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一年只有365天,一天只有24小時,不會多,也不會少紦對公平,常聽到有人的投資策略是等到大跌時,我就要壓身家大買?但是大跌之後,如果還有大跌呢?巴菲特的投資策略是只要公司是合理價格,就可以買,當然如果是便宜價格,更好。在等候的時間中,是不是也損失了時間的機會成本?
文章關鍵字

carloslie wrote:
每個人一年只有365...(恕刪)

買定存股心態比買低價重要多了 就算買到波段低點
心態不正確 也沒辦法成為最終的成功者

carloslie wrote:
每個人一年只有365...(恕刪)


都能大跌快倒了, 你還去買它不覺得很有趣嗎? lol 這間公司怎麼幫你賺? 真有趣的股票邏輯都在押誰是最後那個衰鬼.
carloslie wrote:
巴菲特的投資策略是只要公司是合理價格,就可以買,當然如果是便宜價格,更好。在等候的時間中,是不是也損失了時間的機會成本?


好公司在面臨投資市場修正時,如果有便宜價而你又是以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當然是買進的好時機,我們是平凡人不會知道股價何時會反彈,但市場終究會給好公司應有的價格.

以我個人看法,若市場大幅修正好公司的未來一年P/E(估)低於8以下就可以分批買進,若P/E更低當然更好,不過前提是你要如何分辨何謂好公司.

PS:近期有買了一本 "避開價值陷阱 只買好公司"一書,這是由美國價值投資網站GuruFocus.com(每日到訪人次超過40,000人,超過100所大學教授及學生與基金經理人公認重要的投資參考網站)創辦人 田測產(Charlie Tian)博士所寫的.
書中有談到如何評估一間公司,可以買來研讀..

carloslie wrote:
每個人一年只有365...(恕刪)



時間本來就是機會成本,我週邊確實有人等了20幾年,還等不到股市的低點。

而手上的貨幣購買力倒是複利的速度在貶值。



carloslie wrote:
每個人一年只有365...(恕刪)


單等一個標地,這種問題當然比較嚴重。多標地來選擇的話,這個問題就會小很多了。
carloslie wrote:
...常聽到有人的投資策略是等到大跌時,我就要壓身家大買?但是大跌之後,如果還有大跌呢?

「對猶豫不決的人來說,行情不是太高就是太低;而決定不是太晚就是太早。」
這是科斯托蘭尼的話, 我想是挺有道理的. 如果永遠考慮後面的不確定性, 那
會永遠都出不了手.

carloslie wrote:
...巴菲特的投資策略是只要公司是合理價格,就可以買,當然如果是便宜價格,更好。在等候的時間中,是不是也損失了時間的機會成本?

是損失機會成本沒錯, 最典型的比較基準就是定存 (最起碼的機會成本). 所以
一些價格模型中, 往往會引用無風險利率這種作為估價的要素之一.
lag-phase log-phase stationary-phase decline-phase

365/4 = 91 .. 'approximately' a quarter
k8 2021撞爛報廢 ; VW vento 1.8CL 01M原汁未改 2024已拖走報廢了
時間勢必要列入機會成本
自己開店的例子就很明確知道
總不能賺一賺比自己去外面工作薪水還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