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在其它話題看到香港年金保單的討論
覺得年金保單滿有趣,似乎利率比台灣高出許多
是否有買過的前輩可以分享經驗?
例如,它的安全性如何?
如果美金計價,繳費,回收,便利嗎?
先謝謝
文章關鍵字
蠟燭N頭燒 wrote:
剛剛在其它話題看到香港年金保單的討論
覺得年金保單滿有趣,似乎利率比台灣高出許多
是否有買過的前輩可以分享經驗?
例如,它的安全性如何?
如果美金計價,繳費,回收,便利嗎?
先謝謝


香港保單不看利率而是分紅率,將資金投入保單,保險公司將資金投入保險公司的分紅基金,
分紅基金的利潤再分配給購買保單的保戶,因此短期是看不到甜頭的,
這樣的保單是適合作長期的退休規劃用,放三十年有機會翻5~6倍,
保單主要用美元或港幣計價,但不同的保單功能不同,也可以自由轉換貨幣,
繳費方式的話台灣多用匯票方式繳費,繳費五年就得每年去一趟銀行,
回收也很簡單,解約或提領的申請書寄過去,大約一個月可以拿到匯票,
再拿到台灣的銀行去存,也大約一到兩週就可以入帳,
這些說起來似乎有點麻煩,但看在報酬率的份上這點麻煩可以接受,
最重要是安全性的問題,樓上大大已經做出了回覆,
這邊補充說明:
1.我們買的其實不是年金保單,而是儲蓄壽險保單,由於香港保險十分靈活,
可以作部分提領,不像台灣必須解約才可以用錢,理賠條件只有兩個,一身故,二解約,
這兩個條件是不會有爭議的,所以網路上說一旦有糾紛很麻煩,但實際上卻找不到有糾紛的案例
2.保障消費者的部分可上網搜尋保險索償投訴局,內容有寫到"由2013年5月1日起,
投訴局將擴大服務範圍至所有保單持有人,不論是否香港居民。"
但條件是必須符合香港的簽約及招攬規範,意思就是想買保單必須飛一趟香港
3.關於分紅率的部分由於香港實施GN16長期保險業務指引,保險公司必須公布每年的實際分紅率,
因此建議書也作了調整也更客觀一些,畢竟香港面積不過就這麼點大,卻有161家保險公司
(台灣只有四十幾家),競爭非常激烈,所以都會盡可能的達成建議書上的分紅數字,避免客源流失
4.匯率風險則是必須要去思考的,但由於年期很長,三十年後台幣兌美元的匯率會怎樣不得而知,
但以台灣目前的產業結構跟政治經濟環境來說,個人認為美元嚴重貶值的機率遠低於台幣,
就算台幣兌美元升值20%好了,跟五六倍的獲利比起來....BJ4
5.大家最在意的應該是萬一保險公司倒了怎麼辦,根據香港《保險公司條例》第41章46條指出,
除非法庭另有命令,否則清盤人須繼續經營保險人的長期業務,
目的是將該業務作為正營運中的事業而轉讓給另一保險人。
其實跟台灣有點類似,政府插手介入直到有其他保險公司接收,
再者,我們會購買的保單都是由財務穩健度高,而且規模龐大的保險公司,
如保誠,友邦,AXA等等,被G20成員國組成的金融穩定委員會認定大到不能倒的保險公司
6.台灣在加入WTO之後其實就已經開放國人到海外買保險,政府甚至幫國內保險公司推廣OIU,
我不懂為什麼在國外就說海外保單好棒棒,國內就說海外保單很危險,這樣思維是不是有點不合邏輯?
有興趣可來信討論,這邊也有其他資料跟建議書給您參考


stdjb wrote:
台灣在加入WTO之後其實就已經開放國人到海外買保險,政府甚至幫國內保險公司推廣OIU,
我不懂為什麼在國外就說海外保單好棒棒,國內就說海外保單很危險,這樣思維是不是有點不合邏輯?
有興趣可來信討論,這邊也有其他資料跟建議書給您參考


我覺得比較好笑的部分是

都會說海外的保單是地下保單 不受台灣金管局監管,出事的話沒保障

那為啥 外勞可以買台灣的保單咧~

他們都不怕買台灣的保單,不受他們國家監管,在他們國家也算是來自台灣的地下保單吧 哈哈

不過話說回來,要買國外的保單,一定要有能力處理出險時的問題 跟繳費的問題在來考慮吧

DeleteSS wrote:
我覺得比較好笑的部...(恕刪)


最後一句話說的沒錯,不過出險的狀況是....掛點 XD
這時候煩惱的是繼承人,噢不對,是開心不是煩惱

stdjb wrote:
香港保單不看利率而...(恕刪)


樓上 各位大大 對於 香港保單 說明得很詳細 . 長了許多知識
跑到香港買年金保單? 我沒聽錯吧

壽險保單是什麼?
這個險終有一天等到你
受益人向保險公司證實(死亡)請領保費

年金險保單是什麼?
這個險活越久領越多,短命就虧損.
受益人向保險公司證實(活著)請領保費

缺點:受益人老了沒死,也可能拿不到保費
年老體弱多病,健忘痴呆,耳聾目障,不良於行
每年每月,需向保險公司證實受益人還活著
這個險沒監護人協助處理別妄想領到保費

年金險長照險,不需額外加碼找自己麻煩
這二個險,政府強制投保,有基本保障就可
看看醫院多少患者終年躺在病床不拔管...
背後有著1堆保單保費理賠,軍公教勞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