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資收入分配圖

剛剛某損友傳了張圖給我,討論PTT上一篇文章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25341316.A.17D.html

看到這圖的時候腦中閃過很多想法
因為昨晚上才寫了篇文跟這有關,查了統計資料
知道這個薪資統計全名是,製造業與服務業受雇員工薪資,也就是所謂的[一般上班族]
PTT這篇文的主角是醫生,我想是不在統計母體內
除外的有[農業、教育服務業、健康中心、其他社會工作服務業、家事服務業、創作及個人藝術表演業與公共行政及國防業等業別,亦不含廠外按件計酬者。]

統計的人數有763萬,所以10%是76.3萬
這數字是加計獎金,也就是年薪/12
超過61,500就已經是前10%,可以說是高薪族群
(雖然網路上自稱300萬的可能就超過這人數 XD)

我不曉得這圖的最右邊是到哪裡,但是可以看見高過15萬的有肥尾現象
這不太符合統計狀態,有可能是製圖的時候把超過某一數字的全部加總放在最右邊一項
也有可能真的有點奇怪,我不知道

8萬以上就已經低於1%,也就暗示薪資有一個透明天花板
要超過8萬這個天花板,可能不光是只憑專業能力能做到
也暗示關係這種事情在台灣還是很重要
(我討厭這個結論....因為我個性孤僻)


文章關鍵字

parus wrote:
8萬以上就已經低於1%,也就暗示薪資有一個透明天花板
要超過8萬這個天花板,可能不光是只憑專業能力能做到
也暗示關係這種事情在台灣還是很重要
(我討厭這個結論....因為我個性孤僻)


年薪/12>8萬的話,也就是說96萬以上就<1%對這個統計有點懷疑

很多行業無經驗的菜鳥年薪都不只這價位了,或者接近這價位的也很多

跟行業別有關,跟關係的連結沒那麼大
hermas wrote:
年薪/12>8萬的話,也就是說96萬以上就<1%對這個統計有點懷疑


是分區小於1%,不是總計小於1%
主計處只有圖沒有更細微的數據,光用眼睛看的話
8萬以上的大概還有5%
1%的位置看來大概是11萬5那邊

你知道就產業來說員工薪資最高的是哪一個嗎?
油電燃氣...

無經驗菜鳥能超過96萬年薪的...可以舉個真實例子嗎?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1085338
這新聞引用的資料相同(但是2016年的資料)
所以PTT那篇的醫生是有算在統計母體裡的
parus wrote:
是分區小於1%,不...無經驗菜鳥能超過96萬年薪的...可以舉個真實例子嗎?(恕刪)


無經驗有年薪250萬的菜鳥~~職位是總經理,單位是農會
這是真實案例


圖表數字怪怪的,有出處嗎?
都以官方統計來比較,官方數字是
105年工業及服務業每人每月總薪資(含經常性與非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40,612元
晴樹
wrote:
圖表數字怪怪的,有出處嗎?



https://earnings.dgbas.gov.tw/experience_sub_01.aspx

可以參考這
但網頁明明顯示

2.請問您所輸入的金額是
經常性薪資(含本薪與按月給付之固定津貼及獎金)
總薪資(除了每月經常性薪資之外,還包括年終獎金、員工酬勞、非按月發放之績效獎金與加班費等之
每月平均金額)
MIS_JEFF wrote:
無經驗有年薪250萬的菜鳥~~職位是總經理,單位是農會
這是真實案例


1. 她當溪州鄉長秘書7年
2. 她是出了好幾本書的作家
3. 她老爸叫吳晟,我國中時候的國文課本就背過他寫的甜蜜的負荷
4. 她家族算的上望族

你可以說她跳很快,升很快,非專業。但說她是菜鳥並不對,她也是有經歷有背景。



晴樹
wrote:
圖表數字怪怪的,有出處嗎?


zoyias wrote:
https://earnings...(恕刪)


就這網址,我只是直接選總薪資後送出得到這圖
去年就有人寫過分析文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3356450
不過這裡用的圖好像是excel產生的
這樣看來最右邊的肥尾真的是超過的就被壓縮在最右一欄
10萬月薪以上才是前5%,20萬以上才是前1%
###上面更正是8萬為前5%,我眼睛瞎了不知道看哪去###
發哥研發菜鳥應該有吧,但是這些統計只有受薪階級來比,台灣多的是中小企業主

一年96根本養活一家老小也沒剩多少了,根本是窮人
悲酥清風 wrote:
發哥研發菜鳥應該有吧,但是這些統計


看到這各馬上去找熟人詢問,碩士新人76K,確實有超過
難怪挑人挑的兇啊

小企業主的話,通常薪資不會領太高
主要是分紅(或者公款即私款)
確實不會在這統計裡
但若是經營不好可能得要靠借錢,難靠統計資料也看不出來誰好誰壞
相信每天跑三點半的不會比賺到手抽筋的少就是了
(台灣登記的企業平均壽命只有5年)

薪資統計倒是對想跳槽的與公司要招人的有用
另外,現在的數字跟歐美地區相比,其實真的很低啊

台灣的產業如果要升級,有兩個方向
1. 競爭歐美現在做的
2. 從現有基礎發展出一個全新的,沒有先行者的產業
兩個方向都需要跟歐美競爭相同人才

我以前還上班時做的是網路相關,這行厲害的英文都不錯
(畢竟幾乎所有東西都用英文)
要去歐美地區上班都是沒啥問題的(大多數人也都是到處飛)
在台灣上班領的比在美國少那麼多的情況下,不少人寧可搬去美國(見過很多)
雖然住美國沒比台灣方便,人際網路也要打掉重練

每個領域中,厲害的人都是要很長的時間磨練出來的
走任一個的損失都是很難彌補
可是很多公司的經營者不願意理解(因為他們的年代都是靠人際關係大於靠專業能力)

哪天這曲線的右邊開始變的肥一點,就表示產業開始有升級的跡象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