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竄起來的投資界KOL,一堆都在批判高息ETF

最近幾年竄起來的投資界KOL,一堆都在批判高息ETF

這些投資達人一向認為高股息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東西,而這又連帶造成一堆人跟風去批判。但我想表達的是,沒有非黑即白那麼絕對。高股息會存在那麼久,然後也一直很受歡迎一定也有他的道理。

當然一部分人真的是沒有在思考,看到高股息就無腦買,導致00900那種奇怪的東西,或是0056這種選股邏輯明顯落後的etf還能大受歡迎。

但後期一些多因子篩選的高息etf明顯是有升級過後的設計。以台灣最早出的多因子選股的高息ETF 00713來看,明顯多頭是市值型的局,空頭則是高息的局。

也就是說十年內總是會經歷3-4個空頭,而這段期間高息etf就發揮作用了,抗跌之餘,還能產生現金流讓你有更多的用途。

台灣後期出的一些高息etf就有因子投資的成分在,如00713/00878,所以表現明顯好過0056,而碰到空頭也是有明顯的抗跌優勢,當然這不代表長期會贏或輸給市值型的。

只不過若有看到有些etf的選股策略符合個人風格,可以考慮配置一些。

所以0056就不要拿出來講了,因為是很早出的東西,選股邏輯太差。後面出的幾個高息ETF,更為嚴謹和進化,配置高股息除了有當下較高的現金流,也能在空頭時有效降低整體回吐。當成配置一環不錯。個人是大部買市值型的etf,但也拿一部份拿去買高股息,所以有效控今年的回吐。整體損失比大盤少。

以下網站可以自己回測驗證
https://www.macromicro.me/etf/compare

1.看了一下0050年初至今約-19.87%。00713約-5.83% (年初至12//16)

看完上面的比較一定又會有人出來講說那是剛好今年是空頭年,所以市值型的才會輸,講這種話的人你知道什麼叫做輸不起? 這個就叫做輸不起,而且是很賴皮的輸不起*1。

2.來看看過去5年00713跟0050的含息報酬比對

0050: 65.53%

00713: 66.14%

有人會說今年是空頭年所以不能這樣比 輸不起*2

3. 美國那邊的情況如何,來看看IVV (SP 500) vs SCHD(高股息) 十年含息報酬比較

IVV:218%

SCHD:252%


看到這裡還是會有人說過去十年剛好輸掉而已,時間拉長,還是是值型的贏。又輸不起*3

自問一下,過去十年大多時間是多頭還是空頭? 累積了十年還是輸給SCHD,還要在講說過去十年不算? 又或者想講現在剛好空頭不能挑這種時間結算,要挑多頭時間結算?
.................................................................................................................................

上面比較可以看的出市值型在多頭的時候是佔上風,但空頭則是落下風,因為高配息型的選股本來就是會找傳產,或者是營運相對穩定可以配息的公司為主,這類型公司本來就在空頭時更抗跌。看看美國的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麥當勞等就很明顯。跌幅明顯小於大盤。

而為什麼一些專買市值型的人多頭時講話很大聲,嘲笑買配息型的都是韭菜,但空頭時就輸不起,就開始說這是暫時的空頭,輸了不算數? 等以後多頭回來就贏了。

我就問,股票市場每2-3年就會來一個中小型空頭,五年一個中型空頭,十年有機會來一個中大型空頭。

十年來總會經歷幾個空頭,難道每次績效比較的時候都要跑出來說等一下喔,現在空頭不算數,回到多頭我在跟你比? 這樣不是很好笑嗎? 輸了就是輸了,哪來那麼多理由?

這不是輸不起什麼才是輸不起?


然而,股票市場正常情況是長多短空,時間拉到很長例如十五年以上,且這15年大多時間是多頭市場,市值型總報酬贏過高股息的應該是沒有太多疑問,但是配置高息etf當作降低整體波動,而且對於有金流需求的人來說仍然是不錯的選擇。

而如果什麼東西只看報酬,不看控制回吐,那大家都買股票就好了,誰都知道股票長期報酬好過債券,那為何還一堆人買債券呢? 這就是資產配置啊。

而高息ETF算是介於債券和市值型ETF的中間

高息ETF的波動比債券高(今年除外,今年罕見債券出現更大波動),但配息和報酬也往往比債券高

但高息ETF波動又通常比市值型來的低,而15年以上累積總報酬高機率輸給市值型的。

高息ETF風險與報酬大約是介於債券與市值型之間。

所以為何資產全部只能買指數型? 不能配置一點高息型的當防禦部位? 或者更保守買個債券也可以啊,投資一定要這麼極端的非黑即白?

或者說指數型是你唯一的信仰,你終其一生只要買這個,那就是你個人選擇,但為何要去質疑,批判其他人的選擇?

我個人並不認為有那麼一個策略是永遠無敵的,就算市值型也曾經有長達十年處於績效不佳的低迷情況。

更奇怪的是,明明今年市值型的是明顯輸給高息的,一堆買市值型的還在那邊笑人家買高息ETF是韭菜? 這才更好笑了,輸人的還笑贏的人。而且還只會拿未來會贏回來這種輸不起的話語來反擊。當下就輸了就輸了,還講那麼多?


不要說空頭不算數,多頭才算數,這樣就是輸不起。

就我個人來說多數還是配置市值型的ETF。但也買一部分高息ETF當資產配置的防禦部位,今年來就很有效的控制整體回吐小於台美股大盤。

一些資產或投資方法,在某個時間點都會有他自己的優勢,而如果選擇視而不見那就是太封閉了,自欺欺人了。
文章關鍵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