.今年預計EPS預計1.05左右,明年配息0.7元~0.85元
2.9.2元-0.7元=8.5元成本
3.如果遇到股市大崩盤到6000點以下,台中銀應該最慘會到6元左右
4.再加碼加碼加碼,長線應該還是會回到成本之上
5.美國都要升息了,台灣遲早會跟進,像台中銀業務主要以存放款為主,應該獲利水準會維持在1元之上
最後:
記得還是要上班哦~別以為可以在家操盤過日子
都是金融機構與相關從業人員的噱頭和幌子!
原因~
一則-怎麼來怎麼去⋯賺多了自然花費也會跟著多,人心不古,很難克制!
要不就是,突然的大振盪,連本帶利都被吃光!
二來-影響自己平日生活,美國發生了什麼?日本怎麼了?大陸又怎樣?⋯⋯你會跟著全世界上上下下,担心受怕!
我在40歲過後,到現在快10年了⋯
不碰任何投資性商品,只專注在本業!
錢都花在自己的興趣上,還有最愛的家人身上,出國旅遊、聚餐吃飯,家人的感情和以前相比,完全不同,幸福感也是以前的N倍!
身邊的年輕人,有機會我都會告訴他們,人生不是只是在賺錢⋯
第一,把生活的開銷降低一些(不要受到媒體廣告的影響),認真的在本業上工作,賺到足夠的生活費用就可以!
第二,好好的陪伴身邊的家人朋友,幸福感是從哪裡來的!
第三,培養自己的興趣,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做得好,那可能也會是你未來的生財之道!
投資很吸引人,是一種金錢的遊戲,當你越懂得規則,你的勝率越大。我舉德州撲克為例,厲害的人知道甚麼時候該棄牌(停損),知道甚麼時候該加注(加碼),目的是"增加"贏的機會。至於是否能成為牌桌上最後一位玩家,還關乎一點運氣、當天的狀況、其他對手的策略等。
市場上充斥著贏家的喜悅,但鮮少報導許多人在股票市場賠掉辛苦賺來的血汗錢。這是很有趣的現象,媒體喜歡報導創業成功的故事,大概是因為人人喜歡追夢,但是還有很多大起之後大落的故事,則是不為人知的。
littlelin319 wrote:
年過40後⋯發現所謂的「投資理財」都是一場空!
都是金融機構與相關從業人員的噱頭和幌子!...(恕刪)
過了四十,對投資理財只能下這樣的註腳
倒也是夠悲涼了
唐書法家柳公權曾說:"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乃可為法"
投資也是一樣,手段是末,信念是本。本末不可倒置
大部分我知道投資失敗的案例,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交易
走的是大傻中傻小傻的模式
最後一棒的倒楣鬼自己活該笨和貪
其實最後一棒不笨,只是用錯心
真正的理性投資,應該建立的是系統
一個能夠提供被動現金流量的系統
不管是資產租賃,股票股利,公債孳息都是其一
然而和未來對賭,看錯停損的做法以求短暫的資本利得
就和可長可久的現金系統理念完全背道而馳
十年前羅伯特清崎的ESBI象限論在這個部分早已說明的很清楚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