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股債雙殺的歷史宛如昨日 , 怎麼跌的就怎麼漲 , 現在股債雙漲只是補回之前跌的 , 面對當前轉折點進場判斷的依據是什麼? 街頭巷尾眾所皆知的經濟數據? 單憑接近上次高檔? 還是全憑自己股海打滾的第六感? 顯然都不靠譜 , 幸運值也會均值回歸的! 高低點對多數人來說是事後翻開長期歷史線圖回憶用的 , 我向來不是那位幸運觀眾
時局分析向來都對? 我看多數人都錯...直到跌到不行或漲到不得不認錯! 沒多久就變卦一次 , 一下XXX當選要買要賣 , 一下OOO說了什麼會造成多大影響 , 到底一本正經分析局勢忙進忙出又賺了多少?
抓不到最高最低沒關係 , 相對週期低點即可 , 重點要有相當資本去配置才會有感 , 至於金額多少算有點資本全看個人 , 否則郭台銘來個幾十億都無感 @@" , 成天擔心害怕要嘛下注太重已偏投機非投資 , 不然就是經濟實力不足 , 前者調整投入比例 , 後者還是專心本業累積資本比較實在 , 借點錢多賺2.3%真的沒什麼幫助 , 要嘛借大筆的! (誤
台灣人愛存錢 , 但債券市場卻非全民運動 , 都是大戶法人專屬工具 , 所以台灣不流行股債配置 , 一直到2022 FED調高利率後 , 眾網紅.分析師.理專的推波助瀾下才讓很多人認識美債 , 自此你可以脫離跳下股市輸贏不然就是旁邊玩沙二選一的窘境 , 不必再成天看經濟數據進進出出疑神疑鬼 , 錯過高低點很正常 , 重點是一大段漲幅也賺不了多少! 跌個幾天馬上倒賠! 整年甚至幾年都做白工 , 還有覺得自己倒楣反指標的大有人在!
現在這個時機點不一定是進股市的好時機 , 怕的人不少都在猜何時崩盤 , 猜中了又如何? 立馬去空? 低點在哪? 多數都是下意識認為高了然後找理由維護自己的說法罷了,真正預測高低點的神人國內外還真沒有!
單押債券也有其風險...雖然個人認為可以多買 , 但安心過日子兼顧家庭和事業更值得我用心對待 , 此時正是股債配置進場不錯的時間點 , 之後可調整股債比例7:3或8:2甚至全股就看個人了 , 我認為資產配置最大優勢就是可以隨時調整比例也可以減量 , 但永遠都會存在市場中 , 我個人已調整到5:5 , 這是我認為的極限配置
以美股大盤SPY ETF+長債TLT ETF經典股債6:4為例 , 下圖3年和5年滾動回報都在相對低基期 , 如果5:5的話是破底了 , 之前低檔在哪就自己看圖了
3年滾動回報

5年滾動回報

對! 大家都知道是債券價格相對低檔所致 , 那到底值不值得買 , 值不值得作為資產配置一部分 , 是不是好時機? 眾所皆知的消息和經濟數據就不囉嗦了 , 請自行GOOGLE , 我只講結論 : 關注通膨數據即可 , 只要通膨不抓起來 , 股債配置可以安穩睡覺 , 經濟暢旺你可以安穩睡覺 , 經濟衰退嚴重你還是可以安穩睡覺! 管他甲乙丙誰當選 ! 管它外資匯入多少! 台灣在外資中的投資比例極小極小ok , 後續不斷累積資本加碼才是正解 , 至於加哪一邊就看當下情況決定了
2003/01~2021/12 , 長期下來TLT年化報酬6%多

同樣2003/01起算 , 經過2022洗禮 , 截至2323/11/30 , 長債只有這個長期回報是不太可能的 , 除非美國違約或通膨復發!

因為債券長期回報遠不如股票且長債波動大不輸股票 , 但利用其和股市一定程度上負相關的特性 , 可以規避股市帶來的高風險 , 你不會一覺醒來或下班後才發現某個突發消息導致股市崩盤 , 恨自己太晚起床或在上班來不及即時反應! 低檔進去後搭配股票的配置可讓想單純存股的各位多一個更安心的選擇 , 美債的避險功能絕佳 , 唯二殺手 : 違約和通膨