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白宮擠滿了來自各地的記者,他們全部都在等待時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口中「全球最棒商人」——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宣布鉅額投資案。最終鴻海向美國威斯康辛(State of Wisconsin)承諾投資100億美元(新台幣2930億元)。但時過境遷,威州廠如今形同停擺,而隨之衍生的費用將由鴻海買單,每年達3600萬美元(新台幣10.5億元)長達20年。
川普讚郭台銘「全球最棒商人」,砸100億美元蓋面板廠
這場威州投資案記者會除了川普,還有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來自威州的眾議院議長萊恩(Paul Ryan),以及威州州長沃克(Scott Walker),場面相當浩大。
當時鴻海向川普允諾會在威州投資100億美元設立LCD面板廠,初期可以替當地創造3000個工作機會,未來直接或間接創造1.3萬個就業機會。
當時威州州長沃克(Scott Kevin Walker)告訴《路透社》鴻海結合當地的特地,蓋LCD面板廠可以互惠,也能讓當地人才不外流,出廠的先端的液晶螢幕不僅可供電動車使用,在健康照護或其他電子產品上都能發揮作用。
復興美國製造,是當時川普汲汲營營達成的競選目標,因此找來製造業巨擘鴻海替自己拉抬聲勢。川普還說:「鴻海是了不起的投資⋯⋯郭台銘對美國經濟的未來有信心。換句話說,如果我沒當選,他絕對不可能花100億美元。」
川普落選,威州廠停擺,傳出鴻海背債20年、年扛3600萬美元
5年過去,鴻海位於威州東南角的特普萊森特(Mount Pleasant)的建廠計畫,在川普落選後形同停擺,該區域有將近3000英畝(1214萬平方米),廣闊的土地上只有稀稀落落的幾棟建築物。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鴻海必須要為先在已經放棄的部分計劃,支付基礎設施改造和土地收購的費用。從下一個納稅年度計算,鴻海要向這個人口約2.7萬的小鎮的特殊稅區支付的費用將增加一倍。
這筆金額大約落在3600萬美元左右,未來20多年都將保持這一水平,直到基礎設施的債務付清。雖然當地官員仍期盼鴻海能再度注入資金活水,讓他們可以吸引到更多企業入駐。
但是目前來看,一直很難招攬到下一家企業。當地官員告訴《華爾街日報》,他們努力了數月,想爭取英特爾(Intel)建廠,但是最終還是輸給了俄亥俄州。
上月,前鴻海美國戰略計畫總監楊兆倫接受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r》表示,鴻海當時想蓋10.5代面板廠,但因為市況改變,包含該州勞動成本變高、又沒有勞工可以供應,都不符合經濟原理。
他還說,威州的商業和投資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一部分是因為政治的改朝換代,二來是鴻海在簽約投資時,就受到前所未有的攻擊,10.5代面板廠最終導致停擺了,但內部也有呼聲改鎖定俄亥俄州作為下個場址。
針對10.5代面板廠,楊兆倫進一步解釋,俄亥俄州和東海岸和終端用戶市場更近,物流也會更好。
面對問到威州設廠是否為錯誤決策。楊兆倫則表示,當初向外公佈威州是鴻海的首選;「威州」當時確實是好的廠址,只是沒有人可以預料到未來變化。
他也說明,鴻海並在當地不是什麼都沒有建置,只是不選擇對外說明,仔細觀察鴻海的一些投資,無塵室的大小,這其實是「第6代手機螢幕廠」。
至於,到底何時能夠完工,楊兆倫以「宣傳對競爭沒有幫助」為由,還有表示自己已經離開鴻海,對此沒有詳細說明。這也意味著鴻海威州投資案仍有許多變數。

會不會影響股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