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到有人提問如何選擇自己的理財產品。這個話題我覺得是不少新人較為關注,小女子進入投資界也許比及不上各位大神資歷,但是我對金融經濟理財這塊的興趣越加深厚,藉助平台想多點培養文筆,因此分享下個人鄙見。
對於投資產品,我認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投資理財產品很多,收益良好的品種也很多,但是如果選擇失誤,那麼不僅無法達到理財的目的,更可能連本金都難以保全。因此,一定要先找准定位,才能選到合適的,以下給兩種定位參考:
一是:風險偏好定位
何為風險偏好,簡單地說,就是你喜歡風險高的,還是喜歡風險低的。正常情況下,風險和收益率是成正比的。風險越高,潛在收益越大;風險越低,潛在收益越小。
除了個人喜好因素,對於風險的偏好最好要因自身因素來界定,否則,理財並不能打到保本盈利的效果,嚴重的可能會因此影響原本的生活。一般而言,儲蓄的多少、收入穩定性及高低、年齡的高低是界定風險承受的關鍵。儲蓄越多、收入越穩定越高、年齡越年輕的朋友,越適合配備高風險資產;反之,應以保本為前提,選擇風險較低的理財產品為主。
以下給出風險高低的主流投資產品的排序:外匯現貨貴金屬等杠杆品種>期貨類品種>股票>紙質貴金屬>風險性基金>穩定性基金>國債>定期存款>支付寶等快捷理財>活期存款。風險承受能力決定了自身配備上述資產的比例。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全面理財的之前,有一樣品種是必備的,那就是保險。保險的作用最重要的不是收益,而且在發生意外的時候提供保障。發達國家保險的普及遠遠大於大陸,這相當於財富增長的保險鎖。
二是:投入資金占比定位
這個定位就相對較好理解了,簡單地說,就是你打算投入多少資金理財,每樣品種大概占何種比例,才能起到最佳理財效果。按照上述風險高低的主流產品,我們簡單地分類,並給出建議配比。
第一類:保險。之所以要配備保險,是為了防止重大疾病、人生意外等因素,造成反富還貧。但是,因為回收期長,且收益不確定,大概配置10%即可。
第二類:高風險資產,大致包括外匯現貨貴金屬等杠杆品種、期貨及股票。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可以配置30%。
第三類:中度風險資產,包括四大行紙質貴金屬、風險性基金。這部分值得所有理財朋友較大幅度配備的,因為貴金屬屬於稀有的不可再生資源,能極大程度上抵制通脹以及對沖上述高風險資產。大致建議配置35%左右。
第四類:輕度風險資產,包括穩定性基金、國債、定期存款。大致配置15%。
第五類:支付寶快捷理財及活期存款。這部分是保證足夠流動現金以應對突發狀況。大概配置10%左右。
上述配比主要是針對儲蓄的適中、收入穩定性的青中年朋友設定的,各位仍需要根據自身的具體狀況來適當調整。
透明人0119 wrote:不會有人"喜歡"風險高的...
一是:風險偏好定位
何為風險偏好,簡單地說,就是你喜歡風險高的,還是喜歡風險低的。正常情況下,風險和收益率是成正比的。風險越高,潛在收益越大;風險越低,潛在收益越小。
風險與收益講得有點顛倒了,比較合理的說法應該是,正常情況下,收益和風險是成正比的。收益越高,潛在風險越大;收益越低,潛在風險越小。
我不是要抬槓,人都是追求收益的,沒有人在追求風險的,怕的是在追求收益的過程中,忘卻了風險的存在,就類似有人拍照為求取景漂亮,於是一直退一直退,然後掉下懸崖一樣。
透明人0119 wrote:簡單講就是四個字:資產配置
二是:投入資金占比定位這個定位就相對較好理解了,簡單地說,就是你打算投入多少資金理財,每樣品種大概占何種比例,才能起到最佳理財效果。
投入多少資金理財?這句話怪怪的,理財當然就是管理全部的財產(資金)了呀,現金部位也是配置的一部份。
我會建議從瞭解主要產品開始,優先順序是存款、保險、房地產、股票,其它的不瞭解也沒關係。
存款應該就不用講了,就活存跟定存。
保險很多人忽略了,要上戰場打仗前要先把家裡安頓好,才能安心上戰場。
房地產,很多家庭最大的資產就是在自住的那間房子上,而且一生中換屋兩次以上機會很大,這麼大一筆資產押在上面,好好的搞懂房地產相關知識應該不虧。不是說要去投資房地產,而是任何事情都是一樣,瞭解的越多,做出來的決策就會越正確,往往資產的大幅跳升就是來自於某次關鍵的換屋上。
最後是股票,我認為股票是一般家庭最重要的理財投資工具了,因為具有高變現性、可成長性與可提供現金流,不想花太多精力的,可以買ETF,搭配適當的比重調整(股票/現金占比),可以創造不錯的長期收益。有志於研究個股的,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投資組合,用不同的持股組合來滿足個人的各種資金需求,像我就是後者,我的資產配置中是沒有現金的。
至於其他工具,我是覺得行有餘力可以去瞭解,沒有也沒關係,理財可以簡單也可以複雜,我是傾向於前者。
另外,不要太在意"風險"了,風險兩字不是那麼容易理解的,大多會流於刻板印象,或人云亦云。實際去執行,去持有,在過程中去體會何謂風險,才會是比較真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