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利用本地的廉價勞動力承接外來產業,創造了30多年經濟高增長的世界奇蹟。如今我們面臨著產業轉型、人口老齡化、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多重困境,迫使越來越多的產業開始向東南亞國家轉移,越南就是其中之一。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越南工廠被迫倒閉,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一方面,2018年美聯儲的加息使得全球美元開始迴流,大多數新興國家的匯率、股市都受到了衝擊,中國當然也不例外,人民幣匯率一度貶值至接近7關口。另一方面,越南經濟持續高增長,外匯供應充裕,外匯儲備一度超過550億美元。據越南統計總局的統計資料顯示,2018年越南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達7.08%,創11年來新高水平;近五年人均GDP分別為1901美元、2053美元、2088美元、2173美元、2343美元。經濟的增長帶動越南盾升值,使得不少在越國外產業和工廠承受著巨大的成本壓力。
2018年全年,越南盾兌人民幣匯率從最高3644升值至最低3256,也就是說假如中國企業在越南開設工廠的話,支付給越南工人的工資將上漲10.6%。尤其是中資企業,在國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如果再加上海外用工成本上漲問題,關門也就是遲早的事。
和印度類似,儘管經濟高增長,但基礎設施、貧富差距依然是硬傷。俗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2016-201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按照法律和行政架構、基礎設施、宏觀經濟環境、衛生和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培訓等12項指標進行綜合評估的話,越南僅排在第56位,遠落後於同為東南亞國家的泰國(第34位)、印尼(第37位)、菲律賓(第47位)。
此外,越南相比印度和中國,在許多領域無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就好比你把一個汽車生產線放在越南,但是當地沒幾家車行,維修店,甚至當地百姓買不起你造的車,仔細算一下,這樣的投資並不是非常划算。
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由於越南大力吸引外資,製造業高速增長的同時,也擠佔了越南本土企業的發展空間。公開資料顯示,越南對一般性企業普遍採用28%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對於符合條件的優惠行業、地區投資專案,政府給予外商企業10%、15%、20%的優惠稅率,稅收優惠期為經營開始起10年之內。對於特別鼓勵投資的專案,所得稅率為10%,減免期限為4-15年;鼓勵投資專案所得稅率為15%,減免期限為2-10年。
正因為此,跨國公司,以及不少中國上市公司紛紛在越南市場排兵佈陣。2018年,越南的外國投資額達到360億美元,增長44%,創出10年紀錄新高。三星、微軟均在越南投下了超億元的資金,蘋果甚至把亞洲研發中心設在越南。當越來越多的外資踏入國門,工作崗位增加了,但戰略意義並不大。咱們當年的“市場換技術”,到現在回過頭去看不也是一地雞毛嗎?雖說粗狂型增長是必經之路,但長遠來講並不是可持續發展之路。
越南大力引進外資,不少跨國公司,以及不少中國上市公司紛紛在越南排兵佈陣。2018年越南GDP增長7.08%,其中加工製造業就達12.98%。但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基礎設施和工業產業鏈的不完善,以及外資過度擠佔本土企業的發展空間,使得本來是優勢的製造業反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經濟可持續增長。當然,這或許是崛起的必經之路,但越南作為一個起步晚、底子薄的國家,只有加快改革,才能立足世界舞臺。
個人積分:4598分
文章編號:71952245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