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引言:

千萬不要跟著報章雜誌起舞
場外錢是準備好了
但現在全世界在一場超級大的金融風暴當中
你以為台灣是世外桃源?
選後馬當選,可能一波急拉,讓散戶進場
然後大倒貨,一路下殺7000~7500
如果道瓊破萬,那可以進一步下修台股底部
馬英九當選不會是新聞
敗選才是新聞
在這種狀況底下,你覺得有多少上漲潛力?

投資請冷靜一點,別當冤大頭

------------------------------------------------

這是選前我在一篇蓋高樓的文章:台股,下好離手,你押了沒?(連結: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1&t=557615&p=2#5384816)
當中發表的言論,現在看來,倍感辛酸
當時馬英九當選,壓寶的人大賺一票,炒作的人上看萬點,後知後覺得散戶深怕錯過行情,開始在漲一波後追入
日復一日,總是出現這樣的輪迴
而夢想在股市裡淘寶的投資人,總是損失慘重
下星期國際股市若再出現重大利空(例如油價持續向上突破150)
那只怕融資追繳萬箭齊發的主跌段就出現了
這時候鯊魚群聚,主力與外資們已經把高點獲利了結的大筆資金等在池邊
準備大撿便宜貨.....

台灣的散戶投資人是很奇怪的一群人,投資的熱誠相當高,散戶的市場參與率居高不下
經濟上來說,台灣的內需市場太小,經濟活動與企業獲利幾乎完全依賴與國際市場貿易互動維生
但我個人身邊絕大部份的人眼中的世界觀卻近乎空白
在這樣的環境下,要進行投資,是純然的賭博
而且莊家是一群保證會作弊,又擁大筆金彈自重的掠食者
只能說請大家對台股有信心是好事,但進出千萬不要掉了腦袋,冷靜為上

以目前情勢而言,美國道瓊工業指數破底,金融股帶頭頻創新低
(ABX指數在創新低,CDX指數也逐漸瀕臨破底,知道我在說什麼的人必須注意)
整個金融的危機來說,開始邁入第二階段
美國聯邦準備會錢再多,也頂多保住第一線金融機構
面對第二線以下或地方性金融機構,根本是有心無力,必須仰賴市場機制
而伴隨著美國房價不斷下跌,對美國消費者的壓力有增無減
怎麼說呢?
美國再過去幾年經濟成長算不錯,但薪資所得成長其實相當有限
真正維持消費力道的來源,很大一部份是靠金融工具的創新
裡面相當重要的一項便是銀行把貸款人房子的價值扣除貸款餘額後
發給貸款人的一張提款卡,叫Home-Equity-Loan
所以當過去幾年美國房價普遍上揚的時候,美國人民的消費能力大增
你甚至不用還款,光靠著你的房價一直上揚,你的提款卡餘額就不斷增加
而多種創新(但可怕)的貸款方式,也讓這個房地產熱潮持久不退
但是如今當房價暴跌的時候,一切都反過來了
也讓美國人的消費能力大減
試想,當一個美國家庭面臨
1)就業市場疲弱,有可能被開除或減薪
2)信用市場緊縮,銀行借貸困難且趨於嚴格
3)房地產價格不斷下跌,導致消費能力大減
4)油價民生物資卻不斷攀高,造成對其他消費品的排擠效應
這四個狀況同時發生的時候,能有什麼出路?
現在美國消費能力還沒有明顯的衰退,主要是因為美國的退稅政策
與美國人的樂觀性格和對政府的信心所致
(為甚麼說樂觀?我想在台灣這樣的國家,如果經濟衰退時政府退稅,只怕大家都會拿去銀行存起來吧?)
但隨著時間的拉長,美國經濟步入衰退的機率越來越高
所以美國消費力道難以維持是必然的趨勢,只能力保不要崩盤
而對這些二線的金融機構來說,次級房貸的呆帳光打完,信用卡、車貸和一般消費性貸款的呆帳是更大的怪獸
倒閉風潮在所難免

另外一個重要的消費市場歐洲也已經因為歐盟體制所帶來貨幣政策上的限制
開始陷入一個極為困難的境地,通膨上揚,經濟活力下降
停滯性通膨的為幾近在眼前
我必須說,以歷史的角度來看,除了70年代OPEC人為操縱油價的時期外
停滯性通膨往往不會持續太久,而是一個災難的開端
不是以大型的蕭條化解通膨的壓力(沒人買得起東西,到一個程度,物價非下不可)
就是繼之以颶風級的通膨風暴,然後呢?隨之而來的還是經濟蕭條

台灣處在這樣危急的環境當中,夢著萬點,不啻是癡人說夢
我常想,不要跟我說萬點,要說你要花多久到萬點
一年?三年?五年?
對投資來說,到達一個目標區的時間比目標本身來的重要
因為資金有機會成本跟融資成本的壓力

那以目前來說,是不是悲觀到無以復加呢?也未必
科斯托蘭尼說,只要世界處於相對的承平時期,他對市場的基本面就不會悲觀
找個好時點,買個股票,然後睡個十年,你就會是大富翁
現在無疑逐漸浮現這個好時點,但要我投入,有些先決條件
通膨的走勢是重點中的重點

我想,雖然現在經濟的衰退是無可避免,但通膨絕非唯一的選項
通膨講的不是物品的價格上漲,也談價格上漲的"速度"
石油價格對仍處於工業時代的世界經濟體系來說,是絕對重要的變數
過去這段時間,很多國家的通膨發生的導火線是石油價格的上揚
(農產品價格是另外一個,但是替代能源所導致的農產品炒作風潮亦為一大助力)
石油價格一漲,能源電力替代產品價格都會漲
而現在的社會裡,生產什麼東西都得靠能源,因此生產成本上揚
終端產品的價格就上揚
而當終端產品的價格上揚到一定的幅度,媒體會開始報導,人民就開始出現所謂的"通膨預期"
(也就是對未來通貨膨脹將持續下去的預期)
因此便有了薪資調漲的呼聲
一旦薪資調漲,完蛋了,因為企業生產成本大概五到七成,甚至更高的比例,是在勞動力成本而非原物料成本
(如果一個國家服務業比例越高,那越擔心通膨預期的產生,而非原物料產品的價格抬升)
這樣就玩成了第一圈的通貨膨脹循環,然後雞生蛋蛋生雞的螺旋形通膨就出現了
所以歐美在缺乏基本貨幣工具操作的空間的情形下
以匯率和打擊原油期貨投機炒作盤的動作來壓制物價成了少數卻又不得不為的選項
我預期在接下來幾個星期,會越來越明顯地看到這個跡象

前幾天美國國會大動作公佈了美國原油期貨部份合約投機盤達未平倉合約70%的數據
又公佈了四位資深經理人表答原油期貨合約的交易保證金調昇對打壓原油價格有決定性效果的聽證言論
恫嚇意味明顯,而現在原油期貨交易口數和技術指標與價格走勢出現背離
我個人是預期,也期望原油價格進幾個星期會出現明顯回跌
如果可以在六個月內回到100元以下,那是大功德一件,全世界央行總裁應該一起去沙烏地阿拉伯轉山還願 :)

只要石油價格回落,那這一波的下跌,便是長期來說絕佳的買點
但若難以控制,則即便有所反彈,也不過是更長的下跌裡,一次中期的反彈
抄底不是不行,反彈到了波段(最近這一波的高點到低點)的反彈滿足點(台股我想有機會到整個幅度的40%~50%),還是得跑
文章關鍵字
油價是整體國際性的
會聯手想辦法壓下
甚至OPEC也可能被逼低頭
增產喝止漲勢再說
我覺他們不想增產是因為怕泡沫化太嚴重
想一下因為供開始追過需(增產加上現在需求大減有可能)
瞬間油價暴跌100以下
產油國也不樂見吧
所以才會這樣機車堅持不增產
但還不介入制止
油價飆更高會跌更重

現在時機剛好讓大家開始減少對石油的依賴性也是好事
開始發覺其實可以用許多方式省油
說不定需求會開始減少
表面問題在於<石油>,看起來不過像是一件重要商品而已.其實背後牽涉到各國在國際間勢力範圍劃分的野心問題.
地球已經幾十年沒打過嚴重的戰爭了,但不要以為地球從此進入世界大同的承平世代.人性中對軍事戰爭的性惡論從未減少.歷史上戰爭從未停止.所以石油問題合理懷疑是一種陰謀.一些人口多的新興國家的崛起正巧巧改變國際局勢,自然歐美先進國家會有所防範與<計劃>.計劃只能做不能說.另一種形態的戰爭已經開打,不要用尋常的波段高低點理論來看待油價啊.
buongiorno wrote:
以匯率和打擊原油期貨投機炒作盤的動作來壓制物價成了少數卻又不得不為的選項

buongiorno wrote:美國原油期貨部份合約投機盤達未平倉合約70%的數據


連結自鉅亨
原油價格高漲 投機客真是元凶?

重點不在期貨交易,在通貨膨脹主因。
別人錯了,不等於你就對了。
亮哥+ wrote:
已經幾十年沒打過嚴重的戰爭了...(恕刪)

戰爭還是一樣 這幾十年來沒有少過。
除了日本歷史說曾經「進出」中國,
戰爭並沒有在分什麼 "輕"跟"嚴重"的吧。

目前的世界的經濟趨勢,並沒有明顯的成長(除金磚),大部份都是由石油帶起的通膨。
但石油的飆升對金磚的殺傷力更甚於其它國家,
所以石油如果真能下來那對世界還真是「佛心來的」

至於我從不敢小看這人性的貪婪程度,什麼什麼考量都是騙人的;
如果真能想的那麼美好。嘴炮:那從美國到台灣的政權都可以換人了。
但還是誠心祈禱希望石油能下來,畢竟對大眾還是利大於弊。
數位貓爵 wrote:
連結自鉅亨原油價格高...(恕刪)

我每天都看很多的投資報導
鉅亨當然也沒放過
只不過...
在那裡我嗅到很多券商法人的味道
市井小民,哀鴻遍野
小小散戶,基層心聲~啊嗚旺旺......
繼續update,大概會持續update到今年底吧,每過兩個月檢視一下自己的看法,也更新一下對市場的判斷

這波台股在破7000後我分兩批加碼10%,分別在6900多和6700多,對個股沒研究,所以買0050

整體持股拉高到50%,可惜沒繼續下6500和6300,否則我會再各加碼10%

但是上到7300我會分批再減持回五成,7400是前波低點,也是我減碼的分界點,以現在來看,7700~8000是反彈滿足點

如果大盤急漲到8000以上,我會進一步減到三成持股,沒有就算了,維持五成現金是我基本態度,因為我對台股中長期並不看空

如果有所轉變,到時再來分析



上個星期最好的消息的莫過於油價的回跌,現在還沒形成中空,只能算漲多回跌,下方114大概會有比較強的支撐

跌破就是一個中空趨勢的確立,對股市算是大利多,但現在只能觀望

在原物料方面,金屬價格已是死水一灘,農產品中長空格局已經形成的背景下

能源價格回跌帶動貴金屬價格回跌,會讓通膨壓力大減,對新興市場國家是喜事臨門



金融市場而言,全世界在過去兩個月急跌後,美股帶動急彈,我倒不覺的反彈格局已確立,但可能性在增加

就基本面看來,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對金融業放空的限制手段是反彈開始的主要原因

但我並不把這個消息作利多解讀,因為放空摜壓或融資炒股會讓市場助長助跌,但絕對不會造就趨勢

金融股的崩盤,必然有其基本面存在,Fannie Mae與Freddie Mac的問題,我想還會餘波盪漾(甚至不是餘波!?)

而就美國金融股第二季財報粗略分析,房貸相關資產減記在逐步縮小,但消費信貸壓力卻也逐步浮現

這符合總體經濟面衰退的第二階段:資產價格的崩跌,滲透影響到實質經濟面,緩步進入衰退

(以美國來說,今年,甚至明年都有可能在小幅成長與小幅衰退間擺盪,我暫時看不到大幅衰退的跡象)

但市場先前看的太空,所以有超跌後的回補,後市還要在看

在這裡還必須謹慎以對,不用特別悲觀,也不應過度樂觀



我們從股價看趨勢,從去年七月開始,美國金融股的半年線是非常重要的壓力,目前龍頭個股率先漲到半年線,必然出現壓力

也會讓這一周接下來的走勢呈現波動整理,難以維持上揚動力,但是在一番掙扎後,預估回落的機率仍然偏高

但新興市場來說,只要金融股不大幅回落,或者回跌不破前低

那一個中期反彈可能在打出第二支腳後展開,但因為前鑑不遠

這個中期反彈大概也不會太長,幅度也會小於前一次

除非美國金融股站上半年線確立,或者油價持續回落破114,否則這個看法我不更動


那麼在這個格局下,台股跌的深,所以反彈空間當然是相對大

操作策略的部分,大概就是前述

波段操作,不追漲追跌,是這段時間的看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