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閱主任檢察官葉建成表示,其中「同字」號的上市公司以及「冠字號」、「長字號」等三家乙級廢棄物公司和機構,是承攬國內多家知名電子、精密機械、塑膠等大廠委託,以每公噸4000到8000元不等費用,處理無機污泥與集塵灰等有害事業廢棄物,卻以添加一定比率的水泥、砂石、爐石灰與固化劑等原料,經改變有害廢棄物物理特性後,製成具有一定規格與抗壓強度的產品,販售給下游砂石業者充當「人工骨材」,牟取高達2億5000萬元以上暴利,並可能嚴重二次汙染河川、國土與農地
污泥來源包括友達、群創、台塑、正隆、上銀等科技業者
檢方偵查行動,讓知名大廠的事業廢棄物流向曝光,友達、群創、南亞、正隆等企業,委託冠環宇、同開科技、長信等環保公司處理汙泥,但業者涉嫌開假發票、沒有處理就交給多間砂石公司,分別倒在台灣西部40多處農田、廢魚塭、河川行水區,環團認為,這不只是環保問題,還是嚴重的食安問題。
2409友達
3481群創
1303南亞
1904正隆
2049上銀
3018同開
黑心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