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勞動力條件其實算是掃到颱風尾吧


因為「分秒幣爭」電影上映
所以「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過程
又歷歷在目了一遍

先姑且不論內容的真實性
首先眾所皆知的是
「南韓接受了IMF的紓困方案」

因而讓IMF掌控了南韓的經濟政策
所以相對的讓南韓薪資下滑
且非正式員工比例增加
其中又有一幕是中小企業為了降低人事成本
進而聘用外籍勞工

然而臺灣在1997金融風暴算是挺住了
但即使臺灣並沒有接受IMF援助
然而臺灣的勞動力市場之所以演變至此
跟南韓接受IMF援助還是有相關的

* 臺灣與南韓產業結構重疊

因為接受IMF紓困因此南韓上調利率
讓許多企業破產
也讓外資可以以低價併購南韓企業
接下來就是降低生產成本

然而臺灣雖然沒有接受IMF紓困
但當南韓成本降低造成出口價格低且有匯率優勢
臺灣在產業結構重疊
且又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狀況下
更必須 Cost Down
然而第一步當然也是從人事費用下手

所以今天造成如此的勞動力條件
其實算是掃到1997亞洲金融風暴的颱風尾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